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比联合巡航与航母更重要的

(2009-04-16 17:34:31)
标签:

军事

分类: 杂著及其他

 

 

据媒体报道,根据中国海事局的统一部署,粤、沪、琼三地海事部门4月中旬将在南海举行海事系统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联合巡航活动。参加的舰船包括广东海事局的“海巡31”及其舰载直升机、“海标32”和上海海事局的“海巡21”。

这次联合巡航活动是中国加强海域有效监管,保护海洋权益,维护国家主权的重大行动,也是近期在东海、南海有关水域一系列类似行动的延续,对捍卫海洋权益,维护中国领海、岛屿和专属经济区利益,能起到独特的作用,通过这类活动,可以向全世界宣示中国维护主权的能力和决心,可以震慑觊觎者,更可唤醒国人海洋意识,振奋民族精神,意义十分重大。

然而必须意识到,中国海洋权益被侵蚀并非一次或几次敌意行动所致,更非发生在一时、一事的偶发行为,而是长年累月蚕食、鲸吞的积累,是年年月月,日日时时发生着的事,轰轰烈烈的联合巡航活动要搞,实实在在的装备、体制、观念改进更要抓。

我们看到,尽管近年来,中国加大了海洋权益保护的力度,改善了装备,投入了更多人力、物力,但和需要、和周边一些与中国有领海和海洋权益争端国家相比,却仍有相当大的差距,一方面,舰船、飞行器和其它装备的数量、质量不足,另一方面,有限的“第二海军”力量,还被分散在海巡、海监、渔政、海关、海警等多个部门,难以形成合力,相比美国的海岸警备队体制和日本海上保安厅的一统天下,差距是明显的。

比装备、体制差距更大的,是海洋战略和海洋权益意识上的差距。

海洋权益的保护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综合工程。为了争夺北冰洋和北极地区的海洋权益,俄、加、美、丹麦等周边国家进行了长达几十年全方位的海洋战略布局和博弈,从进行科学考察、论证,以海岭、大陆架等各种学说和数据支持己方主权要求,到建设海上武装力量、发展专用装备、进行基地布局,再到《海洋法公约》和国际舞台上的运筹、争斗,以及登岛、插旗、海底行走等一系列宣示主权活动,每一个环节都不是突兀的、孤立的,而是整个国家海洋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争夺海洋权益,日本几十年如一日不惜工本地维护冲之鸟岛的礁石,维持海上保安厅在钓鱼岛海域的“持续实际存在”,甚至小小的菲律宾,其染指南沙和南海海洋权益的行动,其布局和酝酿,都可追溯到几十年前,且每一次重大行动,都可找到符合其长期海洋战略的逻辑。

如果说中国海事部门的装备、编制,和海洋大国、和维护海洋权益的需要,有一定差距,那么,更大的差距,则存在于海洋战略和海洋观念的落后。中国有能力不时发起轰轰烈烈的联合海上行动,有意识在明显海洋危机爆发时作出愤怒的反应,却缺乏长远的、常态的、持之以恒的海洋战略和海洋维权意识、能力,以至于被他国“温水煮青蛙”式的蚕食所困扰,在他国有准备、有计划、长期性的侵蚀面前被动应付、疲于招架。

和海洋战略一样,同样的差距,也存在于国民的海洋观念、海洋维权意识上。许多国人空有海洋维权的热情,却对海洋知识所知甚少,对中国所主张的海洋权益,以及这种主张的依据一知半解,更有许多人、许多部门对海洋权益观念淡漠、模糊,只知“960万”的陆地面积,不知“蓝色国土”和专属开发区的概念和重要性;只知钓鱼岛和南沙的争端,不知何为大陆架、何为领海基线,如此落后的海洋观念和意识,海洋权益是否被侵蚀、被侵蚀了多少,尚且瞠目不知,又何谈维护、争取、恢复?

近来有关航母的议论颇多,许多人将维护海洋权益的希望,寄托在航母的成军上。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航母固然重要,但海洋战略、海洋观念,和与之配套的体系、制度、日常管理机制更重要,没有这些,单靠航母之类的装备,并不能自动捍卫中国的海洋权益。海军实力并不强悍的北欧小国丹麦,可以凭借清醒的海洋观念、成熟有远见的海洋战略,和俄罗斯、加拿大等大国长期周旋,有效捍卫北极海域权益,而曾居世界第四、远东第一的北洋水师,却因为视兵舰为海上炮台,视海洋为护城河的落后观念,最终无法捍卫中国的海洋主权。

联合巡航重要,航母更是国人梦寐以求的,但比这些更重要的,是指定长期、有远见的海洋战略,是围绕海洋战略建设常态化、制度化的海洋维权体系、编制、装备,是在全体国民中普及清醒的、正确的海洋观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