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小说 |
王师
桓桓于征
北方的天就是这般古怪,这不,洛河的融冰刚消,嫩嫩的春色,便已挂满了王城内外的杨柳枝梢。
“真是的,才三更多么,天居然差不多亮了。”
棺材阿吉缩着脖子,一面揉着惺忪的睡眼,一面慢慢往外走着。不远处,王城东阙的橹楼,已薄薄披上了一层晨曦。
棺材阿吉是周王城有名的大富商,不过由于棺材这宗买卖多少有些犯忌讳,所以只好孤零零把门面开在城外。
棺材铺这行当的习惯,原本是晚睡也迟起,阿吉当然也不会例外。不过近来这些日子,他却起得早多了,不但是他,城里差不多所有值得一提的商人,都一下变得忙碌异常。
城门边上的粥铺早已支起了摊子,却并没太多主顾,一个全身灰衣的瘦削汉子,拎着个竹笼,哆哆嗦嗦地站在桌边,不时向道上张望几眼。
“杵臼,带来了么?”阿吉不紧不慢地踱过去,气定神闲地坐下,抬眼看了看杵臼手里的竹笼。
“喏,这不是。”杵臼,王城上刚刚下更的更夫,略走近了半步,扬了扬手里的竹笼,一对不肥不瘦的母鸡,正蹬着惶恐的小眼,不知所措地望着周围陌生的一切。
阿吉捂着鼻子,往后挪了挪屁股,皱眉道:
“不是说好了押三只给我,怎么变了两只?”
“老板,你行行好,俺就要出征卖命,总得让老婆孩子尝尝肉腥罢?唉,柴都没有,还是劈了门槛炖的那只鸡呢。。。。。。”杵臼说到这里话锋一转:“再说,你赁给我的那面盾,两司马说是夹锡的,用不得。。。。。。”
阿吉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别听他们的,我的盾用不得,武库的玩意儿就用得?发给你的那根殳,连柄都烂成三截了,不是么?再说了,你这对鸡我又不是要,不过抵押么,说好了你跟王师凯旋的时候用虏获赎回,我还要搭料搭水,怎么样,你要觉得不划算,把盾还我,这买卖就算咱没谈过!”
“别别。。。。。。”杵臼连连摆手,正待分说,却听一个清亮的声音,施施然从身后响起:
“阿吉,你这奸商,寻常计较点缁铢末利,上智与下不移,我们不来计较,也便罢了,如何王师行讨,虎贲将发,你却动起将士们的歪脑筋来?”
阿吉不待抬头,已知是谁,半句话头涌到嘴边,又硬生生咽了回去,陪笑道:
“季全夫子,请坐,喝粥,喝粥——杵臼啊,那盾你只管拿去使好了。利钱好说,好说。”
杵臼舒了口气,作个揖,逃也似走了。
季全夫子负手立在桌边,神色得意之至。
阿吉抬眼看着他,今天不知为什么,这个早就瞎了一只左眼的糟老头子居然整整齐齐地穿戴起久已不穿的下士命服,峨冠博带,青布长袍,虽然峨冠是补过的,博带是打了结的,青布长袍也早就截了下摆以便耕作,不过拾掇起来,却也是分外的精神。
“看甚!”季全正襟盘腿坐下,凛然道:“天子亲征,以讨不庭,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我这个做士的,虽然体弱身残,不能舞干戚以助天威,却也要明正服色,以鼓王师之气!——你这种商贾贱类,我这些君子大义,说给你听,怕也是白费心机。”
阿吉听得“贱类”二字,脸上有些挂不住了:“夫子,你这话就不对了,你是什么下士,这却不假,可你做下士七十年,眼睛瞎了就六十多年,又为周天子做的甚事?你看不起我这商贾贱类,可天子偏偏看得起的很,你也该知道罢,没我们这些贱类的钱,这王师伐秦,怕是连河也过不去罢?老实告诉你,这可是天子他老人家自己大驾光临小号。。。。。。”
“话倒也不错,可你们放的不是高利贷么?”
不知是哪个路人还是客人,陡地冷冷插了一句。
季全和阿吉都默然,低下头去,一声不吭地啜起了稀粥。
“呃,夫子,”良久,阿吉终于还是忍不住开口了:“你倒说说看,这王师伐秦,到底胜算如何?你也知道,不但天子借了我不少钱,募来的那些兵将,租甲胄兵仗,也不是个小数呢。”
季全推开碗箸,一本正经地清清喉咙,正待开口,邻桌上一个外国客人模样的中年人却搭腔了:
“我看够戗啊,你们不知道前年长平的事情?四十万,四十万啊,让那个叫做白起的秦将就这样,咯察!”
在座众人都不由缩了一下脖子,阿吉摸着钱褡裢,脸色已刷地惨白。
“话也不能这样说,”另一个客人摇头道:“我听说那个白起还是死了,秦兵好像也还是败了,再说,这次韩王、魏王、赵王、楚王都派兵来会,应该。。。。。。”
“无礼!”季全脸一下涨成了猪肝:“楚子,什么楚王!韩、魏、赵以下犯上,乱臣贼子,不足辱志士之耳!”
众人都抬眼看了看他,又很快不看了。老板兼店小二见他怒气勃发,手里高高举着个空碗,生怕砸了,赶忙跑过来扶住:
“楚子楚子,夫子啊,我们没学问,您别和我们一般见识,那韩魏赵么,好歹也是天子让当才当的。。。。。。您还是说说您的高见罢,到底王师伐秦,能胜还是不能胜呢?”
季全这才放下碗,兀自抚着胸口,喘了几声:
“你们说的这都是末节,周天子是天子,名分昭昭,仗顺讨逆,如雨行时,如何不捷?天子仗钺,诸侯景从,天下响应,西秦蕞尔小邦,螳臂当车,何愁不克。。。。。。?”
他抑扬顿挫地讲着,阿吉也摇头晃脑地听着,两人的脸上,也越来越多地漾出了春天的灿烂来。
“诸侯?倒也是。。。。。。可现在好像也没几家诸侯了罢?”外国客人捻着箸,一板一眼地数着:“郑国、曹国、晋国,都没了,齐国好像也不再是姜太公的后人当家,燕国和宋国自己称了大王,恐怕不会来,卫国么,听说已经自己把自己从卫侯贬作卫伯又贬作卫君,躲在野王山里,怕也是。。。。。。”
“砰!”
季全猛地狠拍了一记桌子,众人都是一凛,粥老板差点儿跳了起来。
“这些何足道哉,还有鲁国,周公的鲁国!”季全苍老的脸上陡地现出一阵憧憬之色,众人听得周公二字,也无不肃穆起来。
的确,夹辅成王,再造周室的,不就是周公么?秉王节钺,四征不庭的,不也就是周公么?
“听说鲁侯接得天王之召,剑及履及,星夜兼程前来勤王。。。。。。”
是啊,天王亲征,鲁侯扈从,自从宣王料民太原,五百多年了,周天子家还从没有这样盛大的戎事罢?胜败也罢,性命也罢,高利贷也罢,又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公车千乘,朱英绿縢,二矛重弓。。。。。。”
一阵昂扬和歌之声,伴着铿锵鼓角和萧萧车马,由远至近,自东渐渐传来。
“鲁颂!鲁颂!你们听,你们听,鲁侯,周公!”
季全激动地站起身来,脸上每一道皱纹都仿佛春天盛开的花朵。
所有人的脸都转向东方,天边的第一缕朝阳,把每一张殷切的脸,都照得一片灿烂。
车马萧萧,旌旗猎猎,一彪人马倏忽而近。
为首一辆驷乘戎辂,虽说是驷乘,那拉车的四匹马却是老的太老,嘴里看不见一粒牙齿,小得又实在太小,似乎还不太懂得该怎样迈步,于是尽管御手小心执辔,这车却走得颇有些颠簸。车上端坐一位诸侯,一身洗得发白的黑色章服,一口破鞘脱漆的宝剑,左手拥着朝笏,右手紧扶一面大旗,这旗丈二见方,晨曦中旗色不甚分明,也不知是隐公还是庄公留下的,出师时想必匆匆又缝了一缝,新镶了道滚边,被清晨春风一吹,扑簌簌漫天飞舞,旗上四个鸟篆大字随风翻飞,时隐时现:“奉天伐罪”。
戎辂之后,赫赫然跟了新旧三五十乘车,老少三五百号人,有拿戈矛的,也有没拿戈矛的,有穿了甲胄的,也有穿着棉袍布袍的,军容整肃,部伍严明,一面疾走,一面齐声高唱着:
“。。。。。。公徒三万,贝冑朱綅,烝徒增增,戎狄是膺,荊舒是惩,则莫我敢承,。。。。。。”
车马脚步的铿锵伴着《鲁颂》的昂扬,渐渐地湮没在晨曦里,那面“奉天伐罪”的大旗,却兀自在众人眼帘里久久飘扬着。
大路上被人马荡起的尘埃慢慢落定,粥铺里的众人也随之纷纷坐下,闷头稀里呼噜地喝粥。
天明了,人散了,阿吉惦记着他的棺材铺子和高利贷,往来的客人们也各有各的生计。
只有季全掂着箸,托着腮帮子,静静坐在那里发呆。不知过了多久,他忽地一捋白须,用箸敲着粥碗,嘶哑着老嗓子,入神地唱起来:
“济济多士,克广德心, 桓桓于征,狄彼东南, 烝烝皇皇,不吴不扬, 不告于讻,在泮献功。。。。。。”
粥老板正擦着桌子,听得粥碗响,急回头看,见碗筷无恙,轻吁一声,转头自忙,不再理他。
朝阳渐渐地高了,把远处略有些剥落破败的城墙宫阙,笼上淡淡一缕辉煌。
钟鼓喤喤
朝阳又渐渐地高了,把远处略有些剥落破败的城墙宫阙,笼上淡淡一缕辉煌。
说起来,周天子从成周迁到这新王城来,也并非很久的事情,可这宫阙,这城堞,这坊市,这街衢,却破败阴暗得仿佛早已蒙上了厚厚一层灰尘。
可今天却不同,很不同,非但城阙张灯,楼橹结彩,着实露出几分喜气,便连太庙阶前、社稷坛上,久不清除的败叶蛛网,也被匆匆扫除了一多半。
是啊,怎么能不喜气?今天是天子亲征的好日子,自桓王十三年,繻葛射王中肩,天子不亲黄钺,已经整整四百五十年了。
“不对吧,我听单公、刘公的家人们说,惠王、襄王都带兵出过城呢!”
太庙阶前,阿吉弯腰负手,一面围着那九只斑驳的大铜鼎转圈,一面指指戳戳,不住地嘟囔着。
季全穿着那身又多了几个补丁的下士命服,一面小心翼翼地擦拭着鼎里的铜锈,一面没好气地白了阿吉一眼:这个商贾贱类,惠王、襄王都是被乱兵赶出城的,能算出征么?呸,晦气,晦气!
“你这厮,洒扫宗庙祭坛是命士之职,你一个商贾贱。。。。。。你一个卖棺材的,跑这里来凑什么热闹!”
阿吉“铮”地弹了弹鼎耳,撇了撇嘴:
“我怎么不能来?上至天子,下至扛车轮子的小卒,谁没用过我的钱?借蛋望鸡,借钱望息,我来看看主顾,也算得天公地道吧?再说了,卖棺材怎么了?你们下士不也讲究什么什么尺之棺,多少多少尺之椁?你有种,到时你让孝子贤孙自己动手做你的棺材好了。”
一边的上士、中士、下士以及闲杂人等见这厢口角,不免七手八脚,七嘴八舌,葫芦提劝了几劝,季全气鼓鼓地哼了几哼,见没甚功效,没奈何背过身子,继续他擦拭铜鼎的命士之职,阿吉自然见好就收,自顾自看他的热闹。
一个老中士一面擦着鼎足,一面摇头叹道:
“天子亲征,大飨虎贲,一会儿这九鼎就要用来烹食了,唉,还要抬出去飨士,这成何体统,成何体统么。”
“兄台差矣!”季全掸了掸手上的绿锈,直起腰来:“这九鼎虽尊,却本就是用来烹食的么,礼,天子之飨士,钟鸣,列九鼎而食。。。。。。”
老中士摇摇头:“老弟,身为命士,这个我何尝不知啊,可这九鼎,唉!”
阿吉听得好奇,忍不住凑过来,想听个究竟,不想两个老士人相对唏嘘了两三唏嘘,竟不复一言,又吭哧吭哧擦起铜锈来。
“诸位让开,诸位让开~~”
百来个甲士结束整齐地开了来,许是久不衷甲,举手投足,显得颇有些不自然。来得士人近前,嘴上客气,手上却毫不客气,几声吆喝,几下拨拉,已将这些个上士、中士、下士都划拉到一边,十数人一圈,圈住了那九只大鼎:
“起!”
“杭育杭育~~~”
九圈子人,杭育杭育着,向不远处享台上九堆干柴蹒跚挪将去。
“看好了,那个雍州的鼎压断过老秦伯一条大腿,须得抬在第一的!”
为首的队长一面指麾着,一面不时用手摸一下腰间,唯恐那根半朽的束甲皮带冷不防断开,出自己一个洋相。
“扛的这么辛苦,这九个大家伙,到底有多重呢?”
阿吉见那些甲士一步三喘的样子,不免有些同情,很郑重地问那些士们。却不料话甫出口,但见怒目愕愕,白须飘飘,所有的上士中士下士们无一例外地变了脸色:
“咄!打尔这不知死活的物事!王孙满尝言,惟九鼎轻重,不可问也!”
阿吉没来由自讨了个没趣,悻悻道:
“不可问不问便了,还斯文人呢,这么凶相。。。。。。一会儿天子就要犒师,你们不去看,我可去看了。”
天子犒师原本是难得的盛典,王城首善之区,看得人理当是很多的。
可今天的看客似乎并不甚多,且十有八九,非老弱即残疾,非商贾即孩童。
“天子募兵,能扛的动家什的差不多都在行伍了罢。”
稀疏的看客丛中,不知是谁,随口嘟囔了一句。
享台上的九堆火早已熊熊,九只大鼎里的沸水,腾腾地冒着热气,一大群身穿犊鼻,浑身大汗的庖丁,正手忙脚乱地把成堆的谷子、麦子、糟糠、麸皮、菜叶、草根,一筐又一筐倒将进去,一壁厢调和盐酢,一壁厢用大铜斗使劲地搅和着,不一会,馥郁的饭香,便弥漫了整个王城。
“王家气派,王家气派啊!”
几个老士子相顾感慨,似乎都有些热泪盈眶起来。
阿吉却也没觉得怎样了不起,歪着脑袋,忽地想到个问题:
“呃,几位先生既然读书明礼,该当知道这次天子伐秦,到底带多少兵马罢?”
几个士子面面相觑,却都没有开口。
他们当然都知道,宗周六师,成周八师,军万二千五百人。
可他们再食古不化,也知道仅剩下两三个小采邑的周天子,是断乎没有十四个军的兵力的,否则也不会募兵募到更夫乞丐之辈了。
呜呜~~~武库方向,忽地一阵号角齐鸣。
“来了来了,问什么问,你不能自己看么?”
一个总角孩童一面跑,一面没好气地瞪了这些大人们几眼。
来了,鲁侯将下军,西周公将上军,车马步卒,少说也有三五百乘,两三千人。
周天子亲将中军,高轩朱轮,金甲曲纛,前呼后拥,仪仗雍容,虽说高轩有些破损,朱轮有些黯淡,金甲似乎是铜的,曲纛似乎是补的,自己年纪也颇高迈了些,不时要倚轼喘上那么几喘,但左有枹鼓,右有斧钺,顾盼之间,凛凛生威,圈里圈外,去与不去,那些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们,都情不自禁地奋臂欢呼起来:
“天子万年!天子万年!”
享台对面的高台上,丝竹鼓乐齐鸣,八佾舞者,翩翩而起。
“周颂,周颂!”
虽说那些从茶坊酒肆临时充数来的乐手习惯了郑缶卫筝,奏起周家这些颇有几百载年头的编钟编磬、笙管竽埙来,总不免几分荒腔走板,卿大夫士们还是一下辨出,和着节拍,忘情地唱出声来:
“执竞武王,无竞维烈, 不显成康,上帝是皇, 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钟鼓喤喤,磬筦将将,。。。。。。”
鼓乐歌吹中三军将士已开至享台前,台上的庖丁淌着热汗,抡着铜斗,连稀带干地把九鼎里的食物分盛到众人的盆釜里。
“嗟,我士,无哗。。。。。。”
天子什么也没吃,凭轼而立,颤抖着苍老的声音,似乎想说几句什么,却被一片稀里呼噜的啜粥声湮没了。
大军终于列队向城外开去了,尽管很多将士还恋恋地望着那早已见底得九鼎,尽管车马中颇夹杂了些骡子或健驴,而步卒们又多背着用来装掳获军实的绳索包袱,三齐五齐,七齐八齐,终究总是不那么整齐,但好歹也算得士饱为腾了罢?
“降福穰穰, 降福简简,威仪反反, 既醉既饱,福禄来反。。。。。。”
《周颂》和钟鼓的声音还在人们的头顶上回荡着,那高台上旋舞的八佾,脚步却明显地放慢了几拍:晚上还要去赶酒肆逆旅的场子,可不能没了气力,那才是养家糊口安身立命的生计啊。
卿大夫士们的祭肉分下来了,比脚掌小些手掌大些,薄的像刀刃的一片。
“哼,莫垂涎,礼不下庶人,这蒸尝之肉,却没尔的份的!”
季全用袖子小心包起祭肉,挑衅般横了阿吉一眼。
阿吉却没理会,原本他也不稀罕这没油没盐的冷猪肉的,家里没的吃么?
他的眼睛始终盯着远去的队伍,盯着周天子佝偻的背脊和甲士们七长八短的戈矛,盯着那些缝缝补补的旗帜,和车辕上那怎么走都别扭的健驴骡驹。
他看见行伍里,杵臼拖着武库那根断了三截,又用牛皮绳重新绑过的殳,挟着从自己这里租来的那面夹锡盾牌,捧着个盛了一半粥糜的藤兜鍪,一面蹒跚走着,一面不时偷偷喝上一口半口。
“这,这样的王师去打秦国,真能把我的本钱连本带利捞回来么?
没有人搭理他,九鼎饭香犹在,那悠悠的《周颂》,还在王城人们的耳朵里,嗡嗡地回响着呢。
桓桓于征
北方的天就是这般古怪,这不,洛河的融冰刚消,嫩嫩的春色,便已挂满了王城内外的杨柳枝梢。
“真是的,才三更多么,天居然差不多亮了。”
棺材阿吉缩着脖子,一面揉着惺忪的睡眼,一面慢慢往外走着。不远处,王城东阙的橹楼,已薄薄披上了一层晨曦。
棺材阿吉是周王城有名的大富商,不过由于棺材这宗买卖多少有些犯忌讳,所以只好孤零零把门面开在城外。
棺材铺这行当的习惯,原本是晚睡也迟起,阿吉当然也不会例外。不过近来这些日子,他却起得早多了,不但是他,城里差不多所有值得一提的商人,都一下变得忙碌异常。
城门边上的粥铺早已支起了摊子,却并没太多主顾,一个全身灰衣的瘦削汉子,拎着个竹笼,哆哆嗦嗦地站在桌边,不时向道上张望几眼。
“杵臼,带来了么?”阿吉不紧不慢地踱过去,气定神闲地坐下,抬眼看了看杵臼手里的竹笼。
“喏,这不是。”杵臼,王城上刚刚下更的更夫,略走近了半步,扬了扬手里的竹笼,一对不肥不瘦的母鸡,正蹬着惶恐的小眼,不知所措地望着周围陌生的一切。
阿吉捂着鼻子,往后挪了挪屁股,皱眉道:
“不是说好了押三只给我,怎么变了两只?”
“老板,你行行好,俺就要出征卖命,总得让老婆孩子尝尝肉腥罢?唉,柴都没有,还是劈了门槛炖的那只鸡呢。。。。。。”杵臼说到这里话锋一转:“再说,你赁给我的那面盾,两司马说是夹锡的,用不得。。。。。。”
阿吉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别听他们的,我的盾用不得,武库的玩意儿就用得?发给你的那根殳,连柄都烂成三截了,不是么?再说了,你这对鸡我又不是要,不过抵押么,说好了你跟王师凯旋的时候用虏获赎回,我还要搭料搭水,怎么样,你要觉得不划算,把盾还我,这买卖就算咱没谈过!”
“别别。。。。。。”杵臼连连摆手,正待分说,却听一个清亮的声音,施施然从身后响起:
“阿吉,你这奸商,寻常计较点缁铢末利,上智与下不移,我们不来计较,也便罢了,如何王师行讨,虎贲将发,你却动起将士们的歪脑筋来?”
阿吉不待抬头,已知是谁,半句话头涌到嘴边,又硬生生咽了回去,陪笑道:
“季全夫子,请坐,喝粥,喝粥——杵臼啊,那盾你只管拿去使好了。利钱好说,好说。”
杵臼舒了口气,作个揖,逃也似走了。
季全夫子负手立在桌边,神色得意之至。
阿吉抬眼看着他,今天不知为什么,这个早就瞎了一只左眼的糟老头子居然整整齐齐地穿戴起久已不穿的下士命服,峨冠博带,青布长袍,虽然峨冠是补过的,博带是打了结的,青布长袍也早就截了下摆以便耕作,不过拾掇起来,却也是分外的精神。
“看甚!”季全正襟盘腿坐下,凛然道:“天子亲征,以讨不庭,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我这个做士的,虽然体弱身残,不能舞干戚以助天威,却也要明正服色,以鼓王师之气!——你这种商贾贱类,我这些君子大义,说给你听,怕也是白费心机。”
阿吉听得“贱类”二字,脸上有些挂不住了:“夫子,你这话就不对了,你是什么下士,这却不假,可你做下士七十年,眼睛瞎了就六十多年,又为周天子做的甚事?你看不起我这商贾贱类,可天子偏偏看得起的很,你也该知道罢,没我们这些贱类的钱,这王师伐秦,怕是连河也过不去罢?老实告诉你,这可是天子他老人家自己大驾光临小号。。。。。。”
“话倒也不错,可你们放的不是高利贷么?”
不知是哪个路人还是客人,陡地冷冷插了一句。
季全和阿吉都默然,低下头去,一声不吭地啜起了稀粥。
“呃,夫子,”良久,阿吉终于还是忍不住开口了:“你倒说说看,这王师伐秦,到底胜算如何?你也知道,不但天子借了我不少钱,募来的那些兵将,租甲胄兵仗,也不是个小数呢。”
季全推开碗箸,一本正经地清清喉咙,正待开口,邻桌上一个外国客人模样的中年人却搭腔了:
“我看够戗啊,你们不知道前年长平的事情?四十万,四十万啊,让那个叫做白起的秦将就这样,咯察!”
在座众人都不由缩了一下脖子,阿吉摸着钱褡裢,脸色已刷地惨白。
“话也不能这样说,”另一个客人摇头道:“我听说那个白起还是死了,秦兵好像也还是败了,再说,这次韩王、魏王、赵王、楚王都派兵来会,应该。。。。。。”
“无礼!”季全脸一下涨成了猪肝:“楚子,什么楚王!韩、魏、赵以下犯上,乱臣贼子,不足辱志士之耳!”
众人都抬眼看了看他,又很快不看了。老板兼店小二见他怒气勃发,手里高高举着个空碗,生怕砸了,赶忙跑过来扶住:
“楚子楚子,夫子啊,我们没学问,您别和我们一般见识,那韩魏赵么,好歹也是天子让当才当的。。。。。。您还是说说您的高见罢,到底王师伐秦,能胜还是不能胜呢?”
季全这才放下碗,兀自抚着胸口,喘了几声:
“你们说的这都是末节,周天子是天子,名分昭昭,仗顺讨逆,如雨行时,如何不捷?天子仗钺,诸侯景从,天下响应,西秦蕞尔小邦,螳臂当车,何愁不克。。。。。。?”
他抑扬顿挫地讲着,阿吉也摇头晃脑地听着,两人的脸上,也越来越多地漾出了春天的灿烂来。
“诸侯?倒也是。。。。。。可现在好像也没几家诸侯了罢?”外国客人捻着箸,一板一眼地数着:“郑国、曹国、晋国,都没了,齐国好像也不再是姜太公的后人当家,燕国和宋国自己称了大王,恐怕不会来,卫国么,听说已经自己把自己从卫侯贬作卫伯又贬作卫君,躲在野王山里,怕也是。。。。。。”
“砰!”
季全猛地狠拍了一记桌子,众人都是一凛,粥老板差点儿跳了起来。
“这些何足道哉,还有鲁国,周公的鲁国!”季全苍老的脸上陡地现出一阵憧憬之色,众人听得周公二字,也无不肃穆起来。
的确,夹辅成王,再造周室的,不就是周公么?秉王节钺,四征不庭的,不也就是周公么?
“听说鲁侯接得天王之召,剑及履及,星夜兼程前来勤王。。。。。。”
是啊,天王亲征,鲁侯扈从,自从宣王料民太原,五百多年了,周天子家还从没有这样盛大的戎事罢?胜败也罢,性命也罢,高利贷也罢,又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公车千乘,朱英绿縢,二矛重弓。。。。。。”
一阵昂扬和歌之声,伴着铿锵鼓角和萧萧车马,由远至近,自东渐渐传来。
“鲁颂!鲁颂!你们听,你们听,鲁侯,周公!”
季全激动地站起身来,脸上每一道皱纹都仿佛春天盛开的花朵。
所有人的脸都转向东方,天边的第一缕朝阳,把每一张殷切的脸,都照得一片灿烂。
车马萧萧,旌旗猎猎,一彪人马倏忽而近。
为首一辆驷乘戎辂,虽说是驷乘,那拉车的四匹马却是老的太老,嘴里看不见一粒牙齿,小得又实在太小,似乎还不太懂得该怎样迈步,于是尽管御手小心执辔,这车却走得颇有些颠簸。车上端坐一位诸侯,一身洗得发白的黑色章服,一口破鞘脱漆的宝剑,左手拥着朝笏,右手紧扶一面大旗,这旗丈二见方,晨曦中旗色不甚分明,也不知是隐公还是庄公留下的,出师时想必匆匆又缝了一缝,新镶了道滚边,被清晨春风一吹,扑簌簌漫天飞舞,旗上四个鸟篆大字随风翻飞,时隐时现:“奉天伐罪”。
戎辂之后,赫赫然跟了新旧三五十乘车,老少三五百号人,有拿戈矛的,也有没拿戈矛的,有穿了甲胄的,也有穿着棉袍布袍的,军容整肃,部伍严明,一面疾走,一面齐声高唱着:
“。。。。。。公徒三万,贝冑朱綅,烝徒增增,戎狄是膺,荊舒是惩,则莫我敢承,。。。。。。”
车马脚步的铿锵伴着《鲁颂》的昂扬,渐渐地湮没在晨曦里,那面“奉天伐罪”的大旗,却兀自在众人眼帘里久久飘扬着。
大路上被人马荡起的尘埃慢慢落定,粥铺里的众人也随之纷纷坐下,闷头稀里呼噜地喝粥。
天明了,人散了,阿吉惦记着他的棺材铺子和高利贷,往来的客人们也各有各的生计。
只有季全掂着箸,托着腮帮子,静静坐在那里发呆。不知过了多久,他忽地一捋白须,用箸敲着粥碗,嘶哑着老嗓子,入神地唱起来:
“济济多士,克广德心, 桓桓于征,狄彼东南, 烝烝皇皇,不吴不扬, 不告于讻,在泮献功。。。。。。”
粥老板正擦着桌子,听得粥碗响,急回头看,见碗筷无恙,轻吁一声,转头自忙,不再理他。
朝阳渐渐地高了,把远处略有些剥落破败的城墙宫阙,笼上淡淡一缕辉煌。
钟鼓喤喤
朝阳又渐渐地高了,把远处略有些剥落破败的城墙宫阙,笼上淡淡一缕辉煌。
说起来,周天子从成周迁到这新王城来,也并非很久的事情,可这宫阙,这城堞,这坊市,这街衢,却破败阴暗得仿佛早已蒙上了厚厚一层灰尘。
可今天却不同,很不同,非但城阙张灯,楼橹结彩,着实露出几分喜气,便连太庙阶前、社稷坛上,久不清除的败叶蛛网,也被匆匆扫除了一多半。
是啊,怎么能不喜气?今天是天子亲征的好日子,自桓王十三年,繻葛射王中肩,天子不亲黄钺,已经整整四百五十年了。
“不对吧,我听单公、刘公的家人们说,惠王、襄王都带兵出过城呢!”
太庙阶前,阿吉弯腰负手,一面围着那九只斑驳的大铜鼎转圈,一面指指戳戳,不住地嘟囔着。
季全穿着那身又多了几个补丁的下士命服,一面小心翼翼地擦拭着鼎里的铜锈,一面没好气地白了阿吉一眼:这个商贾贱类,惠王、襄王都是被乱兵赶出城的,能算出征么?呸,晦气,晦气!
“你这厮,洒扫宗庙祭坛是命士之职,你一个商贾贱。。。。。。你一个卖棺材的,跑这里来凑什么热闹!”
阿吉“铮”地弹了弹鼎耳,撇了撇嘴:
“我怎么不能来?上至天子,下至扛车轮子的小卒,谁没用过我的钱?借蛋望鸡,借钱望息,我来看看主顾,也算得天公地道吧?再说了,卖棺材怎么了?你们下士不也讲究什么什么尺之棺,多少多少尺之椁?你有种,到时你让孝子贤孙自己动手做你的棺材好了。”
一边的上士、中士、下士以及闲杂人等见这厢口角,不免七手八脚,七嘴八舌,葫芦提劝了几劝,季全气鼓鼓地哼了几哼,见没甚功效,没奈何背过身子,继续他擦拭铜鼎的命士之职,阿吉自然见好就收,自顾自看他的热闹。
一个老中士一面擦着鼎足,一面摇头叹道:
“天子亲征,大飨虎贲,一会儿这九鼎就要用来烹食了,唉,还要抬出去飨士,这成何体统,成何体统么。”
“兄台差矣!”季全掸了掸手上的绿锈,直起腰来:“这九鼎虽尊,却本就是用来烹食的么,礼,天子之飨士,钟鸣,列九鼎而食。。。。。。”
老中士摇摇头:“老弟,身为命士,这个我何尝不知啊,可这九鼎,唉!”
阿吉听得好奇,忍不住凑过来,想听个究竟,不想两个老士人相对唏嘘了两三唏嘘,竟不复一言,又吭哧吭哧擦起铜锈来。
“诸位让开,诸位让开~~”
百来个甲士结束整齐地开了来,许是久不衷甲,举手投足,显得颇有些不自然。来得士人近前,嘴上客气,手上却毫不客气,几声吆喝,几下拨拉,已将这些个上士、中士、下士都划拉到一边,十数人一圈,圈住了那九只大鼎:
“起!”
“杭育杭育~~~”
九圈子人,杭育杭育着,向不远处享台上九堆干柴蹒跚挪将去。
“看好了,那个雍州的鼎压断过老秦伯一条大腿,须得抬在第一的!”
为首的队长一面指麾着,一面不时用手摸一下腰间,唯恐那根半朽的束甲皮带冷不防断开,出自己一个洋相。
“扛的这么辛苦,这九个大家伙,到底有多重呢?”
阿吉见那些甲士一步三喘的样子,不免有些同情,很郑重地问那些士们。却不料话甫出口,但见怒目愕愕,白须飘飘,所有的上士中士下士们无一例外地变了脸色:
“咄!打尔这不知死活的物事!王孙满尝言,惟九鼎轻重,不可问也!”
阿吉没来由自讨了个没趣,悻悻道:
“不可问不问便了,还斯文人呢,这么凶相。。。。。。一会儿天子就要犒师,你们不去看,我可去看了。”
天子犒师原本是难得的盛典,王城首善之区,看得人理当是很多的。
可今天的看客似乎并不甚多,且十有八九,非老弱即残疾,非商贾即孩童。
“天子募兵,能扛的动家什的差不多都在行伍了罢。”
稀疏的看客丛中,不知是谁,随口嘟囔了一句。
享台上的九堆火早已熊熊,九只大鼎里的沸水,腾腾地冒着热气,一大群身穿犊鼻,浑身大汗的庖丁,正手忙脚乱地把成堆的谷子、麦子、糟糠、麸皮、菜叶、草根,一筐又一筐倒将进去,一壁厢调和盐酢,一壁厢用大铜斗使劲地搅和着,不一会,馥郁的饭香,便弥漫了整个王城。
“王家气派,王家气派啊!”
几个老士子相顾感慨,似乎都有些热泪盈眶起来。
阿吉却也没觉得怎样了不起,歪着脑袋,忽地想到个问题:
“呃,几位先生既然读书明礼,该当知道这次天子伐秦,到底带多少兵马罢?”
几个士子面面相觑,却都没有开口。
他们当然都知道,宗周六师,成周八师,军万二千五百人。
可他们再食古不化,也知道仅剩下两三个小采邑的周天子,是断乎没有十四个军的兵力的,否则也不会募兵募到更夫乞丐之辈了。
呜呜~~~武库方向,忽地一阵号角齐鸣。
“来了来了,问什么问,你不能自己看么?”
一个总角孩童一面跑,一面没好气地瞪了这些大人们几眼。
来了,鲁侯将下军,西周公将上军,车马步卒,少说也有三五百乘,两三千人。
周天子亲将中军,高轩朱轮,金甲曲纛,前呼后拥,仪仗雍容,虽说高轩有些破损,朱轮有些黯淡,金甲似乎是铜的,曲纛似乎是补的,自己年纪也颇高迈了些,不时要倚轼喘上那么几喘,但左有枹鼓,右有斧钺,顾盼之间,凛凛生威,圈里圈外,去与不去,那些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们,都情不自禁地奋臂欢呼起来:
“天子万年!天子万年!”
享台对面的高台上,丝竹鼓乐齐鸣,八佾舞者,翩翩而起。
“周颂,周颂!”
虽说那些从茶坊酒肆临时充数来的乐手习惯了郑缶卫筝,奏起周家这些颇有几百载年头的编钟编磬、笙管竽埙来,总不免几分荒腔走板,卿大夫士们还是一下辨出,和着节拍,忘情地唱出声来:
“执竞武王,无竞维烈, 不显成康,上帝是皇, 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钟鼓喤喤,磬筦将将,。。。。。。”
鼓乐歌吹中三军将士已开至享台前,台上的庖丁淌着热汗,抡着铜斗,连稀带干地把九鼎里的食物分盛到众人的盆釜里。
“嗟,我士,无哗。。。。。。”
天子什么也没吃,凭轼而立,颤抖着苍老的声音,似乎想说几句什么,却被一片稀里呼噜的啜粥声湮没了。
大军终于列队向城外开去了,尽管很多将士还恋恋地望着那早已见底得九鼎,尽管车马中颇夹杂了些骡子或健驴,而步卒们又多背着用来装掳获军实的绳索包袱,三齐五齐,七齐八齐,终究总是不那么整齐,但好歹也算得士饱为腾了罢?
“降福穰穰, 降福简简,威仪反反, 既醉既饱,福禄来反。。。。。。”
《周颂》和钟鼓的声音还在人们的头顶上回荡着,那高台上旋舞的八佾,脚步却明显地放慢了几拍:晚上还要去赶酒肆逆旅的场子,可不能没了气力,那才是养家糊口安身立命的生计啊。
卿大夫士们的祭肉分下来了,比脚掌小些手掌大些,薄的像刀刃的一片。
“哼,莫垂涎,礼不下庶人,这蒸尝之肉,却没尔的份的!”
季全用袖子小心包起祭肉,挑衅般横了阿吉一眼。
阿吉却没理会,原本他也不稀罕这没油没盐的冷猪肉的,家里没的吃么?
他的眼睛始终盯着远去的队伍,盯着周天子佝偻的背脊和甲士们七长八短的戈矛,盯着那些缝缝补补的旗帜,和车辕上那怎么走都别扭的健驴骡驹。
他看见行伍里,杵臼拖着武库那根断了三截,又用牛皮绳重新绑过的殳,挟着从自己这里租来的那面夹锡盾牌,捧着个盛了一半粥糜的藤兜鍪,一面蹒跚走着,一面不时偷偷喝上一口半口。
“这,这样的王师去打秦国,真能把我的本钱连本带利捞回来么?
没有人搭理他,九鼎饭香犹在,那悠悠的《周颂》,还在王城人们的耳朵里,嗡嗡地回响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