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论互联网 |
IT总是被各种新“动机”驱动着前进。这正是IT产业生机勃勃、发展迅猛的原因。就像一个孩子的成长,每个阶段有其显著的特点、也存在相应的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且获得长足的进步,就是我们IT人要费脑筋的地方。
我认为,IT基础技术的发展已经基本上“尘埃落定”,至少大方向基本确立,难以有什么新意。许多方面的成果甚至超越了实际的需要。比如:CPU已经十分强大了;存储能力足够海量、足够便宜;网络带宽能满足绝大部分应用需要;操作系统、数据库大小兼备;各种终端设备华丽多彩;软件设计成为流水线作业……
如何把握IT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这是一个大问题。尽管早已气喘吁吁,还得撑开眼皮、强打精神,一边往前赶、一边琢磨前面的路该怎么走。否则,今天是“权威”、“专家”,明天可能就是睁眼瞎!
与研究一个算法不同,思考IT浪潮的下一步走向是一个宏观问题。算法可能还是那些算法、网络还是那些网络,可它们服务的目标可能不同了、展现的形式不同了、应用的层次不同了。
一方面,既然基本技术已经准备好,接下来就应该把它们很好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其价值,为人民服务!——IT的意义不就在于此吗?
另一方面,理清IT未来走势的头绪,其实还是有些“蛛丝马迹”可循的。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一种角度,例如:信息量过大了,反而无法准确定位;电子设备种类太多,搞得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共性的、被动的服务有余,个性的、主动的服务不足;等等。分析热点和前沿技术是另一种角度,例如:Grid网格技术、NGN软交换技术、普及计算(Pervasive
Computing)、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等。隐隐约约地,它们指向IT明天可能发生的事情、明天的IT阴晴雨雾。
①个人个性化门户(Private Personalized
Portal,3P)、②环境敏感服务(Environment Sensitive
Service,ESS)、③实名用户漫游(Real-Name Subscriber
Roaming,RNSR)、④个人移动信息助理(Personal Mobile Information
Agent,PMIA)就是我比较看好的几个方面。而且,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也非常明显——①解决服务提供的UI问题;②解决静态和动态信息分析的结合问题;③解决跨越服务提供者(SP)的问题;④解决访问工具问题。
(待续)
前一篇:清明的主题是亲情
后一篇:IT动机【之一】个人个性化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