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散文随笔 |
“今天,扎卡维已经被除掉。”
当伊拉克总理马立基在新闻发布会上喊出这一句时,不论是陪同出席的美国驻伊大使和驻伊美军最高指挥官,还是台下的各国新闻记者,都不约而同热烈鼓掌。
人们当然有理由高兴。正是这个叫做扎卡维的约旦人,伊拉克“基地”组织的头目,曾在伊拉克境内和邻国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流血事件,杀人、劫持人质、制造爆炸事件、破坏输油管线、在媒体上公开发表威胁,无所不用其极,给驻伊联军和伊拉克政府制造了极大麻烦。为了抓获他,美国人挂出了和本.拉登等值的2500万美元悬赏;为了消灭他,几年来驻伊联军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发动了一次又一次搜捕和突击行动,却每每功亏一篑。此番美军终于等来了他们期待已久的战果,国际社会终于得到了令他们大松一口气的消息,自然一个个喜形于色,不但美驻伊大使等西方政要纷纷欢呼,称之为“伊拉克和全球反恐战争的伟大胜利”,甚至最近一直飙升的石油价格,也在瞬间大幅走低。
然而必须指出,扎卡维的死,只标志着一个臭名昭著恐怖分子生命的结束,而绝不意味着伊拉克境内恐怖主义生命的结束。翻开扎卡维神秘的个人档案可以发现,这个约旦人原本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甚至并未赶上被称为基地组织起家之战的阿富汗对苏战争,但正是这个小人物,自2003年起,在短短几年内,便迅速在伊拉克境内发展出一个庞大的恐怖主义组织网,发动了一次又一次凶狠残暴的恐怖袭击。笔者因工作之便,曾在某些“基地”组织成员众多的阿拉伯国家待过,并接触过一些后来成为恐怖主义支持者的人,以及追捕他们的当地军警,事实上,不论是扎卡维还是这些恐怖主义组织的边缘人物,他们之所以变成恐怖分子,是和其生活环境、本人所受教育、社会影响等息息相关的,在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中他们也许是再普通不过的市民,但一旦出现了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他们就很可能走上这条铤而走险的道路。
对于伊拉克而言,这种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就是宗教、教派、民族冲突和矛盾的激化,就是伊拉克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受压迫感、民族失落感和不公平感,就是外国占领军至今尚不肯撤离的现实,以及他们与当地人仍然尖锐的对立和冲突,就是战争疮痍未复,战争怨气未消的社会现实,就是在这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矛盾交织下,一些政治和宗教势力不甘寂寞、别有图谋的组织、挑唆和煽动,就是面对种种不安定因素束手无策无力打击的、孱弱的伊拉克政府及其军警力量,正是这样的土壤,使得约旦街头的边缘青年、阿富汗战场的迟到者、基地组织的无名小卒扎卡维,在短短3年时间内成了令世界各国为之侧目的洪水猛兽。扎卡维这头怪兽死了,但培育出这头怪兽的土壤仍然存在,仍随时有可能出现第二个、第三个扎卡维。
当年美国和许多国家都曾把萨达姆的落网当作伊拉克战争结束的标志,几年过去,很多人都已意识到,他们当初想得过于简单了。今天扎卡维的死又赢得了联军和世界上许多人的欢呼,但只要美国及其盟国仍如现在这样,对伊拉克境内恐怖主义活动猖獗的种种根源或视而不见,或避重就轻,或装聋作哑,则他们虽可以不时消灭如扎卡维这样的恐怖分子个体,却终究难以根除伊境内的恐怖主义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