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isman(1960)设计了一个双耳同时分听的追随耳程序的实验.她在实验中使用字词材料(有意义),如:
左耳(追随耳):There is a house understand the word.
右耳(非追随耳):Knowledge of on a hill.
结果,被试都报告为:There
is a house on a hill.并声称这是从一只耳朵听到的.
这一实验结果表明:当有意义的材料,分开呈现在追随耳和非追随耳时,被试会不顾主试的事先规定,而去追随意义.这种现象只有在过滤器允许两只耳朵的信息都能通过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亦即,人可同时注意两个通道的刺激.这对Broadbent单通道的过滤器模型提出了疑问.
根据非追随耳的信息也可得到高级分析的实验结果,Treisman提出了衰减模型.她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有限,必须由过滤器加以调节.不过,这种过滤器不是只允许一个通道(追随耳)的信息通过,而时既允许追随耳的信息通过,也允许非追随耳的信息通过,只是非追随耳的信号受到衰减,强度减弱,但其中一些信息仍可得到加工.
为了解释受到衰减的非追随耳的信息如何得到高级分析而被识别,Treisman将阙限概念引入高级分析水平.她认为,已贮存的信息如字词在高级分析水平(即意义分析)有不同的兴奋阙限.追随耳的信息,通过过滤器时其强度没有衰减,可顺利地激活有关的字词,从而得到识别.而非追随耳的信息,由于受到衰减而强度减弱,常常不能激活相应的字词,因而难于识别.但是,特别有意义的项目如自己的名字,因其阙值较低而仍可受到激活.因此,追随耳的信息可以激活较多的项目,而非追随耳的信息则只能激活像自己的名字这类特别有意义的项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