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天目山人
天目山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450
  • 关注人气:3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阳节还是“淡化”的好

(2007-10-17 10:23:14)
标签:

随笔/感悟

重阳节

敬老

分类: 天目杂谈
九九重阳节,主角无疑是老人。中国文化中,9是“大数”,在中国“敬老”是好传统,睿智的古人就把9赋予老人,并且以此祝愿他们健康长寿到99岁以上!
 
但老年人可能并不“买账”。我还未到老年,没多少发言权,可能有点臆断了。然而,我还是认为,很多六十出头、七十不到的人其实并不服老,许多七、八十岁的人也不认为自己是“夕阳”,打心眼里不愿意、不甘心承认人生暮年已至,至少不想因为一个什么节日,就被“提醒”自己老了,而被硬生生地“划分”到老年人行列!
 
七夕节是属于有情人的,小情人、老情人们很乐意被祝福、很快乐地度过,腼腆的人还可以趁着这一天的机会表表特别的心意。同理,父亲节、母亲节、儿童节、乃至光棍节等等,都有人来自动“对号入座”,个个乐此不疲。可就是这个重阳节,让人矛盾重重。作为“疑似老人”,愿意被尊敬、孝顺,却不以身为“老头”、“老太”而自得其乐;作为小辈,虽然平时“老爸”、“老妈”地乱叫,却实在不愿意看到曾经年轻、曾经容光焕发、曾经活力四射的父母无奈进入“晚年”。敬,还是不敬,这是一个问题!
 
倘若平时“忙”于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自顾自己的喜怒哀乐,根本想不起来家里的、家乡的老人,到了重阳节,忽然间拎起电话打过去,是什么意思?或许老人并不以此为忤,而是很高兴,毕竟孩子能在重阳节想到自己、想到“孝”字;但作为孩子就做得很差了,那些不是重阳节的364天,“孝”字被放到哪个角落里去了?
 
正因为有了这个重阳节,许多人就有了“惰性”,心想反正记得重阳节就行了,其它时候无所谓;正因为有了重阳节,平时的“忽视”成了“正当理由”而“心安理得”;正因为这个重阳节,亲情被“浓缩”到了一天,弄得这天“消化不良”而其它日子“饥渴难耐”!
 
的确,有一些年轻人——难免让人感慨“世风日下”——把“个性独立”与“家庭亲情”对立起来,似乎要“独立”就是抛弃父母、要“自立”就是六亲不认。也许当他们自己慢慢变老时,就知道大错特错了!对于这些“不肖”、“不孝”之徒,这个重阳节倒是一声“警钟”!不过是否有作用那就另当别论了。
 
所以,我“反对”重阳节——但我的意思并非要取消重阳节,我更愿意让重阳节“平摊”到365天里。至于九月初九这一天,自然就“淡化”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