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家讲坛》,专家学者走秀的T型台!

(2006-11-25 18:12:15)

一位博友在我的博客,“书痴的小屋”里留言,问及我对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看法。我曾回答,“至于你说的对百家讲坛的看法,我认为不错,是中央电视台做的为文化普及不多的一大好事。这是把学术平民化普及化的非常好的形式,只是要注意不要随风走,更不要走上媚俗的道路。”但是我感觉言犹未尽,想尽量把话说得明白一点,算是对那位小友的交待。

《百家讲坛》前任制片人聂丛丛说,《百家讲坛》与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一起诞生。 200179日,科学教育频道正式开播,《百家讲坛》也跟着登台亮相。在早期的定位里,《百家讲坛》走的是“文化品位,科学品质,教育品格”的路,是一部电视版的“百科全书”。与科教频道其他节目一样,《百家讲坛》将观众群基本定位在受教育程度较高、欣赏品位不俗的知识阶层,主讲人选也瞄准了全国最好的学者、教授。

五年来,走进《百家讲坛》的专家学者已经远远超过百位几近千人之数了。这些学者专家们,用平民化的语言去讲述他们的研究成果,使学术走向平民化,走出象牙塔,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说,都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在众多的专家学者中,易中天、刘心武、阎崇年、孔庆东、金正昆可以说借央视的东风,一夜成名(原来他们就是名人,不过那只是在学术圈子中,现在成了大众的名人)。一时间时评四起,说好的说坏的都有。

其实,平心而论,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做的是一件大好事。把学有成就的专家学者请进中央电视台,让他们去讲述自己的科研成果,学术心得,至少要比举办“超女”、“超男”来吸引观众来得厚道些。让人们对学术、科研有一个起码的了解,我认为是一件不错的事。通过易中天、刘心武的一夜窜红,让青少年们知道不仅仅是凭脸蛋和不怎么地的嗓子会成名,搞学术搞研究一样可以成名成家,还带点学术气,至少少了那么一点俗气。如果因此有一些(即使很少)少年一心向学,国家民族因此多些学者专家,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要脑子没进水的人,应该都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其实,中央电视台在科学普及方面的工作还做得不够。真正有点文化品味的经典栏目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少得可怜。比如综合频道的《读书时间》,被挤得放在午夜或是午饭前,人们收看就很不方便,黄金时间为何不能安排?中央电视台心疼那些白花花的银子,广告没得来。你说那个商人会在《读书时间》投放广告?还有我挺喜欢的文艺频道的《电视散文》,文学普及的极佳方式,优美的散文,优美的画面,和文章格调相似的音乐,再加上声情并茂的朗诵,那真是读书人的一大享受,可是就是这样好的栏目,由于经济效益不好,在中央电视台就无存身之处。

 

从这个角度看,《百家讲坛》不是做得好不好的问题,而是到底还有那些应该受到全民追捧的提升全民文化素质的栏目还没有办起来?如何效访《百家讲坛》使栏目也能得到人民的喜欢。

 

最后我担心,《百家讲坛》会不会象中央电视台的一些挺好的栏目,昙花一现,从我们的眼前消失。让我们只在记忆中,回忆《百家讲坛》昔日的辉煌?

 

但愿没有这一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