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无线输电电线通信 |
分类: 论互联网 |
一则“美国科学家实现‘无线输电’”的新闻,吸引了许许多多的眼球,热评不断。甚至有人惊呼:无线输电的时代来临了!
且慢。实际上,这是一个阶段性的、实验性的成果,一帮科研人员在自己的实验室里乐呵乐呵而已,离实际应用还差了十万八千里呢!什么一个“时代”,太夸张了、也太乐观了。顺便抨击一下:动不动就“时代”起来,一惊一乍的,大伙儿的神经受不了。
无线输电(Wireless Power
Supply)并非新课题、新技术,早就有科研机构和公司前赴后继地进行研究。基本原理(或者说目标)很清楚,就是通过无线电波(电磁波)把电能(电力)从一地传到另一地,由此可实现从电力设备到用电设备的无线传输。我们知道,无线通信信号的传输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远到太空、近到咫尺(蓝牙、红外等),宽带、窄带一应俱全,还能做到移动通信中的无缝切换等功能。但要让电磁波来传输电力,难度不可同日而语。关键是能量级别上的差异。无线通信可能只需要几毫瓦,而电力则动辄几十瓦、上千瓦,如何保障能量不散失?如何保障转换效率?如何保障没有泄露干扰?如何保障人身安全?……问题多多。
科学研究辛辛苦苦获得的成果固然可喜可贺,但在短距离内点燃一盏灯泡是一回事,而要给自己的手机“无线充电”或“无线用电”,则又是另一回事。我认为,要达到这样的水平,为时尚早。
人们之所以对这类科技进展兴趣斐然,实在是饱受“线”的束缚,“积怨”太深太久,太痛苦了。人是崇尚自由自在的动物,由此可见一斑。好好的一台笔记本电脑,放在膝盖上用不了多长时间就电池耗尽,那个失望啊!而且我们经常遇到手机忘了充电,“关键时刻”有了手机不能用的尴尬情形,误事啊!——好好的、便携的东东,却要拖一根累赘的、长长的尾巴(而且电脑充电器还特庞大),怎么用都难受!
总之,手机、PDA、笔记本电脑、MP3、GPS……唯一的、共同的缺点就是离不开电源线或充电器,否则就“完美”了。所以,“消灭电源线”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梦想。难怪啊,这方面一有进展,哪怕是一点点风吹草动,立马有人见风就说雨了。
由此还想到另一项技术,可以说是“无线输电”技术的“兄弟”,电线通信(Power
Line
Communication)技术。这个老兄出世还要早,主要思想是:通过电力线来传输数据。——这是否在一定程度上与“无线输电”反其道而行之?是的。针对热水器、冰箱、空调、协议机、电饭锅等等家用电器,功耗很大,即使无线输电技术实用化,也很难给这些大家伙供电。况且这些固定放置的玩意儿也没有必要玩无线输电,不是吗?既然如此,要实现“数码家电”、“智能家电”,与其再添一根通信电缆,不如“插上电源就能上网”!
有人说,世界是懒人创造的。有一定道理。但不充分。应该加一句,世界是由追求完美的人创造的。追求完美的人往往有理想。懒人多半是追求完美的人发明的技术的忠实追随者。拖着长尾巴的移动设备是有缺陷的,用个家电还要插这线那线的,烦人。人不能变成“高科技”的奴隶。有些人实在搞不清这些“线”,就只好抛家弃舍地到山里“归隐”,或剃度出家,过“简单生活”去了。(扯远了!)
可以这么说,无线输电、电线通信,两种技术看似风马牛不相及,有其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目的、不同的作用,并非替代关系,然而,它们恰恰是互补的,而且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发挥技术的威力,让工具变得更方便,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前一篇:F1加拿大站的“恐怖”排行榜
后一篇:网球大师杯的无限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