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痴
文/启
见过茶叶论斤卖,论两卖;也见过茶叶论包卖,论盒卖,但茶叶论泡卖你可见识过?
至今仍记得几年前,我应茶友林先生之邀,前往他的茶店开业仪式。那天是星期六,免费品尝、优惠打折等促销方法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光顾。十点多钟,来了一位年青人,穿着朴实,挎着手提袋,手提袋里放着一份体坛周报。他先把货架上的各种茶叶、各款茶具浏览一下,然后就坐在雕木茶桌旁品起茶来。只听那位年青人问:“有50元/1斤的吗?”“有,黄金桂”。试泡之后,老板娘就去包装。他付完款后把茶放进手提袋,继续在店里喝茶。
当我们品尝2000元/1斤的原汁原味铁观音时,香溢满室,饮时满口生津,饮后回味无穷。茶过三巡后,年青人还把盖瓯拿在手里,反复观摩、嗅闻那茶,就像在鉴赏一件艺术品,连说“好茶”。
“买一泡”。
“多少”?
“一泡”!!
前后买的茶价钱相差40倍。我真想说,难得如此懂茶人,一泡嘛,干脆送他吧,又觉得不合适,话到嘴边又咽回去。
说了两遍,小林才明白过来,说:“一泡5克20元。”老板见他拿出一张百元人民币,建议他买5泡,刚好可以装一茶罐。
“一泡要花去一天的工资。”
“一泡就够,跟工友过把瘾。”
老板见他只要买一泡。表示钱等下次才算,他谢绝。老板找给钱,并送他一套印有广告的茶具。
好一个过把瘾!
我在报上见过,1995年5月17日在铁观音发源地安溪西坪镇500克铁观音茶王拍卖五万八千元,竞拍者是一位新加坡茶商;我也听说过,1999年11月30日在香港美丽华大酒店100克铁观音茶王拍卖11万港币,被泉州一位企业集团老总购得。他们表示,花“天价”买“茶王”,新闻广告产生的效应巨大,值。
今天,打工仔用一天收入20元买一泡好茶,为的是与工友过把瘾——值。明天,在简陋的工房里,泡一壶好茶,约三五工友,七嘴八舌共欣尝,品茗论球,其乐也融,其情也切。不求意境,不图氛围,欢喜就好。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享受。
只见他把真空包好的茶叶小心翼翼放进口袋里,像藏钞票般地按了一下,拎起手提袋走出店外。我目送他消失在茫茫人海中,略有所思:假如要自已掏腰包买,我会用一天的工资买一泡茶吗?
也许会,也许不会,也许没有也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