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劝学:明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023-11-13 19:04:48)分类: 读书笔记 |
我们读书学习为了什么?为了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人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要尽可能多地做事,如孔子所谓“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它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以及敬业精神和人格风范。
原文出自孔子的《论语·述而》:
子曰: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 “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圣与仁”是孔子追求的人生目标,他自己认为还没有做到,只做到了“为之不厌,诲人不倦”。他的弟子公西华说:“正唯弟子不能学也。”正是这一点,弟子们学不来。
“为之不厌”就是不停地做事,追求理想,永不满足;“诲人不倦”就是耐心教人,从不倦怠,永不厌烦。
其实“诲人”也是做事。在孔子看来,选择自己想做的事儿,“为之不厌”就是通向“圣与仁”的道路,他以此执着地向自己的目标迈进。
人谁也不愿意虚度年华,都渴望有所作为,可是有人成功,有人失败。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个人的意志力。有人坚忍不拔,耐得住寂寞,持之以恒;有人贪图安逸,嚼不得菜根,半途而废。
“为之不厌”靠的就是持之以恒的意志力。我们检点自己的人生行囊,之所以空空如也,就是因为我们的意志力不够,不够执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的意思是:青少年强盛,国家才能强盛;青少年智慧,国家才能有智慧。
这句话出自清朝末年梁启超的散文《少年中国说》,部分原文如下: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他强调了青少年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因为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和希望。如果青少年缺乏强健的体魄、智慧的头脑和良好的教育,国家就难以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为了使青少年变得更加强大和有智慧,青少年学生要通过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认真读书,接受良好的教育,从而提高智力水平和道德品质。
同时,青少年还需要多多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提高实践能力。只有当青少年在思想、文化和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培养和发展,国家才能真正实现强盛和智慧。
有志者,事竟成。这是蒲松龄为了激励自己不断发愤读书和创作,在压纸用的铜尺上刻上的对联,后来悬置于聊斋书屋中。
上联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下联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意思是,有志向的人,事情一定能做成,项羽破釜沉舟,秦朝的百十座城池都归了楚国。用心刻苦的人,老天不会辜负他,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国士兵打败了吴国。
这里蒲松龄用了两个典故来阐述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上联就是写项羽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胸怀大志。某一天和叔叔项梁在一起偶然看见秦始皇渡河,他便说自己有一天可以取代他。
破釜沉舟是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下令将所有的战船都砸掉,同时还烧掉了自己军队的营帐。将士们看到这个场景,都知道是没有退路了,最后一个个在战场上拼命杀敌,最终打败了秦军。颇有一种孤注一掷,死而后生之感。
人生的某些事其实就是一场赌博,你不去赌,又怎知自己不会赢,不把自己逼到绝路,又怎知自己不能成功。
下联写的就是勾践和夫差的故事,这两国之间有着很多恩怨。勾践最开始打败了吴王的儿子阖闾,最后阖闾的儿子夫差又打败了勾践,之后勾践不甘心就这样被俘,于是在吴国忍辱负重,给夫差当牛作马,任凭他使唤。最后用了三年时间取得了夫差的信任,让他回到了越国。勾践回到越国之后便加强练兵,最终用三千精兵消灭了吴国。
这就告诉我们忍辱负重,终能苦尽甘来。还有就是自己不要在他人奋斗的时候安逸享乐。
蒲松龄正是以此联激励自己,终于以一部《聊斋志异》名垂青史。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一思想深入人心,激励着无数人奋发向前。
这是中国古代的《周易》中一句非常有名的格言。直至今天,他依然在指导现代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鼓励人们积极向上,不断追求进步和自我完善。
“天行健”在这里代表天的运行,也就是宇宙的自然运行。“健”是《周易》中的一个概念,表示持续不断、永不停止的动态。这个比喻意味着宇宙万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流转和变化之中。
“君子以自强不息”则是说,有德行的人应该效仿天道的运行,保持自我努力、不懈奋斗的精神状态。“君子”在这里指的是一个有品德和追求的人,“自强不息”则表示不停止、不松懈地自我提升。
整句话的含义是,天道自然,永不停止,人也应当跟随天道,保持自强不息的精神,持续自我进步和提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传递的是一种不断进取、永不言败的精神。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要保持谦虚、奋发向上的态度,努力提升自己。
“自强不息”精神还蕴含着不断修身、养性的内涵。君子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情操,以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路,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为家庭、社会和国家作出贡献。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不仅使个人受益,也让整个社会和国家得以进步。
不断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不仅是要努力提升个人修养和实现个人价值。同时,也是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有了自强不息的精神作引领,我们才能够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与机遇,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思想融入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例如,在工作中,我们要敢于担当责任,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在学习中,我们要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不断探索新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个人生活中,我们要积极向上,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充满活力的状态迎接每一天的挑战。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思想为我们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只有保持不断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才能为自己的人生书写出更加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