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小说 |
(四)
天色早已大亮了。
朔风枯草,四顾一片茫茫,远处雪山的冰峰,在阳光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
马蹄过处,废垒残帐,兀自冒着缕缕残烟,望不尽的伏尸逸马,给冬日草原,平添了满目的肃杀和凄凉。
三路唐兵欢呼着汇拢,胡马红旗,卷起一片喧嚣。
哥舒翰立马节度旌旗之下,金甲锦袍,左右顾盼,虽然面色平静如常,眼角嘴际,却分明流淌着掩饰不住的兴奋。
“大哥,不,大夫,他奶奶的,这仗打的真叫畅快,老子一夜横扫两百来里,荡平吐蕃蛮子三处屯落,赶得他们连人带马,一路哭爹叫娘啊,哈哈,哈哈!”
火拔归仁满面红光,一路嚷嚷着飞驰过来。哥舒翰见他盔甲俱卸,大冷天里,只穿着单衣小褂,却是浑身汗湿,头上蒸蒸冒着热气,不觉莞尔,挥手一鞭杆,敲向他的脑门,火拔归仁嘻嘻笑着,也不躲闪。
哥舒翰不再理他:“惟明,惟明呢?”
浑惟明应声而出,一夜驱驰,让他的脸色显得有点疲惫。
“惟明,这次你可是奇功一件啊。”
浑惟明淡淡一笑,旋即敛然,仿佛在思索着什么。
“是啊,浑将军不但有谋有勇,还约束军士,不滥杀妇孺牲畜,仁义之师,理当如此啊!”说话者姓高名适,三十多岁的年纪,白面细髯,面色文秀,曾当过一任封丘尉,现在哥舒翰幕中为幕僚。
哥舒翰笑着看了高适一眼:“高先生到底是斯文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惟明此举可不光是为了一个仁字,我军出海西,意在乱敌方寸,断敌救应,这些到处哭喊奔窜的妇孺牲畜,正好帮我们一个大忙,把惊恐和混乱带到我们的兵锋到不了的地方去。”
高适叹服点头,浑惟明却皱了皱眉:“卑职久居吐蕃,深知蕃人心性,坚忍不肯容辱,这计策只能让他们混乱一时,却不足以让他们惊恐,弄不好反生敌忾报复之心,若卑职所料不错,他们很快就要大举反扑了。”
火拔归仁轻蔑一笑:“反扑便反扑,怕他个鸟!老子还没杀够呢!”
哥舒翰横了他一眼,正待开口,却见西南方向烟尘大作:“来得好快!”
哥舒翰再不怠慢:“彍骑久战疲惫,不要硬拼,传令各队,缓缓收拢!”
旗号摇动,人马如流,惟有马蹄得得,旌旗猎猎,上万人马,竟无一人开言,连刀枪碰撞之声,也寂然无闻。
滚滚烟尘由远及近,但见漫原遍野,人马如星,杂色旗幡,灿若烟霞,正不知敌军多少。
“好家伙,大论亲自典兵,真够下本的!” 郭英乂指着对阵垓心,五方旗,虎豹衣,一圈圆阵,不禁失声叫道。
哥舒翰回头望向鲁炅,鲁炅会意点头:“奉主帅将令,各军,变阵!”
鼓号声起,彍骑闻声,迅即分出两翼,如箕散开;中军号带摇起,齐刷刷向后退了一箭之地,骑兵向队后一转,转瞬的功夫,数千步卒,拍刀长枪,已布列得整整齐齐,弓手弩手,也已在步队身后,引弓注矢,跃跃欲发。
对阵五方旗忽地一顿,滚滚烟尘,忽地戛然凝住了。
不移时,对阵咚咚咚响起一通鼓来,鼓声方止,两簇人马,扬旗舞刀,呐喊着驰突过来。
唐军阵中,寂无一声,阵脚如墙,屹立不动。
呐喊声中,两簇吐蕃兵,已掠过两翼彍骑,卷到唐军中军阵前。
鲁炅长枪一举:“放箭!”
步队一分,纷纷弩箭,如蝗飞出,疾驰的吐蕃骑兵,连人带马,倏忽倒下一片。
“呀~~~”剩下的吐蕃兵竟不退缩,齐声大吼,打马直冲过来。弓弩手不及注矢,向后一退,拍刀长枪,齐刷刷平伸出去。
呜~~~~~
吐蕃本阵,忽地牦牛角声大作。
原本有进无退的吐蕃兵闻得号角之声,圈马便返,再不回顾一眼。
鲁炅伸手抄起一面三角号旗,正欲左右麾动,却被哥舒翰一把拽住了胳膊:
“两厢不动!”
转瞬间,吐蕃残骑已驰归本阵,但见五方旗连连舞动,五色杂旗,倏忽之间,如花瓣,若流星,引着队队蕃骑,作百条归路,散向西南。
唐阵中万余双眼睛众目睽睽之下,一片烟尘,滚滚而逝,疆场之上,惟余百十逸马,半地伏尸。
“大夫,适才。。。。。。”
见鲁炅一脸困惑,哥舒翰轻轻一笑:“吐蕃主将脑袋不笨,这两队骑兵不过是试探,我们两翼彍骑,自然不能轻动。不过吐蕃人着实是劲敌,一试不利,立即退走,咱们却占不得什么大便宜。”
说到这里,他旋即轻轻一笑:
“好在咱们本也不指望从诸论这里占到多少便宜,我军在海西折腾这些辰光,小小的石堡,也该有捷报传来了罢!”
众将闻言,不由一齐举目东望,却见苍天枯原,茫无际涯,惟有几只秃鹫兀鹰,在猎猎寒风里呼啸盘旋。
(五)
入夜,野营。
自开元二年薛讷建镇以来,陇右军素以严整著称,虽是捷后野次,一宿之营,却也立棚如林,掘壕如渠,营中虽有万人万骑,从辕门外远远望去,却竟寂若无人。
不过此时中军帐中,却是炬火通明,诸将俱在帐中,或往来踱步,或交头接耳,一个个坐立不安,哥舒翰居中而坐,默无一言,虽仍是一脸镇静,眼中也似隐隐透出一丝不耐来。
“大夫不必如此焦虑,如璆粗中有细,当无大碍,报捷的信使,或许被吐蕃游骑抄劫,不能径达,也未可知呢。” 鲁炅虽然出言劝慰,自己的眉头却一直紧锁着。
“惟明,你说说看。”
哥舒翰忽地开口,眼睛看向坐在帐角的浑惟明。
浑惟明抬头看了主帅一眼,旋即又底下头,讷讷道:
“卑职、卑职也说不好。。。。。。”
哥舒翰忽地朗声大笑:
“谅一个小小石堡,撑的过白天,也决计撑不过今夜,诸位尽管宽心去睡,等成将军捷报传来,高先生,本帅还要劳烦你的如椽大笔,来写向天子献捷的露布呢!”
众将都笑起来,从主帅轻松的神色中,他们仿佛看见了那紫袍灿烂的色彩。
高适也笑了:“大夫放心,到时不但露布包在卑职身上,卑职还会即席赋诗,以纪将士的殊勋。”
哥舒翰站起身来,朗声道:“一言为定,到时我们也学霍去病,勒石赤岭,让高先生的诗作,和将士们的功名,一齐共山石不朽!”
夜深了,诸将早已散去。
哥舒翰轻裘缓带,只跨一口腰刀,默默伫立在帐口,夜色寒风中,他的脸色又是冷若凝霜。
“如果这会儿能听见报马的马嘶声,唉。。。。。。”他久久凝视着东方,长长地叹了口气。
草海无垠,寒夜无垠,惟有刀斗更鼓,和着远近狼群不时的嗥叫声,在这无垠的草海寒夜中久久回荡。
天边的第一丝曙色,已不知不觉跃上了地平线。结束整齐的兵将们,正默无一声地收拾帐幕器械,准备拔营。
哥舒翰仍屹立在那儿,发上须上,已凝上薄薄一层白霜。
“大夫。。。。。。”
一名护将拿着大氅,正欲披在主帅身上。
“报~~~”
东方,马蹄声骤,长长的喊报声由远及近。
“红旗报捷!”哥舒翰一把推开大氅,疾步跑到辕门,向东眺去。
东天旷野,一片萧瑟,惟有朝阳,在天际染出一缕红霞。
一骑报马疾驰到他面前,报子滚鞍下马:
“禀主帅,成将军督队日夜攻扑十余次,石堡城守御周备,伤亡惨烈,无力再攻,请主帅定夺。”
四面围拢来的大小将士,闻听此言,个个大惊失色:
成如璆素来骁勇,部下有步卒六千,而且是出其不意的奔袭;
石堡城不过弹丸之地,城中守军,最多不过千人。
可是攻了两日两夜,居然是这样的结果!
无数双眼睛,刹那间集向哥舒翰一人。
饶是哥舒翰百般镇定,此刻的神色却也变了,但他很快便平复下来:
“传令全军,兼程赶往石堡!”
这座山如果在中原,好歹也算座高山,可在万峰耸峙的陇西,却着实算不得什么,只是山路险峭,山石嶙峋。
这座城不论放在哪儿,都算不得什么金城汤池,从山下望去,连城墙砖堞,都隐约地瞧不真切。
可是就是这样一座山,这样一座城,山路上,山崖下,却已伏满了唐兵的尸体,染满了唐兵的鲜血。
成如璆浑身血污,脸和右臂都缠着厚厚的白布,泣不成声地俯伏在哥舒翰的胡床前:
“如璆无能,无能啊!六千步卒,两日两夜,死伤了两千多人,却连一寸山头,也没能拿下,如璆死罪,死罪啊!”
哥舒翰看着他浑身的伤痕,和他身后疲惫不堪,伤残累累的部下,只是铁青着脸,却说不出一句责备的话来。
“他奶奶的,吐蕃蛮子欺人太甚,大哥,你们歇着,瞧我的!”火拔归仁喊声未绝,已一骑驰上了山道,众将待去拦阻,哪里还来得及?
千余骁骑,只片刻功夫已在山道上列成了阵势,火拔归仁横刀在手,扫视着众人:
“我早说了,打这种硬仗,还得咱们彍骑胡人,弟兄们,都精神点儿,给成将军出口恶气,也给咱们大唐找找脸面!”
彍骑们齐声唿哨,啸声在山谷中回旋不止。
“上!”
火拔归仁大刀舞动,第一个冲了上去。
石垒石卡,越来越近了,那些画着花里胡哨符号图案的杂色旗幡,也渐渐看得真切。
垒上卡后,竟仿佛无人把守一般,没有箭矢,也没有砖石。
“散开,散开些,别挤在一路,要吃亏的。”
火拔归仁一壁打马狂冲,一壁不住叮嘱着,可是山崖陡峭,惟有一路通向山巅,彍骑们虽欲散开,却也无从散起。
一路奔驰中敌垒已经近在咫尺,彍骑们马上高举的赤帜,仿佛只需一抬手,便能插上石卡的顶头。
“呜~~~”
山顶山腰,忽地牛角号大作,号声凄厉,宛若虎啼狼泣。
“小心。。。。。。”
火拔归仁话音甫出,便听呼地一声,一大块黑乎乎的飞石迎面飞来,他急一猫腰,那东西贴着盔顶掠过,砰地一声,将身后掌旗的小校砸飞出去,一串长长地惨呼,由半山腰直滚下山脚去。
没等唐军回过神来,石卡上,山崖后,草木丛中,飞石,滚木,箭矢,如雨如瀑,从几个方向劈头盖脸地倾泻下来,彍骑虽然悍勇绝伦且久经战阵,此刻挤塞在陡峭狭长的一条山路上,却是攻不着,守不了,进无路,退无门,只片刻功夫,便连人带马,倒下了一大片。
火拔归仁怒吼一声,舞刀舍命向前,眼看冲到离头道石卡不远,却听扑通一声,坐下马连中数箭,吃疼不过,前腿一跪,把他甩了下来。
他就势抱刀一滚,已滚到卡下,左手撑地,纵身一跃,竟跃上石卡,右手大刀挥出,接连劈倒了五六个吐蕃兵。
吐蕃兵略一混乱,旋即蜂拥围上,火拔归仁一面挥刀力战,一面纵声大呼,招呼部下跟进。
彍骑们鼓勇猛扑数次,却被侧翼和头顶密集的矢石阻住,纵然前仆后继,仍不能抵近应援。
吐蕃兵越裹越多,火拔归仁圆睁双目,怒吼连连,,一口大刀舞如车轮一般,身遭数丈方圆,惟见一团刀光血光滚动。
“铛铛铛~~~~”
山脚下,忽地响起一阵锣声。火拔归仁纵身而起,一起一落之际,已跃上一匹无主逸马的马背,刀杆一叩马后胯,忽喇喇飞驰下山。
山下,万余双眼睛眼睁睁地看着山上这一幕,见火拔归仁驰下山来,不约而同地长吁了一口气。
火拔归仁浑身是血,头盔战靴,俱已不知去向,驰到陇右节度旌旗前,扑通一声,摔下马来,仰面看了一眼哥舒翰和众人,又回头看了一眼,忽地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
千余彍骑,冲下山来的已不到三百,且人马十九,都已带伤。
火拔归仁哭了半晌,咬牙收泪提刀站起,作势又要上马,却被鲁炅一把抱住:
“别冲了,彍骑不善攻山,你这样不是让孩儿们白白送死么!”
火拔归仁一呆,当啷掷刀于地,又失声恸哭起来。
“环山立营,把石堡围起来!”一直默不作声的哥舒翰开口了,他脸色虽然还算沉着,声音却已不禁有些颤抖:“入夜后,想办法把弟兄们的尸首抢回来,阵前解甲,阵后抛尸,不是咱们陇右军的规矩!”
一片蕃鼓角号之声,从山顶直飘下来,夹杂着叽里咕噜,阵阵听不懂的笑谑嘲弄之声。
(六)
“我说老成,你是怎么搞的!你不是在振武军呆了两年,石堡城的一草一木都该清清楚楚才是,怎么,闹了半天,连人家城门冲哪儿开也摸不清?可怜我的八百多娃儿们哪!”大帐里,火拔归仁怒视成如璆,厉声斥骂着,说到后来,喉头哽咽,已是语不成声。
成如璆紧握双拳,一声不吭,一双虎目,却早已泪光滢滢。
“火拔归仁!”
鲁炅狠狠瞪了火拔归仁一眼,几个将领忙过去劝解,却哪里劝的住?
“不要闹了,这事也怪不得如璆,他的部下伤亡更重,心里能好受么?”一直默不作声的哥舒翰开口了:“我本人就在石堡城待过,可现在看起来,此城陷落六年有余,城防制度,早已和当年面目全非了。惟明,你在吐蕃住过,他们的城制是怎样的?”
浑惟明摇了摇头:“吐蕃地广人稀,各地城制,迥然不同,大抵不起城隍,而因山势设石卡木砦,使相呼应,尽包险要于防内,并以木石堵塞歧路,所留大路,则必重重设防,以备非常,各路调度接应,则都靠山顶重楼上灯火旗鼓号令。”
众人面面相觑,都皱起了眉头;成如璆抹了一把眼泪,摇头道:“这石堡,这石堡原本就是三面峭壁,只有一条陡路通向山顶,他们这样一弄,除了硬攻路口石卡,便没别的法子了,可是,唉,我那六千弟兄都是选了又选的老兵了,却、却连人家的头道石卡都拿不下。”
这下众人都有些束手无策了,就连火拔归仁也涨红了脸,再嚷嚷不出什么来。
“鲁大人,你不是善制各种攻具?这次。。。。。。”郭英乂回脸,望向鲁炅,鲁炅叹了口气:
“这石堡路狭坡陡,攻具笨重,根本搬运不上去,再说吐蕃城制和中原全然不同,就算运上去,怕也没什么用处。”
“英乂,鲁炅,”哥舒翰仿佛终于下了决心:“你们选四千精兵,分作四队待命,火拔归仁,你再领一队人,到石堡城下骂战,能把吐蕃人骂出来,就算你的头功。”
高适见众将领命去远了,忍不住轻轻问道:“大夫,城里的吐蕃人会出战么?”
哥舒翰苦笑不答,参谋严武摇头道:“他们不过千把人,城下步骑,足有两万多,你若是吐蕃守将,会跑出来送死么?”
太阳落下又升起,石堡城下的熊熊火把,却一直没有熄灭;唐军那夹杂着七腔八调各路胡语的叫骂,更是一刻也没有停歇。
可山上却仿佛睡着了一般,不但没一人一骑出阵,甚至连鼓号也不曾鸣过一声。
远处,刚刚搭起的将台上,哥舒翰揉了揉通红的眼睛,无奈地挥了挥手:“把火拔归仁叫下来歇歇罢。传令英乂鲁炅他们,四队选锋,每半个时辰轮换一队,交替攻山,不要有半刻空歇。”
中军领命下台,正要上马,哥舒翰扬声补道:
“山上矢石厉害,让孩儿们多留神躲着点儿。”
两天,白天旗号相对,夜里灯火相望,石堡城上的喊杀声,一刻也没有止歇过。
虽是分作四队,交替进攻,那些百里挑一的精壮选锋,却也已十九疲惫不堪了;
可山上的矢石依旧密集,呐喊依旧洪亮,那些错落分布的石卡木砦,依旧屹立不动。仿佛那些吐蕃兵将,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疲惫似的。
“这些蛮子,难道是铁打的!”
成如璆望着厮杀正酣的山上,揪扯着虬髯,一脸的困惑不解;哥舒翰沉吟不语,眼里也露出迷惘失望的神色来。
浑惟明摇摇头:“石堡绝险,石卡又修得巧妙,扼住上山的要隘,吐蕃人据险而守,只需几十个人便可当得一处要害,我们分四队轮攻,他们人数虽少,却能分个十队八队轮守而有余,如何能被我军拖疲呢?”
这下大家都浑没了计较,大帐之中,登时死寂一片。半晌,哥舒翰叹道:
“让弟兄们先撤下来歇着罢,别白费功夫了。”
传令官正要出帐,严武忽道:
“山上矢石,就算充足,谅也有其极限,我们多扑几日,待他们矢石殆尽,不就好攻了么?”
哥舒翰神色黯然:
“他们的箭矢当然有限,可石头擂木,却遍山俱是,我们就是扑上几年,又何能有穷尽之时呢?”
掌灯了,不知何处营中,声声胡笳,伴着炊烟飘起。
哥舒翰似乎并没有什么胃口,他推开碗筷,慢慢踱出了大帐。
“大夫,”高适正负着手,仰望着石堡山顶的积雪,“怎么,没胃口?”
哥舒翰笑着摇摇头:“这几天谁吃的下啊,达夫,你有什么高见么?”
高适踌躇道:“在下一介文士,如何敢妄议军机?”
哥舒翰正色道:“我大唐自来文武并用,李药师、姚相国皆以文士出将入相,号为谙熟边事,至今军中传为美谈,达夫是王佐大才,在军中日子也不短了,如何连一点心得,也吝啬不肯相告呢?”
高适颇为感动:“大夫,在下有一个想。。。。。。”正欲说下去,却见不远处,浑惟明低着头,正独自徘徊思索,仿佛有什么心思:“惟明,你先说说。”
浑惟明抬起头来,想了一下:“末将倒也没什么好办法,不过我们围攻石堡已经好几天,海西的吐蕃主力,怕也回过神来了罢?”
哥舒翰神色一凛,正欲答话,却见一个旗牌匆匆跑来:
“禀主帅,王思礼将军奉命护粮来营,先遣人报来口信,约于四日内到此。”
哥舒翰点点头:“人称思礼人粗心细,果然不假,他这是怕路上有失,请我发兵接应,惟明,你说得不错,吐蕃大军,怕是要有什么动作了,高秀岩,薛成仁!”
两员偏将应声而至,躬身听令,哥舒翰续道:“你二人引轻骑三千,去接应王将军粮车,路上要小心疾行,提防吐蕃人偷袭,不得有误!”
三千轻骑的马蹄声已渐渐不闻,哥舒翰眺望着烟尘荡处,脸上满脸的凝重。
高适和浑惟明对望了一眼,依旧一言不发地陪在一边。
“达夫,你刚才不是有话要说?”哥舒翰突然回过头来。
“那件事倒暂时不打紧,”高适沉吟道:“只是吐蕃兵上次虽然吃亏不小,兵锋却并未挫顿,他们向来长于奔袭骚扰,此番。。。。。。”
哥舒翰不等他说完,立即高声道:“惟明,你领五千兵,离高薛两人四十里,随时救应,以备非常!”
风渐渐地紧了,山上山下,刁斗梆鼓,一声又一声,敲击着冬夜的静寂,也敲打着每个征人的心扉。
天色早已大亮了。
朔风枯草,四顾一片茫茫,远处雪山的冰峰,在阳光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
马蹄过处,废垒残帐,兀自冒着缕缕残烟,望不尽的伏尸逸马,给冬日草原,平添了满目的肃杀和凄凉。
三路唐兵欢呼着汇拢,胡马红旗,卷起一片喧嚣。
哥舒翰立马节度旌旗之下,金甲锦袍,左右顾盼,虽然面色平静如常,眼角嘴际,却分明流淌着掩饰不住的兴奋。
“大哥,不,大夫,他奶奶的,这仗打的真叫畅快,老子一夜横扫两百来里,荡平吐蕃蛮子三处屯落,赶得他们连人带马,一路哭爹叫娘啊,哈哈,哈哈!”
火拔归仁满面红光,一路嚷嚷着飞驰过来。哥舒翰见他盔甲俱卸,大冷天里,只穿着单衣小褂,却是浑身汗湿,头上蒸蒸冒着热气,不觉莞尔,挥手一鞭杆,敲向他的脑门,火拔归仁嘻嘻笑着,也不躲闪。
哥舒翰不再理他:“惟明,惟明呢?”
浑惟明应声而出,一夜驱驰,让他的脸色显得有点疲惫。
“惟明,这次你可是奇功一件啊。”
浑惟明淡淡一笑,旋即敛然,仿佛在思索着什么。
“是啊,浑将军不但有谋有勇,还约束军士,不滥杀妇孺牲畜,仁义之师,理当如此啊!”说话者姓高名适,三十多岁的年纪,白面细髯,面色文秀,曾当过一任封丘尉,现在哥舒翰幕中为幕僚。
哥舒翰笑着看了高适一眼:“高先生到底是斯文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惟明此举可不光是为了一个仁字,我军出海西,意在乱敌方寸,断敌救应,这些到处哭喊奔窜的妇孺牲畜,正好帮我们一个大忙,把惊恐和混乱带到我们的兵锋到不了的地方去。”
高适叹服点头,浑惟明却皱了皱眉:“卑职久居吐蕃,深知蕃人心性,坚忍不肯容辱,这计策只能让他们混乱一时,却不足以让他们惊恐,弄不好反生敌忾报复之心,若卑职所料不错,他们很快就要大举反扑了。”
火拔归仁轻蔑一笑:“反扑便反扑,怕他个鸟!老子还没杀够呢!”
哥舒翰横了他一眼,正待开口,却见西南方向烟尘大作:“来得好快!”
哥舒翰再不怠慢:“彍骑久战疲惫,不要硬拼,传令各队,缓缓收拢!”
旗号摇动,人马如流,惟有马蹄得得,旌旗猎猎,上万人马,竟无一人开言,连刀枪碰撞之声,也寂然无闻。
滚滚烟尘由远及近,但见漫原遍野,人马如星,杂色旗幡,灿若烟霞,正不知敌军多少。
“好家伙,大论亲自典兵,真够下本的!” 郭英乂指着对阵垓心,五方旗,虎豹衣,一圈圆阵,不禁失声叫道。
哥舒翰回头望向鲁炅,鲁炅会意点头:“奉主帅将令,各军,变阵!”
鼓号声起,彍骑闻声,迅即分出两翼,如箕散开;中军号带摇起,齐刷刷向后退了一箭之地,骑兵向队后一转,转瞬的功夫,数千步卒,拍刀长枪,已布列得整整齐齐,弓手弩手,也已在步队身后,引弓注矢,跃跃欲发。
对阵五方旗忽地一顿,滚滚烟尘,忽地戛然凝住了。
不移时,对阵咚咚咚响起一通鼓来,鼓声方止,两簇人马,扬旗舞刀,呐喊着驰突过来。
唐军阵中,寂无一声,阵脚如墙,屹立不动。
呐喊声中,两簇吐蕃兵,已掠过两翼彍骑,卷到唐军中军阵前。
鲁炅长枪一举:“放箭!”
步队一分,纷纷弩箭,如蝗飞出,疾驰的吐蕃骑兵,连人带马,倏忽倒下一片。
“呀~~~”剩下的吐蕃兵竟不退缩,齐声大吼,打马直冲过来。弓弩手不及注矢,向后一退,拍刀长枪,齐刷刷平伸出去。
呜~~~~~
吐蕃本阵,忽地牦牛角声大作。
原本有进无退的吐蕃兵闻得号角之声,圈马便返,再不回顾一眼。
鲁炅伸手抄起一面三角号旗,正欲左右麾动,却被哥舒翰一把拽住了胳膊:
“两厢不动!”
转瞬间,吐蕃残骑已驰归本阵,但见五方旗连连舞动,五色杂旗,倏忽之间,如花瓣,若流星,引着队队蕃骑,作百条归路,散向西南。
唐阵中万余双眼睛众目睽睽之下,一片烟尘,滚滚而逝,疆场之上,惟余百十逸马,半地伏尸。
“大夫,适才。。。。。。”
见鲁炅一脸困惑,哥舒翰轻轻一笑:“吐蕃主将脑袋不笨,这两队骑兵不过是试探,我们两翼彍骑,自然不能轻动。不过吐蕃人着实是劲敌,一试不利,立即退走,咱们却占不得什么大便宜。”
说到这里,他旋即轻轻一笑:
“好在咱们本也不指望从诸论这里占到多少便宜,我军在海西折腾这些辰光,小小的石堡,也该有捷报传来了罢!”
众将闻言,不由一齐举目东望,却见苍天枯原,茫无际涯,惟有几只秃鹫兀鹰,在猎猎寒风里呼啸盘旋。
(五)
入夜,野营。
自开元二年薛讷建镇以来,陇右军素以严整著称,虽是捷后野次,一宿之营,却也立棚如林,掘壕如渠,营中虽有万人万骑,从辕门外远远望去,却竟寂若无人。
不过此时中军帐中,却是炬火通明,诸将俱在帐中,或往来踱步,或交头接耳,一个个坐立不安,哥舒翰居中而坐,默无一言,虽仍是一脸镇静,眼中也似隐隐透出一丝不耐来。
“大夫不必如此焦虑,如璆粗中有细,当无大碍,报捷的信使,或许被吐蕃游骑抄劫,不能径达,也未可知呢。” 鲁炅虽然出言劝慰,自己的眉头却一直紧锁着。
“惟明,你说说看。”
哥舒翰忽地开口,眼睛看向坐在帐角的浑惟明。
浑惟明抬头看了主帅一眼,旋即又底下头,讷讷道:
“卑职、卑职也说不好。。。。。。”
哥舒翰忽地朗声大笑:
“谅一个小小石堡,撑的过白天,也决计撑不过今夜,诸位尽管宽心去睡,等成将军捷报传来,高先生,本帅还要劳烦你的如椽大笔,来写向天子献捷的露布呢!”
众将都笑起来,从主帅轻松的神色中,他们仿佛看见了那紫袍灿烂的色彩。
高适也笑了:“大夫放心,到时不但露布包在卑职身上,卑职还会即席赋诗,以纪将士的殊勋。”
哥舒翰站起身来,朗声道:“一言为定,到时我们也学霍去病,勒石赤岭,让高先生的诗作,和将士们的功名,一齐共山石不朽!”
夜深了,诸将早已散去。
哥舒翰轻裘缓带,只跨一口腰刀,默默伫立在帐口,夜色寒风中,他的脸色又是冷若凝霜。
“如果这会儿能听见报马的马嘶声,唉。。。。。。”他久久凝视着东方,长长地叹了口气。
草海无垠,寒夜无垠,惟有刀斗更鼓,和着远近狼群不时的嗥叫声,在这无垠的草海寒夜中久久回荡。
天边的第一丝曙色,已不知不觉跃上了地平线。结束整齐的兵将们,正默无一声地收拾帐幕器械,准备拔营。
哥舒翰仍屹立在那儿,发上须上,已凝上薄薄一层白霜。
“大夫。。。。。。”
一名护将拿着大氅,正欲披在主帅身上。
“报~~~”
东方,马蹄声骤,长长的喊报声由远及近。
“红旗报捷!”哥舒翰一把推开大氅,疾步跑到辕门,向东眺去。
东天旷野,一片萧瑟,惟有朝阳,在天际染出一缕红霞。
一骑报马疾驰到他面前,报子滚鞍下马:
“禀主帅,成将军督队日夜攻扑十余次,石堡城守御周备,伤亡惨烈,无力再攻,请主帅定夺。”
四面围拢来的大小将士,闻听此言,个个大惊失色:
成如璆素来骁勇,部下有步卒六千,而且是出其不意的奔袭;
石堡城不过弹丸之地,城中守军,最多不过千人。
可是攻了两日两夜,居然是这样的结果!
无数双眼睛,刹那间集向哥舒翰一人。
饶是哥舒翰百般镇定,此刻的神色却也变了,但他很快便平复下来:
“传令全军,兼程赶往石堡!”
这座山如果在中原,好歹也算座高山,可在万峰耸峙的陇西,却着实算不得什么,只是山路险峭,山石嶙峋。
这座城不论放在哪儿,都算不得什么金城汤池,从山下望去,连城墙砖堞,都隐约地瞧不真切。
可是就是这样一座山,这样一座城,山路上,山崖下,却已伏满了唐兵的尸体,染满了唐兵的鲜血。
成如璆浑身血污,脸和右臂都缠着厚厚的白布,泣不成声地俯伏在哥舒翰的胡床前:
“如璆无能,无能啊!六千步卒,两日两夜,死伤了两千多人,却连一寸山头,也没能拿下,如璆死罪,死罪啊!”
哥舒翰看着他浑身的伤痕,和他身后疲惫不堪,伤残累累的部下,只是铁青着脸,却说不出一句责备的话来。
“他奶奶的,吐蕃蛮子欺人太甚,大哥,你们歇着,瞧我的!”火拔归仁喊声未绝,已一骑驰上了山道,众将待去拦阻,哪里还来得及?
千余骁骑,只片刻功夫已在山道上列成了阵势,火拔归仁横刀在手,扫视着众人:
“我早说了,打这种硬仗,还得咱们彍骑胡人,弟兄们,都精神点儿,给成将军出口恶气,也给咱们大唐找找脸面!”
彍骑们齐声唿哨,啸声在山谷中回旋不止。
“上!”
火拔归仁大刀舞动,第一个冲了上去。
石垒石卡,越来越近了,那些画着花里胡哨符号图案的杂色旗幡,也渐渐看得真切。
垒上卡后,竟仿佛无人把守一般,没有箭矢,也没有砖石。
“散开,散开些,别挤在一路,要吃亏的。”
火拔归仁一壁打马狂冲,一壁不住叮嘱着,可是山崖陡峭,惟有一路通向山巅,彍骑们虽欲散开,却也无从散起。
一路奔驰中敌垒已经近在咫尺,彍骑们马上高举的赤帜,仿佛只需一抬手,便能插上石卡的顶头。
“呜~~~”
山顶山腰,忽地牛角号大作,号声凄厉,宛若虎啼狼泣。
“小心。。。。。。”
火拔归仁话音甫出,便听呼地一声,一大块黑乎乎的飞石迎面飞来,他急一猫腰,那东西贴着盔顶掠过,砰地一声,将身后掌旗的小校砸飞出去,一串长长地惨呼,由半山腰直滚下山脚去。
没等唐军回过神来,石卡上,山崖后,草木丛中,飞石,滚木,箭矢,如雨如瀑,从几个方向劈头盖脸地倾泻下来,彍骑虽然悍勇绝伦且久经战阵,此刻挤塞在陡峭狭长的一条山路上,却是攻不着,守不了,进无路,退无门,只片刻功夫,便连人带马,倒下了一大片。
火拔归仁怒吼一声,舞刀舍命向前,眼看冲到离头道石卡不远,却听扑通一声,坐下马连中数箭,吃疼不过,前腿一跪,把他甩了下来。
他就势抱刀一滚,已滚到卡下,左手撑地,纵身一跃,竟跃上石卡,右手大刀挥出,接连劈倒了五六个吐蕃兵。
吐蕃兵略一混乱,旋即蜂拥围上,火拔归仁一面挥刀力战,一面纵声大呼,招呼部下跟进。
彍骑们鼓勇猛扑数次,却被侧翼和头顶密集的矢石阻住,纵然前仆后继,仍不能抵近应援。
吐蕃兵越裹越多,火拔归仁圆睁双目,怒吼连连,,一口大刀舞如车轮一般,身遭数丈方圆,惟见一团刀光血光滚动。
“铛铛铛~~~~”
山脚下,忽地响起一阵锣声。火拔归仁纵身而起,一起一落之际,已跃上一匹无主逸马的马背,刀杆一叩马后胯,忽喇喇飞驰下山。
山下,万余双眼睛眼睁睁地看着山上这一幕,见火拔归仁驰下山来,不约而同地长吁了一口气。
火拔归仁浑身是血,头盔战靴,俱已不知去向,驰到陇右节度旌旗前,扑通一声,摔下马来,仰面看了一眼哥舒翰和众人,又回头看了一眼,忽地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
千余彍骑,冲下山来的已不到三百,且人马十九,都已带伤。
火拔归仁哭了半晌,咬牙收泪提刀站起,作势又要上马,却被鲁炅一把抱住:
“别冲了,彍骑不善攻山,你这样不是让孩儿们白白送死么!”
火拔归仁一呆,当啷掷刀于地,又失声恸哭起来。
“环山立营,把石堡围起来!”一直默不作声的哥舒翰开口了,他脸色虽然还算沉着,声音却已不禁有些颤抖:“入夜后,想办法把弟兄们的尸首抢回来,阵前解甲,阵后抛尸,不是咱们陇右军的规矩!”
一片蕃鼓角号之声,从山顶直飘下来,夹杂着叽里咕噜,阵阵听不懂的笑谑嘲弄之声。
(六)
“我说老成,你是怎么搞的!你不是在振武军呆了两年,石堡城的一草一木都该清清楚楚才是,怎么,闹了半天,连人家城门冲哪儿开也摸不清?可怜我的八百多娃儿们哪!”大帐里,火拔归仁怒视成如璆,厉声斥骂着,说到后来,喉头哽咽,已是语不成声。
成如璆紧握双拳,一声不吭,一双虎目,却早已泪光滢滢。
“火拔归仁!”
鲁炅狠狠瞪了火拔归仁一眼,几个将领忙过去劝解,却哪里劝的住?
“不要闹了,这事也怪不得如璆,他的部下伤亡更重,心里能好受么?”一直默不作声的哥舒翰开口了:“我本人就在石堡城待过,可现在看起来,此城陷落六年有余,城防制度,早已和当年面目全非了。惟明,你在吐蕃住过,他们的城制是怎样的?”
浑惟明摇了摇头:“吐蕃地广人稀,各地城制,迥然不同,大抵不起城隍,而因山势设石卡木砦,使相呼应,尽包险要于防内,并以木石堵塞歧路,所留大路,则必重重设防,以备非常,各路调度接应,则都靠山顶重楼上灯火旗鼓号令。”
众人面面相觑,都皱起了眉头;成如璆抹了一把眼泪,摇头道:“这石堡,这石堡原本就是三面峭壁,只有一条陡路通向山顶,他们这样一弄,除了硬攻路口石卡,便没别的法子了,可是,唉,我那六千弟兄都是选了又选的老兵了,却、却连人家的头道石卡都拿不下。”
这下众人都有些束手无策了,就连火拔归仁也涨红了脸,再嚷嚷不出什么来。
“鲁大人,你不是善制各种攻具?这次。。。。。。”郭英乂回脸,望向鲁炅,鲁炅叹了口气:
“这石堡路狭坡陡,攻具笨重,根本搬运不上去,再说吐蕃城制和中原全然不同,就算运上去,怕也没什么用处。”
“英乂,鲁炅,”哥舒翰仿佛终于下了决心:“你们选四千精兵,分作四队待命,火拔归仁,你再领一队人,到石堡城下骂战,能把吐蕃人骂出来,就算你的头功。”
高适见众将领命去远了,忍不住轻轻问道:“大夫,城里的吐蕃人会出战么?”
哥舒翰苦笑不答,参谋严武摇头道:“他们不过千把人,城下步骑,足有两万多,你若是吐蕃守将,会跑出来送死么?”
太阳落下又升起,石堡城下的熊熊火把,却一直没有熄灭;唐军那夹杂着七腔八调各路胡语的叫骂,更是一刻也没有停歇。
可山上却仿佛睡着了一般,不但没一人一骑出阵,甚至连鼓号也不曾鸣过一声。
远处,刚刚搭起的将台上,哥舒翰揉了揉通红的眼睛,无奈地挥了挥手:“把火拔归仁叫下来歇歇罢。传令英乂鲁炅他们,四队选锋,每半个时辰轮换一队,交替攻山,不要有半刻空歇。”
中军领命下台,正要上马,哥舒翰扬声补道:
“山上矢石厉害,让孩儿们多留神躲着点儿。”
两天,白天旗号相对,夜里灯火相望,石堡城上的喊杀声,一刻也没有止歇过。
虽是分作四队,交替进攻,那些百里挑一的精壮选锋,却也已十九疲惫不堪了;
可山上的矢石依旧密集,呐喊依旧洪亮,那些错落分布的石卡木砦,依旧屹立不动。仿佛那些吐蕃兵将,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疲惫似的。
“这些蛮子,难道是铁打的!”
成如璆望着厮杀正酣的山上,揪扯着虬髯,一脸的困惑不解;哥舒翰沉吟不语,眼里也露出迷惘失望的神色来。
浑惟明摇摇头:“石堡绝险,石卡又修得巧妙,扼住上山的要隘,吐蕃人据险而守,只需几十个人便可当得一处要害,我们分四队轮攻,他们人数虽少,却能分个十队八队轮守而有余,如何能被我军拖疲呢?”
这下大家都浑没了计较,大帐之中,登时死寂一片。半晌,哥舒翰叹道:
“让弟兄们先撤下来歇着罢,别白费功夫了。”
传令官正要出帐,严武忽道:
“山上矢石,就算充足,谅也有其极限,我们多扑几日,待他们矢石殆尽,不就好攻了么?”
哥舒翰神色黯然:
“他们的箭矢当然有限,可石头擂木,却遍山俱是,我们就是扑上几年,又何能有穷尽之时呢?”
掌灯了,不知何处营中,声声胡笳,伴着炊烟飘起。
哥舒翰似乎并没有什么胃口,他推开碗筷,慢慢踱出了大帐。
“大夫,”高适正负着手,仰望着石堡山顶的积雪,“怎么,没胃口?”
哥舒翰笑着摇摇头:“这几天谁吃的下啊,达夫,你有什么高见么?”
高适踌躇道:“在下一介文士,如何敢妄议军机?”
哥舒翰正色道:“我大唐自来文武并用,李药师、姚相国皆以文士出将入相,号为谙熟边事,至今军中传为美谈,达夫是王佐大才,在军中日子也不短了,如何连一点心得,也吝啬不肯相告呢?”
高适颇为感动:“大夫,在下有一个想。。。。。。”正欲说下去,却见不远处,浑惟明低着头,正独自徘徊思索,仿佛有什么心思:“惟明,你先说说。”
浑惟明抬起头来,想了一下:“末将倒也没什么好办法,不过我们围攻石堡已经好几天,海西的吐蕃主力,怕也回过神来了罢?”
哥舒翰神色一凛,正欲答话,却见一个旗牌匆匆跑来:
“禀主帅,王思礼将军奉命护粮来营,先遣人报来口信,约于四日内到此。”
哥舒翰点点头:“人称思礼人粗心细,果然不假,他这是怕路上有失,请我发兵接应,惟明,你说得不错,吐蕃大军,怕是要有什么动作了,高秀岩,薛成仁!”
两员偏将应声而至,躬身听令,哥舒翰续道:“你二人引轻骑三千,去接应王将军粮车,路上要小心疾行,提防吐蕃人偷袭,不得有误!”
三千轻骑的马蹄声已渐渐不闻,哥舒翰眺望着烟尘荡处,脸上满脸的凝重。
高适和浑惟明对望了一眼,依旧一言不发地陪在一边。
“达夫,你刚才不是有话要说?”哥舒翰突然回过头来。
“那件事倒暂时不打紧,”高适沉吟道:“只是吐蕃兵上次虽然吃亏不小,兵锋却并未挫顿,他们向来长于奔袭骚扰,此番。。。。。。”
哥舒翰不等他说完,立即高声道:“惟明,你领五千兵,离高薛两人四十里,随时救应,以备非常!”
风渐渐地紧了,山上山下,刁斗梆鼓,一声又一声,敲击着冬夜的静寂,也敲打着每个征人的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