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杂著及其他 |
一支球队打败了十一个球员
本届世界杯最后一支“非典型”球队(来自欧美以外),非洲的加纳队终于也打道回府了,他们净吞三球,毫无悬念地败在了巴西队脚下。
作为一个在西非生活多年、曾现场目睹过他们外围赛出线之路的球迷,对此虽感到很不是滋味,却不能不承认,这个结果非常合理,尽管本场的裁判一如既往地昏哨不断,但加纳队千真万确是输给了对手而不是裁判,而且输得心服口服、不得不服:这是一场一支球队打败十一个球员的比赛。
单论个人脚法,加纳队员丝毫不逊色,场上一对一、一对二的较量,双方互有胜负,平分秋色;但足球比赛打得是整体,是全队的配合,是战术的套路、针对性和变化,在这几方面,加纳队难以望巴西人之项背。
本场比赛巴西人打入的三球,几乎是同样的套路:后场断球后快速直传打身后。加纳队四名后卫、尤其两名中卫平行站位,缺乏防御纵深和保护,一点突破便门户洞开,即使阿德第二球被判越位也丝毫不影响大局,因为整场比赛中这样的镜头不断重演,这次逃过,下次未必逃过。问题在于,这样一个明显的漏洞为什么始终得不到弥补?为什么上半场一开始就吃过的大亏,到了比赛临近终场,居然会原汁原味再吃一回?任何一支训练有素、有整体感的球队,都不会如加纳这样,在90分钟里不断重复掉进同一个坑里。
加纳队的进攻仍是胜捷克、美国时的老套路,即中场和前锋的小范围配合后,由几个前锋凭个人实力强突。阿撒莫阿、阿莫亚两名前锋和频频插到前锋线上的23号德拉马尼虽左冲又突,骁勇无比,彼此之间却很少配合呼应,跑位重叠不说,即使同伴有空档也很少想到传球,总是匆匆一射了事。这种单纯依靠单兵突击的原始战术,在集体防守阵型稳健老道、个人能力又绝不逊色的巴西后卫面前,自然很难得到收获。更令人费解的是,巴西两个边路防守,左路的卡洛斯明显更吃力一些,实战中也多次露出危险的苗头,但杀红了眼的加纳人却整场都盯着由卡福跟埃默森坐镇、巴西防线最坚强一环的右侧防线猛攻,不撞南墙不回头,撞了南墙也不回头。一句话,这不是一支球队,而只是十一名精力充沛的球员而已,十一个球员再了得,也决赢不了一支训练有素、阵容坚实的球队,更何况这支球队的名字叫巴西。
个人能力出色而战术素养薄弱,向来是黑非洲球队的致命弱点,这支加纳队也不例外。这些早在多年前就少年成名的天才球员,之所以接连几届在外围赛中饮恨,正是因为他们的这一缺点,较诸其它黑非洲强队更为突出一些。此番失利,队中相当多经历过世青赛和奥运洗礼的球员都会引退,虽然非洲向来不乏希望之星,但倘若依靠个人天分打球的思想不改弦更张,今后仍难和世界级劲旅正面抗衡。
值得注意的是,当年巴西队同样依靠个人能力打天下,只是他们顺应了足球发展规律,把个人技术和队伍整体有机结合起来。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这么说,这场巴西对加纳的比赛,不仅是一支球队打败了十一个球员,更是今天的巴西队,打败了二、三十年前的巴西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