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诗歌总集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和风送暖,绿草初发。一条弯弯的小河,向远处跃动奔涌,河边的沙洲上,两只肥美的雎鸠,一雌一雄,一白一灰,正在碧绿的草毯上无忧无虑地嬉戏玩耍,雄雎引颈长鸣,雌鸠婉转和唱。
一个痴情男子,此刻正悄然立在岸边,雌雄雎鸠的关关和鸣,触发了他心中无限的神往。忽然,他朝思暮想的心上人竟真的出现在那一片绿草融融的沙洲之上,只见她,时而弯身采摘荇菜,时而凝神望向远方,身姿绰约,仪态安闲,这单相思的痴情男子看得神情恍然,寝食难安,不觉陷入了炽热神奇的白日梦中……
这就是《诗经》的开篇为我们营造的迷人氛围,在三百零五篇先人遗作中,这样炽热感人的美丽画面俯拾即是,尤其是在国风之中,这样以爱情婚姻为主题的篇什占有很大的比重。
一、《诗经》的产生
据我们所能了解的情况看来,《诗经》中最早的诗篇是产生在西周的初叶。周人世代生活在渭水流域的黄土高原上,从事农业生产。随着生活的逐渐安定,人们的生活内容也渐渐丰富起来,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劳动号子和众口相传的神话故事了,他们需要表现自己的现实的劳动生活,表达自己日渐丰富的感情。黄土高原空旷辽远的视野,激发了人们原始的激情,他们高声唱和,歌咏他们的向往和他们的爱情,歌咏他们的丰收和他们的失落,祈求神灵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和灾难、保佑他们生活安乐、人畜两旺……
就这样,最早的诗歌出现了,也许,比原始人的劳动号子只多了几个词语,可是古老的民族还正像茁壮成长的少年,内心里充满了诗一般的期待和诗一般的豪情,这一扇大门一经开启,人们那沉睡了几个世纪的诗兴就如那渭河的流水一样,一发而不可收了。
此后,歌诗的内容越来越广,参与歌诗创作的人也越来越多。一传十,十传百,一派“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的繁荣,而那些“男悦女之词”和“女惑男之语”也自然而然地成了人们表达感情的工具,他们的生活中又多了些许的慰籍。像开篇我们所引的《关雎》,就是一首不折不扣的“男悦女之词”。
渐渐地,歌诗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周王朝的统治区域里,到处都有不同风格内容的诗歌在民间传唱,它几乎包括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周代的统治阶层也开始重视起来,他们制定了采诗、献诗以及礼乐制作的制度,朝廷中开始设立采诗的官员,专门负责采集民间的歌诗。这样,周天子足不出户,就可以从诗中了解到民间的疾苦、百姓的好恶。这些采集来的歌诗经专门的机构编订整理,就产生了我国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便是流传到今天的《诗经》的最早的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