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乡的冬天

(2008-01-15 19:14:59)
标签:

故乡

怀旧

情感

 

故乡的冬天

  
    今天是腊月初八,晚上云儿特意熬了腊八粥,喝着粥,想起前天弟弟的电话,说家里下了大雪,侄儿侄女们都在外面玩雪人打雪仗。
    噢,故乡,故乡的雪!
    故乡的冬天很冷。立冬刚过,清早起来,门前铺着层薄薄的白霜,北风冷飕飕地灌进衣领,将刚从被窝带来的一点余温迅速分解,冷得浑身皮肤犹如长起了一层硬硬的茧。冬天刚到,人们就早早地穿上了毛线衣裤,脚上也穿起了厚厚的布袜和千层底的布鞋——那是一种用纯棉布手工缝制的暖鞋,做工十分讲究,故乡的人们往往用能否做出精致合脚的千层鞋来衡量一个新媳妇的贤惠——在自己身上套上一层厚厚的“壳”,抵挡寒风。大雪节气一过,故乡的天空就纷纷扬扬地飘起了雪花。往往一觉醒来,打开门一看,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田野里清一色的洁白,不见一丝儿杂物。下雪的日子,天气反而不如雪前寒冷。孩子们在家里呆不住了,纷纷跑出家门,用小手捂着冻得红彤彤的脸蛋,三五成群地在雪地里嬉戏。打雪仗、堆雪人、滑雪是孩子们最爱玩的游戏。冰天雪地里,一群裹着棉衣棉裤、戴着毛线手织帽的孩子跳跃着,喧闹着,为这单调的冬天增添了勃勃生机。下雪天出不了门,也干不了农活,年轻人闲不住,就呼三喊四地聚在一家屋檐下打牌、下棋,有时为了一张牌一步棋争个面红耳赤,引得不少人围拢来旁观,吵闹声惊得雪花从屋檐上漱漱落下,洒了旁观者满头满脸。女人们则聚在一起,一边忙着针线活,一边拉着张家长、李家短的闲话。最惬意的要数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大都坐在屋檐下,烤着小火炉,一边笑咪咪地看着嬉闹的孩子们和争吵着的年轻人,一边拿着个小酒壶,有滋有味地品尝着自家酿制的红薯酒,那份惬意劲,怕是连神仙都会羡慕!
  下雪天上学是件苦差事。家乡经济落后,虽说到处刷着“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标语,但学校还是四壁透着缝。冷冽的寒风从四周灌进来,嘴里呼出的热气马上凝成冰冷的水珠,脚和手都冻得麻木了,就一个劲地搓着、跺着。有的学生从家里抱个火炉,一边听课一边暖手脚,但火炉里的炭火常常挡不住冷风,熄灭了。于是不时咕嘟着小嘴吹着火,吹得灰烬满屋飞扬,课堂秩序于是大乱。老师只好将所有的火炉都集中放到教室后面,下了课才允许烤火。记得那时候老师最爱说的话是“小孩屁股三把火”、“想想无数革命前辈受的苦”。那时节,一帮闲汉常喜欢逗我们这些学生:一家人在家烤火,怎么让你一个人读书受罪呀?这也常成为一些因怕冷而逃学的学生的借口。而父辈则常告诫我们:吃不了大苦,难成大器。在故乡冬天的风雪中,我从童年一步步走进少年、青年。
  大学毕业后,我在故乡的一所乡镇中学教书,十来年后考上研究生来到南方,又有十年了没有回去感受过故乡的冬天。但我知道,故乡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教室也不再是不设防的“风漏子“,孩子们再不用在寒风中一边听课一边呵着冻得通红的小手了。
  在这弥漫着诱惑和冲动的省城,冬天了无新意。终年见不到一片雪花,换了新叶的果树在悻悻红日中无精打采地耷拉着,了无生趣。寒流袭来,那刺骨的冷风由于近海湿度大,竟然比故乡的寒风更加冷冽。匆匆走在路上,一种茫然、孤独的感觉袭上心头。
  我喜欢故乡的冬天,虽然寒冷,但她不加粉饰,将所有内涵尽情展现在人们面前。那种寒冷是惬意的,开朗的,率直的。故乡冬天的雪花是纯洁无瑕的心灵映照,故乡的冬天晶莹剔透、了无城府。在故乡,寒冷过后就是暖暖春光,在和煦的春风中,所有冬的阴郁都随残雪一起消融,而冬的开朗率直却长留在人们心中,成为善良乡人的一种美德。
  站在这乍暖乍寒的榕城,一种落寞的感觉袭上心头。远天,一行南迁的侯鸟艰辛地飞翔、嘶叫着,进行着周而复始的跋涉。
  冥冥中,我听见天际回音:冬天来了,回家吧,那里有一个真实的、属于你自己的冬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