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庄子的“理想国”——《应帝王》
这一篇是谈论庄子的治道的,表达了庄子无治主义思想。“应帝王”就是指顺应自然、顺应民心的帝王之道。他主张为政当以不干扰,顺应人性之自然的统治之道。理想的为政者应当纯真质朴、心胸开阔、没有权谋机智、不以仁义名目拘锁人心。以这样一个理想的治者形象,批判当时诸侯霸主以一己私欲定夺法规的独裁专断行为。圣人之治应以人民的意愿来制定法规,以不治之治达到天下安宁的目的,借精神与宇宙同一的“无名人”,表达了对政治权利的过分滥用导致人间灾难丛生的现象的无限反感。明王之治要功成弗居,尽自己全力却不张扬,不夸饰,以厚德化物使得百姓感觉不到帝力的施加,自然无为的统治使得人们各得其所,各尽己力。至人治世用心如明亮无尘的镜子,不用智巧算计百姓,抛弃浮华伪饰的欺诈手段,在纷繁变化的世界中持守真朴。
最后的浑沌之死的故事,启示人们不能从一己的愿望出发而无视客观效果肆意妄为,圣人不求才能整齐划一,不求事物相同,只要名实相符,顺应自然。以浑沌之死象征有为之政给人间带来的灾难,表达他的无治主义的政治主张。
将这个故事不带一丝一毫的感情色彩白描出来,且为后世的编撰者置于全部内篇的篇末,庄子的用心昭然若揭,它就像是一个预言,警示人们,所有不顺应自然天性的举措必然导致与愿望相反的灾难性结局。
当然,推而广之,浑沌之死的意义也不仅仅限于为政之道,它对于人类的行为思想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