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摄影相机数码单反 |
分类: 论互联网 |
其实不仅仅是数码单反(DSLR),数码相机(DC)、数码摄影机(DV),几乎清一色是日货的天下。说实话,买日货实在不太情愿!不仅是狭隘的“民族情结”问题,也是看不惯日本商家中很普遍的欺负中国消费者的伎俩。
然而,数码单反,不买日货行吗?C家(佳能)、N家(尼康)就不用说了,还有索尼、奥林帕斯、宾得、富士、松下、柯尼卡-美能达……韩国倒有个三星还有些好货色,美国的柯达就没什么能拿得出手了。那么,欧洲呢?
欧洲是照相术的老家,也曾是相机和摄影最发达的地方。哈苏、徕卡、玛米亚……还有许多,但真正剩下的、活着的就不多了,活得滋润的就更少之又少了。也难怪我不翻资料总想不起那些“大名鼎鼎”的名字来。“祖上”曾经辉煌过、荣耀过,又能说明什么问题?
历史翻到了“数码时代”,相机也无法例外。守着胶卷机过日子的家伙,要么是个思想顽固不化的“保皇派”,要么是个对新生事物和高科技有心理障碍的“老古董”。或早或晚、或干脆或犹豫,绝大部分的摄影家、全部的摄影记者、所有的发烧友和色友,都已经是数码阵营的人了。胶卷机只能套个塑料袋,束之高阁、留作纪念。
性能日新月异、价格回归“平民”,数码单反已经不是“专业人士”的标识。虽然许多菜鸟把数码单反当“傻瓜机”来用,有糟蹋粮食之嫌,但正是全世界人民的摇旗呐喊、慷慨解囊,才让数码单反能够走上物美价廉的台阶。
然而,老牌的欧洲相机,你们都在哪里?即便你们头上的“光环”还是那么闪亮,却在人们眷恋的眼光中,伴着隆隆的历史车轮,渐渐地向后退去,越来越渺小,即将消逝到地平线下……
相机固然有“文化”和“艺术”的浸润,可“视觉”是可以调节的。纵然“徕卡味道”很不错,我却无法享用。那么,我当然只好退而求其次,去享用我可以够得到的“佳能生鱼片”和“尼康寿司”了。
欧洲人可能没有注意到,照相机忽然从他们擅长的“机械”和“光学”产品变成了“电子”产品,而且是普通电子消费品。我们知道,从风靡全球的索尼Walkman开始,日本人就比较擅长这个领域。日本人掌握了芯片技术、计算机技术、工程设计技术、精细加工技术,综合实力无与伦比,而且背靠亚洲这个劳动力便宜的制造业宝地,各种优势都占全了,还有谁能与之抗衡?
我喜欢Leica,却把钱给了Canon;就像许多人喜欢Saab,却开着Toyota的车。
前一篇:燃油税实行后的汽车改装法
后一篇:F1加拿大站的“恐怖”排行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