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城市显得越来越拥挤,拥挤的街道,拥挤的人群,拥挤的车辆,但比所有这些更拥挤的,大概是人的心情。当心情拥挤不下的时候,我会顺着门前的那条小巷,一直走过去,拐进街头的“书缘”。
“书缘”是一家书吧,离我住的地方不远,步行大约要七八分钟。书缘,自从我发现后,就成了这个城市我最爱去的地方,不管外面的世界多喧嚣,这里永远都不会太拥挤,也永远不会太寂寞。
总有一些人,是为书吧准备的。比如我,自称书痴(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网上的书虫、书女、书娘、书奴以书为网名的网友很多),“痴书也痴情”。我没有许多远大的理想要去实现,没有许多的饭局要去赶,甚至于没有许多的朋友可以一起开怀。书吧里安静,我通常只带上我自己,至多带一个朋友,一同去坐坐。
总有一些时间,是为书吧准备的。比如说在周末的黄昏,忙碌了整整一周,突然让自己停下来,在暮色中推开那扇虚掩的门,随手从书架上寻一本书,找一个位置坐下,向书吧里的小妹要一杯清茶,听着音响流淌着的肖邦或是柴科夫斯基,虽然不具备欣赏古典音乐的能力,但还是喜欢听。
总有一些心情,是为书吧准备的。让一切都停下来吧,让自己的心别再被打扰。阅读的快乐是纯粹的快乐,忧伤也是纯粹的忧伤。我可以在这儿,随作者的思绪去飘荡,与千年前万里之遥的作者共喜悲。就这样静静地在书吧看书,边听着让人心悦的音乐,看着对面的、身边的同样爱书的人,虽然素不相识,却不需要语言,有时只是一个微笑,有时只是颔首致意,但双方都明白其中的快乐和善意。
七年前的那个秋天,我带着梦想,走进南方的海滨都市,就以为拥有了城市,也拥有了自己的事业。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拥有的只是一张城市的身份证,和一个城市化的心灵。我感觉离原来的自己越来越远了。
在我心情烦燥的时候,我就特别感谢我的书屋和那家书吧,让我在城市的一角,给我特别的感觉,在这里它给我的心在喧哗中拐个弯,找到自我,于是我就复活了,就如在暗夜里,让它把我照亮一下。
朋友们,如果有一天,你们打电话的时候,手机关机,那么请别生气,告诉你:“如果我不在书吧,肯定是去书吧的路上。”
前一篇:父亲节,我们能为父亲做些什么!
后一篇:三百年前人们的婚外情,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