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师门往事》之一《情怀与责任》之少年武术班

(2007-03-27 09:36:03)
分类: 师门往事

    “中学要成立少年武术班了!”

    同学们都在谈论这个话题,黄土坎中学是我们那个公社(现在称作乡)唯一的一所中学,大概有十几个村子的孩子都要到那里去上中学,这次他们成立的少年武术班就是面对这些个村子的小学招收学员,以便由小学到中学可以连贯地培养。

    说起黄土坎中学的体育教育,真是人人都翘大拇指的。农村的孩子肯吃苦,身体素质又好,当年(大概是1963年)有一个从吉林大学生物系毕业的大学生被分配到这里(他是我母亲的一个“五七战士”的朋友董姨的师弟,也是我的省实验中学的特级生物教师李家骥的同窗)作教师,可是当时的学校里并没有开设生物课,这个学生物的小伙子又对体育情有独钟,于是他就作了这个学校的体育教师,一晃已经过去了十几年了,当年的小伙子也已经是人到中年。

    他叫赵国星,长得高大魁梧,标准的运动员体形。他有着一张很丑的黑脸,——也许是整天在操场上领着学生训练给晒的吧!——而且永远都带着一副“战斗的表情”(大人们都这样说他),乍看上去就不免让人生出几分畏惧。除了运动服也没见他还穿过别的衣服。

    他从当上体育教师的那天起,就从没有安安分分地想过只作一个上完课就回家的体育课教师,他把自己当成了一位体育教练,发誓一定要在黄土坎中学训练出一只优秀的体育队来。他用自己的钱买必须的体育器械,亲自在学生中察访挑选体育人才。抱着这种态度,他还真的就把女朋友(好像也是他的大学同窗吧)弄到乡下结了婚,在这个穷乡僻壤扎寨安家。

    说是安家,他的家可绝不能说是完整意义上的家,这样说倒真不是因为他家人丁不旺(当时他那个年纪的人大多都有三个以上的孩子,他却只有一个又高又瘦的儿子)而歧视他,我因为董姨的关系,曾经还有幸去过一次他家。真是名副其实的家徒四壁,连一件家具都没有。只在离炕很近的石灰地上(一般农家房子都是土地,他家是国家干部,与当时的公社干部一起住公房,所以是水泥地),放着一个大号的纸箱子,里面塞着一家三口的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衣物。

    他的性格直率近乎粗鲁(这样说纯属道听途说基础上的个人感受,他没有直接教过我),有一次他给姐姐的班级上体育课,姐姐当时穿着母亲刚从城里买来的新衣服,算是很时髦的,班里的另一个女同学也买了同样的一件穿在身上。其实不过也就是一件灰白色的夹克衫而已。那天,大家刚刚排好队准备上课,赵国星却突然向那个女生发起“飙”来,他对着那个女孩子大声咆哮:“某某。把你的夹克衫给我脱了!”

    众人都吓坏了,不知他到底什么意思。他厉声问道:“你这件夹克衫要多少钱?啊?”

    不等那个女生回答,他又大声训斥道:“人家穿什么你穿什么!你有那个条件吗?啊?人家父母有工资,不用像你爹你妈那样整天累的犊子似的干活,你还有没有良心啊?啊?你拿你爹流血流汗换来的钱赶时髦买衣服?你还要不要脸,啊?下次给我换了你听见没!你再敢臭美别说我替你爹教训你个小兔崽子!”

    这是我听姐姐说的,当时我分辨不出他的话里的是非,只觉得他就像一个魔鬼那样可怕。

    还有一件事,也是姐姐告诉我的,姐姐的同班同学有一个男生,是赵国星的特训班里最出色的中长跑运动员,每到一年一度的全社中小学运动会时,我们都爱看有他参加的比赛,一条小马鹿一样矫健的身姿令我们心驰神往,我的很多同学都是他的——借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就是——星迷。他的名字我倒忘记了,好像是叫做“薛”什么“章”的。

    这个学生当时只有十五、六岁,他的家里穷极了,我真的难以形容,在当时离黄土坎这个中心地段最远的那个山沟沟里,最穷的一家人到底会穷到什么程度,我也没去过他家,只是听很多家里一年到头才收入几毛钱的同学,也在感叹他家的穷境。我只知道,他上学的时候,要走上二十多里路才能从家里赶到学校,七点半钟开始上课,他还要赶早晨的训练,冬天他没有棉衣,就穿着单衣上学赶路。

    不用说,赵国星对他是器重有加,用赵夫人的话说就是,比他的亲儿子还亲!

    赵国星用自己丰厚的工资报酬(当时赵国星挣的是六十二元的早期大学生的工资标准,比当时的公社书记还要多出几十元)给他买来运动服,把自己家里的饭菜拿来给他吃。在这些生活的小节上尽心尽力地帮助他。还曾经几次亲自跑上二十几里路到他的家里作他父母的思想工作,劝告他们不要让他辍学务农,并答应他的父母一定要把他训练成一个好料子。

    有一次,在姐姐班上的体育课上,这个同学终于因为劳累过度而晕倒了。

    赵国星亲自把他背到体育组的器械室里,放在一个大运动垫上,让同学到他家去拿来补品,给他喂汤喂饭。当天晚上,他就自作主张,在体育组的器械室里为他间壁了一个小小的窝儿,从此,这个学生就成了黄土坎中学唯一的一个住校生。在大型比赛在即,训练繁忙的时候,就有一些队员也住在这间小屋里,赵国星每天都过来“查房”。

    少年武术班成立的时候,也是赵国星的体育队成绩最为突出的时候,他多年的心血终于开始见出成效了。具体的荣誉我都记不太清,只知道在几次省城举办的中学生运动会上,他们拿过很多奖杯。而且,还时或有沈阳体育学院的人到这儿来商量招生。当时的黄土坎,已经有了“乡村体育之花”的名声。赵国星似乎还曾经作为锦西县里的“扎根山村闹革命”的先进知识分子的典型给我母亲他们一帮子“五七战士”作过报告。

    可是,这赵国星却有一个严重的毛病,也说不清到底是表明了他强烈的事业心还是显示出了他的狭隘心理,那就是他的“爱才如命”。说起来这似乎也不能算是什么毛病,可是,这些事情一旦落到具体的个人头上,那真的是谁也扛不起。

    就说这个叫“薛某章” 的我姐姐的同学吧。在一次比较大的比赛中,他显露了自己的才能和潜力,某体育学院一位教师看好了他,想招他去那里上学,这对一个农村孩子来说,是不可多得的机遇,会给他的人生带来重大的转变。

    可是这赵国星听说此事后,不免又旧病复发,死缠烂打用尽手段地阻挠他离开,非要让这个精心培养的爱徒留在黄土坎中学这穷山沟沟里,陪着他“扎根山村闹革命”,将一辈子的前程作为赌注,跟他一起为他的这朵“山村体育之花”培养出色人才。他又搬出了当年的老一套,说什么:“我这城市里来的大学生都在这儿干一辈子了,你本来就是土生土长的这山沟沟里的人,你有什么呆不惯地?哪儿能比这儿更有前途?你看看,那些孩子都崇拜你,等着你给他们训练,你就好意思撇下他们自己一走了之?跟谁干也不如跟我干!”

    很多人都来为他说情,他本人也跪在师傅面前苦苦哀求,可是全都无济于事,连我董姨——那个从来都温文尔雅、不动声色的大家闺秀,都忍不住要骂这赵国星了,可是,他就是不肯松口。

    后来,还是这同学的父母来了,他们求他放过他们的儿子,求他给儿子留一条逃出这穷山沟沟的活路。面对这对饱受贫穷折磨的老人,他好像才忽然良心发现,也许是眼前的情景使他记起了从前的一段往事吧。总之,他终于是无可奈何地松了口,这位同学总算飞出了山沟沟,可是他却好长时间都缓不过来劲儿,整天板着个“战斗的脸”跟学生大发脾气。就是他儿子去当兵他都没想成这样。

    不过,从这件事的结果来看,他的脾气还是改了不少,比之从前,他少了许多不近人情的冷酷,倒也多了几分体谅人的善心。

    说起从前的那段往事,就跟现在这个少年武术班的发起者阎少先老师有关。那阎老师是赵国星最早发现的也是最得意的弟子,他的短跑速度奇快,十里八村没有不知道的,素来享有“兔子”的美称。

    他还年轻的时候,沈阳体育学院连续几年来要他,都被赵国星给断然否决了,这阎少先的家是在黄土坎公社有名的富裕村万家屯的,他家在村里也算是富户,所以没有足以打动老赵的一副铁石心肠的资本,终于被他的恩师赵国星死死拴在了黄土坎中学,为他的“乡村体育之花”“浇水施肥”。直到我成为阎少先的学生的时候,这师徒俩人还没有真正冰释前嫌,言归于好。

    但是,从赵国星一方面来说,他倒是不甚在意,他有他的道理,据阎少先说,他耽误了人家的前程,还振振有词地骂:“你跟那个薛某章不一样,他家穷,父母弟妹都得指望他,所以我不能那么自私,就放他出去了,他那是放弃了自己的前程去城里挣钱养家去了,我也不能太责备他,他有难处,也是不得已。你那时候能一样吗?你家里也不用你挣钱,留下来有什么不好?在这儿多有前途?别看这个小山沟,这儿的孩子好,有潜力,肯吃苦,他们也需要咱们。你又没去过城市你知道个什么?这儿比城里强!你有长项,不想训练短跑了就干点儿别的,我早年就有个想法,要在这儿训练个少年武术班,可是武术我是一窍不通啊!就全靠你了嘛!那才是你千秋万代的功业,你明白个什么?还跟我拿一把!你个农村孩子去城里对你有什么好?”

    就这样,也不管阎少先是如何一肚子的牢骚,怨天怨地唉声叹气,甚至于吵吵闹闹地大发雷霆,不久,这个交给阎少先全权负责的黄土坎中学少年武术班就真的大张旗鼓地张罗起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