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意外之财”拿得理直气壮

(2009-05-21 19:54:00)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著及其他

 让“意外之财”拿得理直气壮

 

浙江上虞的阮先生中了500万体育彩票,结果被纷至沓来的“随喜”者、借贷者、要钱者弄得不胜其扰,最终不得不举家出门躲避,中奖原本是好事,却弄得有家难归,实在是苦不堪言。事实上这类新闻屡有所闻,早已见怪不怪了。

这种私人性质的伸手虽然来势汹涌,毕竟惹不起、躲得起,但许多中奖者却还需面对惹不起也躲不起的“非私人性质”伸手,如公益捐款,如慈善乐助,前不久珠海那位中奖5000余万的大妈,不就因为不愿“乐助”,给弄得满城风雨,闹了顶“最牛老太太”的大帽子?

造成这样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个人素质、社会关系,都起到或多或少的影响。然而毋庸讳言,这种“万箭齐发”、对中奖者伸手,而且伸得理直气壮、伸得不容置辩,根源在于全社会对“中奖发财”还存在一个认识问题。

中国的传统,讲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认为做工、做生意、炒股票、倒腾房子……这样得来的钱是“辛苦钱”,名正言顺,别人不便也不应眼红、伸手;而中彩票发大财,是所谓“意外之财”,既不是脑力劳动、又不是体力劳动所得,既然来得容易,来得“不正”,那么见者有份,雁过拔毛,也便理所当然,以这样那样的口实逼其“吐血”,似乎也笼上一抹“均贫富”的亮色和合理性。

问题在于,彩票在中国,是由国家指定的官方机构公开、合法发行的,投彩中奖本身,是合理合法的,靠彩票中奖获利、致富,虽是“意外之财”,但这个意外之财却来得正当,没有半点歪门邪道的意味。

不仅如此,福利彩票也好,体育彩票也罢,除去占比例很小的奖池资金外,大多数回笼资金,都被用于公益、福利事业,去年的北京残奥会流光溢彩,举世赞赏,其中便有福彩的贡献;上海的许多小区拥有完善、免费的公共锻炼设施,其修建、维护费用,更几乎全来自体彩收入。对于购买彩票者而言,中奖是“意外”,是偶热,而贡献社会却是不论中奖与否、每期都在做的事,可以说,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对社会公益事业的付出,至少不会比未买彩票者少,如果有幸中奖,理应算作其热心公益的正当回报,对其说三道四失之偏颇,意图伸手染指则更无道理。

在国外许多地方,彩票中奖所得无需再缴纳一重税收,而在中国,彩票奖金超过5000元,仍需缴纳多达20%的税,从这点上而言,中国的中大奖者不仅模范履行了纳税人义务,更付出了比国外中奖者更多的代价,他们的所得固是“意外之财”,却也是不折不扣的正当收入,理应拿得理直气壮、拿得心安理得。

然而现实中这些“幸运者”却饱受质疑、责难和伸手之苦,这在许多人看来不过是社会花絮,是无需多管的小事。实际上,小事也不小,中国是个大国,人口多、摊子大,社会公益事业百废待兴,很多项目的资金缺口,需要彩票收入去弥补、去填充,让中奖者中得踏实,让“意外之财”拿得理直气壮,不仅仅是对这些中奖者个人利益的维护,更是对整个福利彩票集资机制的最有效维护,只有让中奖者平安、愉快,才能鼓励更多人、更多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到公益彩票之中,从而从根本上确保公益资金的源源而来,并最终让全社会从中受益。

向中奖者的“意外之财”伸手,所获者小,所失者大。有关方面和全社会都应树立“中奖合理合法”、“得奖理直气壮”的意识,不要为了觊觎中奖者这条“大鱼”,而在不经意间,流失了公益彩票筹资这一池活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