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并不一定具有成本优势
(2008-07-11 15:53:01)
标签:
b2cc2c电子商务成本优势规模效应it |
分类: 闲话网事 |
电子商务简单的说就是通过网上做生意,根据交易主体的不同被分为B2B、B2C和C2C类型,中国典型的代表分别有阿里巴巴、当当和淘宝。其实各种类型的界限非常模糊,比如淘宝上很多卖家的身份应该是B而不是C,而阿里巴巴上的买家也可能是C。
电子商务发展迅速,而支持这种快速发展的理由主要是两条,更便捷和更便宜。更便捷基本上为大家所公认,网络技术使得信息流变的非常透明,人们足不出户就能获取天南海北的产品和厂家的信息,而且双方交流也更加轻松。更便宜某种程度上是对的,比如信息流的传递的成本更低,电邮、即时通讯、视频绝对可以省去电话费、传真费抑或差旅费,客户获得成本也会更低,这是B2B模式和C2C模式成功的基础,因为目前我们看到的成功的B2B或C2C类型的网站只是一个交易的平台而不是交易主体,然而对B2C网站来说情况却稍显不同,它们是真正参与交易的主体,目前中国能够实现盈利的B2C类型的网站非常少,即使实现盈利的网站盈利规模也很小。放眼全球最成功的B2C网站亚马逊(www.amazon.com)来看,其盈利的主要来源还是自营物品的出售(如Kindle阅读器等)。这种情形和大家通常的想象大相径庭,难道B2C模式无法做的更便宜?
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规模效应,规模效应的原理在于边际成本递减原理。假设运营一个B2C网站的固定成本为FC,如网站设计和维护成本,流量成本,管理成本等等(基本上和交易额的大小没有关系,当然如果网站规模有明显改变,这些成本也会发生大的变化,此处暂不考虑这些情况)和浮动成本VC,加入销售额为S,毛利率为R,则VC=S*(1-R),有总成本TC=FC+ S*(1-R),那么单位销售额成本AC=TC/S=FC/S+(1-R),可见随着销售额的增加单位销售额的成本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成本递减的原理。而对于大多说B2C网站来说,其交易规模显然还没有达到可以实现盈亏平衡,这就是这些网站面临的最大问题。
如何获得较大的的销售额,推广。铺天盖地的广告,如PPG。然而推广费用分摊到单位销售额上可能是惊人的,这是B2C网站难以盈利的障碍。当然C2C平台上的经营者要好的多,一是平台本身如淘宝就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而来这些平台也会有较大力度的推广活动。而且参与人数众多使得单位销售额的获得成本要低得多。
即使把B2C网站和传统的商店进行成本优势比较,网购似乎也并非完全占上风。B2C网站最大的成本优势不需要店面,然而店面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其可能获得相对稳定的客流量,而一个B2C网站获取相应的客流量就需要付出相当的推广费用,比如广告,这部分的费用有可能要大于店面的费用。同时店面购物的用户是实时交易,就省去了物流费用,而B2C网站则不然,比如你购买100元的商品10元的快递费用就占到了10%,小额购物中网购的优势就很难体现,而大额购物还会面临较大的风险成本,因此需要全面评估网购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