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民的美食--兼述苏北朝牌的由来

(2009-04-15 20:06:50)
标签:

书痴杂谈

平民美食

朝牌的由来

杂谈

分类: 书痴说史

易兄来福州,把他和他的一个朋友带到榕海宾馆安顿好,正“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的打听远在千里之外朋友同学的近况,接到云儿的电话,说晚餐的地点已经定好,在国谊大酒店。易兄说什么也不去,说要找一家门面不大只要清洁卫生的特色小店即可,说走南闯北吃过许多酒店,都是一个味。在他坚持下,我们去了附近的一家以做西京风味兼做闽菜的香喷喷,我打电话让云儿带一瓶52度的五粮液,点了几个具有福州菜特色的菜肴。在吃饭的时候,我说现在人们的生活已经迈过了温饱的坎,吃什么已经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与什么人一起进餐。

是啊,自从来福州后,我吃过上万元的燕窝、鱼翅、山珍海味席,说起那些名贵菜肴和富丽席面,我总是不以为然。菜贵得没有道理吃过就忘不说,同席的人互不熟悉还得互相应酬干杯,还得费尽心思没话找话,还得随时注意自己的仪表姿态动作是否得体,一餐饭下来那才叫一个累;再若碰上暴发户炫耀富有,那饭就更没法吃了。哪有朋友们一起这么痛快,爱怎么吃就怎么吃,拿上一大摞餐巾纸擦汗拭泪擦鼻涕,多畅快恣意。

我知道我就是平民百姓的命,我最爱的就是普通人的家常饭菜。美食,我认为绝对不在富丽堂皇的酒店,那儿的菜算得上精美、气派,但是应该没有特色的味道。美食在哪?在那石板铺就的小街两侧,在小区门口的风味小吃店,甚至是在沿街叫卖的挑担上。

说起我最爱的美食,应该就是我们镇上西来顺饭店的杂碎汤,说是饭店,其实就是一间门面,放上三、四张桌子,后面就是厨房。但是那汤的味道,我是至今难忘。要说和燕窝、鱼翅和鲍鱼等山珍海味相比,那杂碎汤是够平民化的。滚烫的沸汤中,主要是骨头、大肠、猪血和猪下水,客人来了后,用勺子捞上一碗,然后加下葱椒蒜等作料,再买上刚出炉的朝牌,那才叫美呢。我上初中时,曾经得过一次奖学金,去西来顺犒赏自己,虽然是寒冬腊月,那顿饭直吃到我大汗淋漓,直到现在,我还能想象出当时的吃相,哈哈。

刚才说到的朝牌,我想别的地方人恐怕没有听说过,朝牌,一种苏北民间食品,因形状似古代官员上朝时手持的朝圣的牌子而得名.其制作方法是: 团面用擀面杖擀平,宽约5—6cm,长约52cm(视具体情况而定),用刷将一面刷上麻油,上洒芝麻,用刀斩上斜纹,切成若干长约8—9cm面块,拉长后,用手指将面抹入饼炉(饼炉为圆柱形,开口朝上)内壁烘烤,待面色烤微黄后即可用铁夹取出。入嘴脆香,食用时其中夹入油条更好吃。

朝牌的来历,说起来还是一段悲惨的故事。当地的老人说,这是为了纪念明朝初年大忠臣方孝孺的。据《明史》记载,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而颜集方姓的老人说:方孝孺是他们的先祖。他们说:"北宋时,为躲避战乱,我们的祖先从河南外迁,有一支就在沭阳颜集定居。我们祖先名叫方孝友,是方孝孺的族弟。"查《明史·方孝孺》得知,方孝友确实是方孝孺之弟。
    《明史》《方孝孺传》中说:"孝孺长从宋濂,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因为饱学,宋濂将他推荐给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很器重他的才华,托孤给方孝孺,令他辅助惠帝以统天下。惠帝即位初,他的四叔朱棣不服。棣虎踞北平,自恃兵强马壮,才过惠帝,皇帝之位,非他莫属。朱棣篡位后,方孝孺临死不屈,朱棣怒极,令武士立即把方孝孺拖出去处以磔刑,还不解恨,又令株连方孝孺"十族"。在封建社会里,只有九族,明成祖朱棣却要株方孝孺"十"族。于是两江总督府管辖下的方姓遭了殃,沭阳颜集姓方的当然也不例外,大多被杀只有少数逃了出去,过着游离他乡的逃亡生活。冤案直到一百五十多年后,才得以平反。流落他乡的方姓人才敢恢复原姓氏,携儿带女回到故乡。为了纪念先祖,他们用面做了似象笏的朝牌。一代代做下去,越做越精,越做越好,成了当今人民喜爱的食品。
      数百年来,颜集朝牌的影响逐渐扩大,乃到附近的潼阳(阴平)、庙头等集镇,烤制朝牌也出了名。这一带制作的朝牌,大块的,长过一尺;小块的,七寸左右;外酥里绵,香味扑鼻。淡味朝牌有两种:一种是涂糖浆、撒芝麻的,烤成后,色呈桔黄,有黄桥烧饼的风味;一种是白薄朝牌,薄如锅巴,色如锦帛,毫无糊斑,酥脆可口,保留了面粉自身的香甜味。咸朝牌也有多种,除了和人葱花油盐等作料,还有夹入豆腐渣或虾皮屑等做成"千层饼"式的,更易引发人的食欲。制作朝牌,全用活面,发面和烤制的技法均有讲究:"发面成头不准、调碱成色不准、块头剁切不匀不准下炉"的规矩,甚至贴朝牌人站立的姿势、两手的动作均有规定。外行的人观看师傅贴朝牌,只注意他一手抓起面块,一手把面块拉一下,往朝牌炉内炭火旁一贴,殊不知这套看似简单的动作,却有严格的规定。朝牌炉,内装炭火,四壁滚烫,上边只留小小的圆口,技术精巧的师傅,往炉内贴朝牌,不兴绕着炉子转,做到站位固定,并且遵照"仰掌前推、勾手后贴、从左向右、左右开弓"的口诀,一般在两分钟左右贴满一周。这些规定,都是从长期实践中煅炼出来的。因为只有严格遵照这些规定动作,久练久熟,才能灵巧快捷地做到贴快熟而不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