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梦也无声
梦也无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162
  • 关注人气:89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浪博客诗词优秀作品管窥四十二集

(2009-12-06 06:55:08)
标签:

新浪诗词

管窥

茶花

起句

西风

诗人

林之

宇宙

文学原创

文化

分类: 诗词管窥

 

新浪博客诗词优秀作品管窥
第四十二集


本博更新博文请见下一篇


新浪博客优秀诗词每周五评,佳作鉴赏,置顶一周,周日更新

 

其一、茶花

艾诗人

 

寂寂空林日未斜,桃花谢了品茶花。

纵非尤物娇于此,谁道美人红过她。

大朵雨摧荣小蕊,高枝风折发低芽。

幸无彪马轩车客,故与山兰凑一家。

 

没见过茶花,或者说的更确切些,见过了我也不认识,也许这更便于就诗本身发挥想象。

首联画出一片山林,林与其他的物象不同之处在于,所谓林之“空”,正如说林之“密”,林的空寂是林密人稀营造的气氛,所以这里的“寂寂空林”给我们展示的实际是林深山远,寂静无人的自然风景,对于现在人满为患的世界来说,这“寂寂空林”俨如世外桃源一般的令人向往,所以寥寥四个字,已经把景和情融在一起,引人入胜。“日未斜”交待时间背景,当是正午,恰在一日之际最热闹的时刻,即使“夜猫子”也都醒转来,可这里却有一片空寂幽冥的风景,真是惬意。对句说到茶花,按理咏茶花之作,不该出现茶花一词,这里诗人大胆破戒,反而给人另一种感受,强调此咏的主观意向,重在“品”上,不是状茶花,而是“品”茶花。用桃花与茶花对举,用桃花之艳渲染茶花之媚,而且“茶花”是在“桃花谢了”之后显露荣光的,就此,诗人用心不言自明。

颔联以散文笔法入诗,写“品”出的直接感受,从句法上便带出一个波折,不只强化内容,也强化了节奏的动感,理趣诗趣俱在其中,相得益彰。与牡丹的名贵相比,茶花算是小家碧玉,于桃花的艳遇来论,茶花更是门庭冷落,可是沾不上尤物边的茶花,又有哪个“美人”能“红过她”,这里“红”字意带双关,表面说茶花的色,也捎出茶花的情,暗带诗人对茶花的“独钟”。对句看似简单,尤显出清纯稚拙的感染力,一如茶花的个性。

颈联抒发感慨,叹茶花的韧性赞茶花顽强的生命活力。不拘形式,不赖环境,如野草一般不屈不挠随处生根,是花中最稳健朴实的现实主义者,“大朵雨摧荣小蕊”或许不是什么壮举,但“高枝风折发低芽”却不是凡人能为,一对之间,已见茶花秀出之特色,进退之灵动,于平常处见出非比寻常之本性。不见浮夸溢美却道出了茶花在诗人心中无与伦比的份量。

尾联急收,如一声叹息,气氛由高转低,由强急弱,像一个休止符,一念之间,已换了一片天地。把没有车马喧嚣众星捧月的清冷,说成是此生大“幸”,因与山兰结缘,成为暗香袭人的又一灵物。一个“幸”字,透露了诗人的惺惺相惜的感情,也捎带传达出诗人心绪由高潮处落下归于平静现实的过程,进一步渲染茶花给诗人带来的空前震撼。

全诗风格恬静雅致,犹如淡淡茶香,醉人不觉,念力久远。

 

 

其二、【七绝】片雪成吟(四首)之三

eplggg

 

西风思倦雪纷飞。独卧他乡醉忘归。
   谁遣霜花探冷暖,我裁飘絮织冬衣。

 

这首咏雪诗,兼写游子情,不见伤怀,别有意趣。

起句“西风”是雪天常客,无甚特别,但是说“西风思倦”可是别有文章,初冬时节,正是西风肆虐之际,漫天素裹的一派肃杀气象,别说游子,就是在自家的窗台上,也会感到瑟瑟的寒意,诗人却以独到慧眼看到了西风的“倦”,到底是肆虐还是“思倦”,本是个相对概念,以悲观而言,是肆虐,以乐感观之,大概就是诗人的所谓“思倦”吧。

二句交待游子境况,在大雪纷飞的环境里醉卧他乡,因醉而未归,已是荒唐,荒唐之外那种洒脱那种不羁的襟怀,也一目了然。这里一个“独”字,更见灵心,由“独卧”而“思倦”的自当是人,何言西风?这是诗人刻意所为,不说自己“思倦”也不是回避被动处境,把“倦”嫁祸给西风,只是心底里不愿屈服的傲气的直观流露。对人而言,大雪之际独卧他乡,让人生“倦”的便是西风,这里直言“西风思倦”暗含了一场与西风的无声抗衡,这里宣告的是抗衡的结果。所谓醉卧他乡独自生愁这样的心理过程诗人也有,此处只是更进一层,诗人没有停留在生愁思倦这样的程度上,而是经过了一番内心的抗争之后,在念力彼此消长中占了上风之后,才写的这首诗。

就诗而论,只要写出心声,便无高下之分,就做人来说,各种心声从感染力和感召力的角度观之是大不同的,无奈和无助说出大众心理比较引人共鸣生发感染力,顽强和抗争在某种程度上有了超跃,所以产生更多的是感召力,风花雪月忧闷多愁是人所共有,而战胜这些平庸的悲伤情怀却需要一番历练功夫,历练之后看到的自是人生的不同光景。

所以三句在此基础上更生发豪迈之气,诗人不但没被雪飞风舞的寒意压倒而心生悲切,反而更进一步,说雪霜是某处派来光顾游子抚慰别情嘘寒问暖的使者,这个“谁”意义非凡,他不是纯粹地发挥想象画饼充饥地说是母亲或者情人派来探问冷暖,诗人对此并不知情,从感受来说,这种探问像是从天而降完全无从猜测,这也进一步增加了客观效果,在与霜雪做了一番无声抗争之后,彼此力量进一步消长的结果,在诗人眼中,这是一个类似自然的过程,是靠自己的努力站到更高处傲视霜雪赢得的感受,现实而明确。一个“花”字又格外带来浪漫温馨的想象,带着一份欣赏,几分宽慰,就仿佛说“雪中自有颜如玉”一般,足见诗人此刻的乐观心境。

结句就此收住,仿佛是一声大笑,在傲视西风的笑声中,告诉漫天肆虐的大雪,你只不过是我用来裁取冬装的材料而已,这是从与雪花对立的角度理解,如果抛却对立,从嘘寒问暖的使者的角度,裁取雪花以为寒衣的说法更见几分温馨色彩。

小诗平实质朴不见豪言壮语,但是却通篇散发着豪迈乐观的情绪气氛,说游子而不伤,言天寒而不畏,读后感受力量鼓舞壮心。

 

 

其三、【七绝】路边小坐

 

济宁梦杳  

 

休闲小坐路为家,难得清宁伴晚霞。

梦绕魂飞春去也,不知何处是天涯。

 

这首小诗截取生活中一个不引人注意的细节,由此细节中生发一个瞬间的感受,存下一个剪影,留下一段深思,清淡隽永,余味萦怀。

起句交待背景,诗人闲行途中,在路边小坐休息,这是个十分平常的经历,不平常的事情或者说不平常的感受,却在那一刻发生了,这就是“路为家”的那个瞬间的升华。不能以路为家是人的共同困扰,有生之年,我们一直是在路上的,生是上路,唯有死才是归宿,但是曾几何时,我们都是把目标当做归宿,把路上的时光当做过程,焦虑困扰无不由此而生,我们就算理解,也很难接受上路就是我们生活的基本形式,而难免把各种目的当做行进的目标,回放一下各类文学作品,无一不渗透着在路上向着目标迈进的过程中的各种焦虑困扰,虽然目标不同,走的路也各异,但是人们向往目的向往归宿不甘于在路上的漂泊浪迹之感的心却是一致的。所以“路为家”竟是难得一见的清明澄澈的领悟。

“路为家”的澄明心境,带来了情绪的安宁,所以二句说“难得清宁”,不管在什么路况中,如果真的能做到以路为家,那么一定是此生最为安宁最为清净的时刻,这一刻的清朗欣慰,只有死的瞬间才能与之媲美。而“伴晚霞”的惬意也就在这清明澄澈的心底里引发了无限的美感。

三句稍转,闲坐思安沐浴在晚霞的余晖中竟也似梦似醒,心神放松一片浑沌的感受,就在这混沌中,仿佛看见魂随春去,飘渺无际,一时恍惚。在这恍惚中,诗人却又回到了起句之前的纠缠,关注起何处是边际的问题来,所以澄明清澈也只是一瞬间,从起到结的一瞬间,是诗人以路为家的安静清宁,结句思绪飘向天涯,又回归到心向目的的憧憬和期盼中,又回到世事的纷扰纠缠中,当然,也又回到生命的自然状态中,这个扰乱心绪让神思不宁的对“目的”的向往,也是生命存在的印证。

从起句的“路为家”所带来的安宁,回归到结句的“何处是天涯”的期盼和向往,诗人经历了一个神思清宁心绪安定的祥和瞬间,然后,一切又随着“何处是天涯”的探索,归于平凡现实,所以说小诗用几个平实的镜头,摄取了生活中一个转瞬即逝的点,传达了那一个瞬间的感受,读者随着他的笔,在一个澄明清净的境界中浏览一番,一切又归于平常。

 

 

其四、【清平乐】渐行渐远

 

闲敲棋子

 

渐行渐远,渐渐音书断。

缘浅缘深容易变,寂寞黄昏庭院。

 

谁怜流水匆匆,等闲换了颜容。

多少轻言细语,尽归梦里风中。

 

小词似写别情,只是这别去的不只是朋友、情人、青山、碧水,别去的也是淡远的乡愁,儿时的记忆,还有大好的春光,寥寥数语,写尽了“别”的难堪。

起句一幕动态的景致,只说“渐行渐远”,已把读者的心带入了“逝去”和“难再”的惆怅中,“渐”字一起,心也提起,那种不知不觉间的流逝,是人生最无奈也最伤感的遗憾。

“渐渐音书断”稍见具体形象,描述的却还是抽象的状态,因为起句所言那“渐行渐远”的物事,并不是越来越少的音书,而是那音书背后的人,和那人的情义,也许不是情义越来越淡,而是表达这种情义的愿望越来越少,曾经的依恋,被岁月淡化成浅浅的记忆,于不知不觉间,已成为遥远的追忆,这才是人力所不及的客观的“流逝”。用一个简单的意象,传达微妙的感受微妙的触动,就像春风化雨一般,将词人的心绪润入读者的心底。

“缘浅缘深容易变”是词人深坐冥想的感慨,情深情浅自是相处的机缘,不直接关涉人的主观愿望,已经让人感慨万千,而“缘深缘浅”与人的主观努力并无多少牵连,却与人的主观愿望密切相关,情深者自是希望缘份也深,但人却对此并没有一丝控制能力。“容易变”且作牢骚语,从人的角度看人际间的悲欢离合,变化总比计划快,这里极言人对于缘分的无能为力。

“寂寞黄昏庭院”是以兴作结,既是实写词人独坐忆人的场景,更是渲染空落孤独的气氛,留给人的是空寂的暮秋庭院,孤清的萧瑟心情,让读者久久无法离去。这种以兴作结,比之以兴起句,更能见出“兴”这种艺术手法的独特魅力,象卢照邻的长诗《长安古意》的结尾就是千百年来叹为观止的余味无穷的好结。

下片以抒怀起,直写议论生发感叹,“谁怜”问得凄凉,“流水”去的无情,“匆匆”背后看得见造化弄人的巨手,掠走一片属于今生的风光,还是那渐行渐远的不知不觉间,揽镜自照,老了容颜,反思内省,换了心情,老了容颜是自然造化,很容易面对很容易想开,可是换了心情却不是完全客观的规律,换了心情是个质的衰减,也是无力回春的真正关隘,它意味着人生的色彩归于平淡,人生的意义不比从前。由此想来,可以让思绪飞升到无限的空间。

结句则把上句引发的无限联想收束,落到眼前,“多少轻言细语”看似具体,却也蕴含着往昔的一切,“轻”和“细”,传达了美丽的过去带来的温馨感受,是词人心目中那“渐行渐远”的具体而微的“核”,“ 尽归梦里风中”既是直写渐行渐远的结果,正是为照应开篇,兴的效果,将前后通贯起来,飞升到无限宇宙,一起做大的循环,这一波三回的幅度和节奏都有了更加广阔的作用空间。留给人的闲愁,是无边无际的漫漫云烟,尽归“梦里”或可释怀,流落“风中”却无解药,说的还是那渐行渐远换了心情的无奈。

 

 

 

其五、【玉楼春】闻多地大雪有感

 

花落一宵梦 

 

来时珍重前生诺,肯约西窗和梦泊。

佛言一念有慈悲,谢去此身收拾错。

 

流年也学风听着,难得无情君莫托。

清心不必细叮咛,与朵梅花同省略。

 

这首玉楼春是在明月如霜朋友的博客中偶然碰到的,在新浪上百度上搜不到词的主人花落一宵梦先生,但爱这首小词意境,故录来与友人共赏。

这首词题为《闻多地大雪有感》,由雪而生发感叹,却出离雪的拘囿,上升到前世今生的浮沉轮回,读来颇有意味。无法猜度词人原意,只是就词论词发挥所感所得。

首句即望雪生叹,既然多处同时降雪,非同一般年景,联想到造化之功也是自然,我们且把思路打开,把有生命现象和无生命现象统统回放到宇宙轮回中去考量,那么这雪相约而来,也许正是修行守道千年的白狐或者什么异物求得的正果也未可知。所以开篇猜度这雪是遵了前生的承诺,今生飘到人间来兑现某个机缘的,仅只一句,也入人心,这雪来的郑重,来的深沉,带着几个世界的祈盼,映出了一个时间断点上的前世今生。一句之间,这雪不仅有了生命有了灵性,甚至还有了人所向往的牵累和机缘。这也是一个缠绵悱恻的断肠故事的开场。

二句写他的前世约定,此时化为雪花来到西窗下,看望今生的有缘人(当然也不一定是人了),“西窗”正如西厢,当是印证前生的缘分是一段情缘吧,既是人间,对人而言,情缘也是最最关注的风景了。“和梦泊”字字见泪,声声啼血,仿佛细数几个世纪的修行守望,带着这个相约的承诺,看遍沧桑看遍世情,看尽了山移水转,看尽了日月轮回,才盼来了今生瞬间的机缘。

“佛言一念有慈悲,谢去此身收拾错。”有些难解,佛言倒是不必多说,这是前世今生的印证,没有佛的巨手指点,没有佛的慈悲为怀,即使前世今生的流连也是混乱无序的空守,想要郑重地如约而至,想来是不大可能了。所以这“谢去此身”也便有所领悟了,既咏的是雪,既然今生化作雪花来相会,“谢”的命运自是前定了,能“谢去此身”化为流水,来“收拾”或者补偿所谓的“错”吧,换句话说,化为雪,算是此生为前生欠下的那份情义付出的代价吧,也许这就是“收拾错”的寓意所在了。

下片只就“谢去此身”而生发感慨了,所谓“流年”,也是守望修行的日子,一边守着前生的约定,一边却也学着“风”的洒脱,激情地来,飘忽地去,倒也不失为一种相处相约的方式,随缘而已,何必执着,一念之间,已是几世轮回,花已不是那只花,心也不是那份情了,所以“谢了此身”也就还了心愿,纵然约定西窗,也是灵光乍现的一瞬,没有必要挽留也没有心情遗憾,所谓“难得无情”真是语短意长,多少人抱怨有情是难,何如无情难求,守望相会要修行五百年,斩断丝缕竟是可遇不可求的难得机缘,这是前世今生修来的感悟,所以那“难得”二字重于千钧。“君莫托”也就冷静持重不带一丝纠缠了。

“清心”句是道别,更是永诀,化作雪可谓修行到家缘分已尽,不论是今生还是来世,这都只是最后的一点机缘,从此天上地下永不相见流出三界脱尽尘缘,所以,最后一句,实是劝慰这西窗相约的有缘人,洒脱放手,再无所求,只把“我”当做梅花一样没入泥土,连一缕香魂都不必留驻,“省略”二字用的绝然,轻轻带过没有分量,象春风化雪自然平淡,把前世今生的缘分也就此一笔勾销。

全篇紧扣雪的特征生发联想,把尘缘比作今生化成雪花的机会,淡泊深沉超然宁静,传达出对那种后会无期永远不再的领悟。

 

 

(以上各首均未检格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