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伯峻先生对《论语·子张篇第十九》的误读

(2011-09-21 22:12:34)
标签:

书痴小屋

杨伯峻

误读《论语》

咬文嚼字

文化

分类: 书边小识

杨伯峻先生对《论语·子张篇第十九》的误读

                               / 

晚饭后读《论语》(陈国庆 何宏注释的“双色图文经典系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10月第一版,200112月第二次印刷),读到《论语·子张篇第十九》,感觉读得晦涩。由于作者名不见经传,我又从书架上拿出《论语译注》(杨伯峻先生译注,中华书局200612月北京第一版,20071月北京第二版)对照一对,与陈国庆先生的一样。后来我翻开陈著的参考文献,杨先生的著作赫然在列,应该是陈著参考杨著,问题的根源出在杨著。

还是先来看看这段文字吧。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我们知道,古人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标点符号是新文化运动以后才出现的新事物。今人读古人的文章,首先要过的就是“句读”关。句读(jù dòu)也称句逗。是句号和读号的合称。古时称文词停顿的地方叫做句或读。连称句读时,句是语意完整的一小段,读是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更小的段落。古文在书写上原本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设计,但是在阅读时为求语气的顺畅和正确的传达意思,仍有需要注意文句的起承转合,读书人便会在文章中自行加注记号,这就是句读的由来。

我要说的就是杨伯峻先生在标注这一段文字的时候,出现令我不解的地方。杨著是这样标注的: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子夏说:君子必须取得信任之后才去役使百姓,否则百姓就会以为是在虐待他们。要先取得信任,然后才去规劝;否则,(君主)就会以为你在诽谤他。

杨文在“君子信而后劳其民”“信而后谏”两句话后面用了分号“”,我们都知道,分号用在复句内并列的分句之间,这是使用分号的基本原则。我们看这话与后面的并不构成并列关系,分号用在这儿,明显给人混乱的错局。书痴窃以为,这段文字应该这样来划句读: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杨伯峻先生少时就随他的叔父,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杨树达先生学习古文,1931年更师从章太炎先生的高足黄侃先生学习古汉语,是我国不多见的语言文学家,一生在大学从教,后在中华书局当编审,可谓一生与古文打交道。他译注的《论语》、《孟子》、《春秋》成为古汉语教学与研究领域中不可多得的一大财富。现在我指出杨先生的这一小小的讹错,一点也不损毁老先生的清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