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方人眼中口中的福州菜

(2006-08-12 18:59:49)
    云儿今天有事,我和于儿得自己准备午饭和晚饭.中午让于儿去叫了两份兰州拉面.晚饭不想再吃拉面,我对于儿说,今天老爸带你出去吃,随你吃什么.
 
    六点左右,我和于儿走出家门,边走边问他想吃什么.他说随我,我说那就去一家小吃店,吃点快餐吧.走到一家炖罐店,进去发现店面不大,倒挺干净.老板是笑脸相迎.拿过菜单,于儿要了一罐香菇炖排骨,一盒米饭;我要了一份萝卜炖排骨,一份青菜,一盒米饭.我边吃边想,这是典型的福州人的饮食了.
 
    我自己都有点奇怪,我竟然在饮食上接受了福州人的口味.想起九九年刚来福州时在饮食上的不习惯,真是让我感慨万端.我三十多年生活在北方,主要以面食为主,菜的口味也习惯油大味重.刚来福州时,感觉到处不方便."福州市吃的是甜食,说的是鸟语",到今天我也听不懂一句福州话,因为福州话的读音与普通话是一点联系都没有,甚至于有些福州话,转成普通话都没有字能表达出意思来.但是在饮食习惯上,我多多少少已经习惯了福州人的习惯,并且认为在相当程度上还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福州菜清鲜、淡爽,偏于甜酸。讲究调汤,汤鲜、味美,汤种多样。调味上善用糟,有煎糟、红糟、拉糟、醉糟等多种烹调方法。以擅制山珍海味著称,尤以巧烹海鲜佳肴见长。在色香味形兼顾前提下,以味为纲,具有淡雅、鲜嫩、劈永的风味特色;刀工巧妙,寓趣于味;调味奇特,别具一方;烹调细腻,雅致大方。烹调方法不局限于熘、爆、炸、焖、氽、,尤以炒、爆、煨等技术著称。选料精细,泡发恰当,调味精确,制汤考究,火候适宜。

    说起福州菜,不能不说说福州菜中的汤.福州人请客,与北方大不同的是,菜没有汤多,
什么东西都可以炖汤吃,不能不说是福州菜的一个特点了.
     福州菜系的代表菜有“佛跳墙”、“烧片糟鸭”、“太极明虾”、“小糟鸡丁”、“白炒鲜竹蛏”、“生炒黄螺片”、“炒西施舌”等,但我想说说几道福州人的家常菜.
 
    福州菜多是以酸、甜、鲜、淡著称,清淡不油腻.而所谓家常,就是简单易学,悠远流长的传统菜。这道菜在福州几乎是每家每户饭桌上的必有菜式,特别下饭。
 
   

1、蛏抱蛋

原材料:蛏、蛋、蒜、葱

步骤一:热水烧开,将蛏放入锅中脱壳。
步骤二:蛏在锅中煮至外壳微张开口后,即可捞出,去壳去边线后备用
步骤三:取3个鸡蛋打散后,倒入蛏肉、鸡精、盐、葱花、淀粉(淀粉不要放太多,两小勺就可以了)
步骤四:油锅烧热,将蛏蛋液倒入锅中,待稍微凝固后翻面
步骤五:待蛋两面微黄,即可在蛋的表面均匀地洒入一勺糖,以及少许料酒,然后就可以出锅啦。(福州菜口味偏甜,几乎每道菜都要放糖,蛏抱蛋起锅前撒糖和酒是一个关键步骤)

总结:此道菜色、香、味俱全,外观美观大方,蛏肉平脆,味道芳香,食之不厌。

值得注意的是,蛏买回家后记得要先水养半个小时左右,加入一点食用油,可以使其吐泥的速度加快。

2、淡糟炒蚬子

原材料:酒糟、蚬子、葱、蒜

步骤一:蚬子买回家后先水养半个小时,让其吐出污泥(酒糟可以买包装的,超市都有卖)
步骤二:油锅八成热时,下蒜和酒糟爆香
步骤三:下蚬子
步骤四:待蚬子炒至微张,加入盐、鸡精、糖、葱,翻炒后起锅

总结:这道菜酒香浓郁、蚬子肉质鲜嫩,香甜可口,不太下饭,但是适合佐酒。

3、醉排骨

醉排骨的做法在福州菜中算是比较出名的,一般的闽菜馆基本也能吃到,自己做起来的步骤稍显复杂。

原材料:猪大排骨、葱、蒜

步骤一:将排骨切成20多块长方块,先用盐奄制10分钟。(用盐先奄制是为了滤干排骨的水分,炸的时候不会出水)
步骤二:将干淀粉倒入排骨碗中,并调和均匀。再将糖、酒、盐、胡椒粉、麻油、酱油、醋、葱花调和在另一只碗里备用。(糖和醋的分量要放足)
步骤三:开温火热油锅,将奄制调和好的排骨放入油锅氽熟,然后将排骨取出,滤去油,盛在盘中备用。(炸排骨的时间大约在三到四分钟左右,否则不容易熟)
步骤四:将大蒜头拍碎,下原热锅炒香,倒入调和盛有糖、醋等调料汤汁煮开后,倒入炸好的排骨翻炒后即可出锅。(排骨在调汁中翻炒的时候不可太久,否则影响酥脆度)

总结:这道“醉排骨”的特点在于热炸与凉醉相结合,质地香酥且松软,酸甜适口,味道尤为醇美浓郁,下饭佐酒都不错。

说明:这三道菜的做法我是从别人那里抄来的,不知道是否正确,如果有人愿意试试,要告诉我效果如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