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懂他人的善意

(2010-05-26 09:53:14)
标签:

人际交往

品读善意

情感

 上周我们一大家子跑到县城的舅舅家去做客,他们那里依然保持着最传统最淳朴的待客方式——在院子里搭大棚,支起大锅煎炒烹炸,不需要客人动手帮忙,三五桌酒席就摆了起来。本来这是很惬意的事情,小院里微风吹拂,杏花开得满树云霞,在这样的意境之下吃点农家饭菜,喝点小酒,嘿,岂不是神仙过的日子。可往那一坐,我就犯愁了,满桌子都是鸡鸭鱼肉,香肠火腿,一点绿色都看不到,这叫本来无肉不欢的我都吃不下去了。

我和老姐小声嘀咕:这搭配也忒不科学了吧,这营养也忒不均衡了吧。老姐一句话说的我好惭愧,她说:这是他们平时不经常吃的东西,所以他们认为是待客的最高规格,咱们就将就点吧。

是的,这是他们的标准,不是我的。我们平时所追求的饮食要合理搭配和餐桌上必须色香味俱全的意识,在这里并不具备基础。面对他们最欢迎的客人,他们要把自己所认为的最好的东西汇聚成一桌,摆上来。他们不知道这些东西是不是一个体系,是不是合理,你吃着会不腻,他们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盛情。

想到这些,就是再油腻的饭食都不是那么难以下咽了。每一样都尝一点吧,这样他们会特别开心,而这些快乐的情绪就会随风飘过来,感染到我们。如果不是从这样一个角度去看,大概我们回来还会抱怨说好容易去了一趟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招待,吃了一餐油腻不堪的饭菜,彻底辜负了那些淳朴的亲人们那些真诚的心意。

一个旅程,浓缩了一次人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曾经有多少次将他人的善意错解为忽视和伤害?曾经有多少为我们而来的善待被我们无意中放过?那些我们曾经愤愤不平念及至今的伤情,又有多少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恶劣,甚至是内有隐情呢?

这是没有人知道答案的问题。一切现实都必须像湖水倒影一样经过我们的主观感受修饰之后被我们所接受,善意与伤害,好感与厌憎,都未必是完全真实的,总有些是想象到不了的地方。

有时候我们总是忙着去检查我们得到的那些东西对于我们来说是不是最好的,却忘了审视那些东西是不是已经倾尽了别人的全力。我们总是把自己的标准放在前面,却不能客观评价别人为我们做到的一切。

挖掘尘封的岁月,换一种心态去研读,我们会发现很多东西原来有不同的容貌。讨厌婆婆总是唠叨让自己少买点衣服的媳妇,若是看做是婆婆嫌弃自己花儿子的钱这是一种解释,若是看成是一个母亲的本能则是另外一种解释,只不过后者会让一个人变得愉快很多;挑剔丈夫总是不懂得浪漫,只会做事不会甜言蜜语的妻子,若是盯着缺点去看这是一种生活的态度,而若是明白这是一个内向的男人表达爱的最好方式则是另外一种生活的态度,只不过后者会让一个人变得离幸福更近。

在我们的世界中,有些事情不可改变,可以改变的,是观察它们、放置它们的角度。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女孩子发的帖子,讲述了因为男友的妈妈,一个农村老太太的到来而导致了对于未来婚姻生活的恐惧,甚至有了分手的打算。其实看过之后发现,这位准婆婆也不是凶神恶煞,矛盾的根源无非是她的言行举止在一个城市生活的年轻的女孩子眼中被视为缺乏修养,比如在公开场合大声讲话,在饭店要菜嫌贵被服务人员嘲笑等等,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农村老太太在繁华的都市中的那种局促和不安我们可以想象,但本可以一笑置之的事情,却让女孩子心中对她产生了无法抑制的轻视和反感,进而影响了两个人之间的感情。为什么,究其根源还是城乡之间的差距让女孩子对超出自己生活范围的东西缺乏理解和尊重,如果未来婆婆出身豪门,但同样做出这样的举动,估计她就能找到别的诸如“人家就是排场大规矩多”的解释了。

我们内心中已经形成的偏见和成见是如此根深蒂固,深到我们自己都未必十分清楚。这些成见和偏见阻碍我们品读那些善意和善举,顽固的把我们固定在一个狭窄的世界中。

读懂别人的善意,不仅需要我们自己也要有一颗饱含善意的心,还一定要放下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人一旦居高临下的时候,眼界中的一切都会变形,很难用平常心来度量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很难保持客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