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陶短房
陶短房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9,457
  • 关注人气:69,64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南发现的《太平天国檄文》实属赝品

(2008-02-29 05:12:21)
标签:

文化

分类: 史论
 

 

 

近来湖南某人士在碎纸堆内发现《石达开檄文》的报道纷至沓来,许多人士对这篇文书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填补了历史空白,具有较高史料及文学价值等。

然而这篇所谓《石达开檄文》是不折不扣的伪作,任何一个稍具太平天国知识者都不难察觉。

1、大量征引古代帝王。

洪秀全即位后鄙薄古人,自己的诏旨除辛开元年八月《欢喜踊跃向前诏》正面提到一次岳飞外,绝少称许中国古人,杨秀清等的文书固有称许古人的例子,但像唐虞、汤武、尧舜这样的古代帝王是在绝对禁绝之列的,如果这篇是石达开文书,绝不会犯如此错误。

2、“唯我大明之太祖”绝非太平天国声口。太平天国提倡开辟新朝,连古代朝代都不肯承认,更遑论“我大明”,这种声口只能出自天地会人士,而“闯王”的称呼又是天地会人士所绝对不可能采用(应该用“闯逆”),因此这只能有一种解释——这是篇民国以后的好事者利用天地会文书拼接的赝品。

3、檄文中“忍使上国衣冠沦于春秋。相率中原豪杰还我山河”两句明显模仿伪造《石达开檄文》中“忍令上国衣冠,沦诸夷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这当然是为了取信于人,但恰恰漏了马脚,首先这两句是民国好事者伪托已是定论,其次,原文通顺,而《檄文》则逻辑混乱,“沦于春秋”文义不通,显是赝品。

4、太平军称南京为天京,偶称“金陵”,从不称“南京”,因为南京必然和北京对应,而太平天国把北京贬称“罪隶”、“妖穴”。

5、檄文中“万户侯”、“千户长”既非洪秀全、也非远征后石达开官制,显然文不对题。

6、檄文中可以找到清末天地会、伪托石达开檄文,甚至隋末李密致李渊书信的章句,却改的似是而非,赝品痕迹一目了然。

7、所谓檄文竟无抬头、落款,显然是作伪者不熟悉天国制度,故而藏拙。

总之,这篇所谓《石达开檄文》不但是伪作,而且是很拙劣的伪作,文字拼凑粗糙,制度张冠李戴,原本不难被辨析,遗憾的是,一些媒体、包括一些专业工作者不但未起到严格把关以正视听的应有作用,反倒以炒作的心态鼓吹其“填补重大历史空白”、“文章资料翔实,叙述清楚,一气呵成,堪称檄文中的佳作”,实在是很不负责任的,尤其某些负责文物鉴定部门的人士,置这种一望而知的纰漏、破绽于罔顾,轻率地做出“真品”、“珍品”的鉴定,不但混淆视听,且于职业操守有亏。

鉴于该“檄文”被发现的消息已传得甚嚣尘上,特作此考辨,以正视听。

 

附《潇湘晨报》相关报道及《檄文》原文

 

市民碎纸堆里发现太平天国檄文 记载洪秀全帝号(图) 潇湘晨报

  本报长沙讯 昨日,太平街多味斋艺术馆展出了一份署名为翼王石达开的“太平王洪秀全檄文”,专家鉴定为长沙首次发现的太平天国檄文,但是否为石达开手迹还需考证。

  檄文的收藏者李强是一位56岁的老收藏家,从1979年就爱上了收藏。谈到获得这篇檄文的经过,他一脸兴奋,感慨自己幸运。

  2001年正月初六,李强在一家文化公司上班时,碰到一位70多岁的乡下老人提着一个蛇皮袋,打听文物市场在哪里。

  经过询问后,李强得知老人的祖辈曾是湖南巡抚衙门中的师爷,爷爷在北洋时期曾任总统府秘书,家中一直收有许多看上去年代久远的东西,可是由于一场变故,许多东西尽失,只剩下一些年代久远的碎纸张,便想提到文物市场去看看能否卖几个钱。

  打开蛇皮袋,李强一眼就看到了标有“太平王洪秀全檄文”的纸张,眼睛一亮。蛇皮袋里,还有一堆不同年代的记有不同内容的纸张,李强照单全收。至于买价多少,李强没有透露,只说“很便宜”。此后一直藏于家中。

  

  从那时起,李强开始对该檄文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天王”?“太平王”?——洪秀全称号的历史新探讨》发表在《河南理工大学学报》上。文章通过对《太平王洪秀全檄文》的解读,对长久以来教科书里认定洪秀全从金田起义伊始,就称为“天王”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洪秀全在金田起义,开始是用“太平王”这个称号,后来才用“天王”这个称号的。

  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收藏协会文物鉴定中心委员田申介绍,檄文一般是战争的一方在开战前,用以说明自己战斗立场和讨伐目标、并使自己站到正义立场上以赢得百姓支持的文章。昨日,经过仔细鉴定,综合字体、纸张、墨色等因素,田申认为李强收集的檄文是太平天国时期的东西无疑,应该是石达开率部攻打长沙城时张贴的太平军的布告,所以署了石达开的名字,“文章资料翔实,叙述清楚,一气呵成,堪称檄文中的佳作”。实习生邬茜 记者贺银河

  檄文全文如下(方框为不明字):

  盖闻唐虞揖让,固称上古之圣人。而汤武征诛,亦系中天之景运。汉鼎已迁于新莽,刘文。亦复中兴。徽钦既虏于金人,宋康王依然反国。是故日一旋坤转,乃历代之常情。革故鼎新,本累朝之故事。惟我大明之太祖,曾开国之南京。传至季世怀宗,遂亡身于北厥。奈天心已去,闯王大乱于中华,痛帝位之难留,皇之逃奔于吴越。呈卿失计,当为驱虎逐狼。摄政不良,恰似长蛇封豕。纵然成功者退以身,殉国何难。有德者居以位,让贤何恨。

  独是外夷僭窃华夏,腥风燥羯称尊,夜郎自大,屈真才□□□,旷野之珠玉皆空,纵贪吏以害民。闾里之脂膏已尽。□□钞粮重敛,今日完而明日征。
法律分更,旗人宽而汉人刻。父老号秦苛政久已,人民望我兴复。正与今华裔有仆,故国犹存邦,总是旧命则维新,爱举义旗以清妖孽。所望普天率土,执孺子于咸阳。协力同心,歼商于牧野。重懋旧业,再造丕基,忍使上国衣冠沦于春秋。

  相率中原豪杰还我山河。具全才全德者,封万户侯;抱一技一能者,授千夫长;躬耕者免税三年;犯法者宥罪十世。上有务恤之主,下无罹网之民。惟有乘风掳抢者,决然剿灭不俨。

  然有汤武之行,再睹尧舜之世乎。

  檄文到日,薄海遵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