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小说 |
一柱倾 (一)
建康,东山。
亭柱已老,夕阳尚新。谢安和朱序对坐亭中,一壶酒,一局棋。
“此番我军反攻剑门,平息叛乱,生擒反臣司马勋,关中氐人,一日五惊,本来是进取西京的大好机会,可惜。。。。。。”
谢安点了点头:
“桓大司马所虑,不无道理。关中虽云陆海,秦汉以来,人口兹繁,良田半为殿宇城郭,如徒得关中,不得中原,转饷艰难,自给无望,其势必不能久持啊!”
朱序长叹一声:
“是啊,所以桓江州听得中原大败,洛阳沦陷,竟然呕血斗余,恢复故土的良机,稍纵即逝啊。”
谢安神色黯然,岔开了话题:
“令堂大人此番回京否?”
“家母仍在襄阳,不肯回京,在下此次入京献俘毕,也要回到襄阳太守任上。”他脸色忽变,双手举起酒杯,沥在地上:“不过行前我要去一趟吴兴,看看沈劲老弟的妻儿老小。”
谢安摇了摇头:
“朝廷已经下诏旌表,追赠沈劲为东阳太守,可是。。。。。。”
朱序苦笑一声:
“沈劲老弟若在乎这些,便不死了。无论如何,得一忠义之名,以洗先人之耻,他在九泉之下,也可瞑目了。不过朝廷诸公,无复中原之望,实在令人心寒。”
谢安随手摆弄着棋子,淡淡说道:
“好在朝廷虽无大志,敌国却也难有大的作为。秦人内忧未已,无暇为寇;燕人虽得中原,但能否稳固,全在慕容玄恭之生死,系国运于一人,其能久乎?”
“那么吴王呢?”
谢安站了起来,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子不闻‘缺者当霸’之谣乎?慕容恪在,他人不敢有异;一旦不在,君臣有疑,不能信用,慕容垂纵有大才,自保幸矣,焉能图人?”
崤山,燕军大营。
“山下便是渑池,过了渑池,就是长安城的东门了。”
慕容楷指点着山下。
山下,一片平川,道路之厄,已竖起座座秦军营垒。
慕容垂凝视半晌,自语道:
“秦营章法得宜,主将绝非庸才。”
一阵风吹过,慕容恪忍不住咳了几声,方才问道:
“敌将何人?”
“路南是阳平公苻融,路北是左将军窦冲。”
太原王点点头:
“南营似宽实严,杀气内敛,实无可犯,阳平公名不虚得。”
慕容垂沉吟着:
“大军已返,我们轻骑西进,实是以攻为守之策,不战不行,却也不能与敌久持啊。”
慕容恪又咳了两声:
“贤弟请看,窦冲之垒虽然齐整森严,但鹿角道路,皆为外向,可见此人喜于事功而不耐久守,欲求一胜,当在此人身上。”
慕容垂点点头:
“是啊,我们也不能久住于此,京中情形,不知如何了。”
慕容楷凝望着北边天空的浮云,突然笑了:
“京中,慕容德叔父大约正忙着婚事罢!”
慕容德的确在忙于婚事,邺都里每一个看见他的人,都可以觉察到他满脸的喜气。
邺城里近来喜气洋洋,高兴的绝不仅仅是范阳王一人。
皇甫真出使代国归来,带来了代王馈赠的厚礼,这让天子慕容玮觉得既好玩,又很有面子。
慕容评近来也显得很大方,很好说话,办事交游,都浑不似以往那般吝啬贪鄙。
甚至向来和吴王不睦的可足浑太后,也破天荒地颁赐了吴王府的眷属,不仅仅给了亲妹妹长安君,也给了段家姐妹。
文武百官,军民人等,都洋溢着一丝喜色。每一个人都知道,这完全是拜燕军在中原的大捷所赐。
因为这次大捷,一直拒绝南迁的故都龙城鲜卑旧民,也扶老携幼,千里迢迢地迁到了中原天子脚下,打算把这里作为代代相守的新家园。
殿外,梁琛望着喜气洋洋的人们,面色阴晴不定,半晌,忽然幽幽地叹了口气。
“军中来信,太原王和吴王在渑池与秦军相持,估计赶不上参加我们的婚礼了。”
慕容德搓着手,脸色透着一丝遗憾。
段纭的脸红红的,坐在那里,一句话也不说。
“兄长不如把婚期推迟几日,否则不但太原兄吴兄他们,就是小弟也怕、也怕。。。。。。”
一向快人快语的慕容桓今天却显得有些口齿不清,众人都用奇怪的眼神望向他。
段妗笑起来:
“桓弟的夫人即将临盆,当然。。。。。。。”
众人哄堂大笑,慕容桓登时窘得满脸通红。
“圣旨下!”
侍中慕舆龙应声走进屋中,众人急忙跪下。
“天子有诏,着以范阳王、宜都王为南路,下邳王、武强公为北路,兴兵8万,袭取敕勒,钦此。”
领诏甫毕,慕容桓第一个跳了起来:
“侍中大人,这是怎么回事?敕勒与国并不接壤,得之无益,失之无损,跋涉几千里路征讨这样的地方,不是劳民伤财么?”
慕舆龙一摊手:
“这个我何尝不知,可天子发诏,我们做臣子的,又能如何!”
慕容德一直沉默不语,此刻突然大喊一声:
“来人!速将此事禀报太原王知晓。”他转向段纭:
“看来我们的婚期要。。。。。。”
段纭脸依旧红红的,咬着嘴唇,终于开了口:
“婚期提前罢,我、我要作为你的妻子送你出征。”
说到最末几字,羞不可抑,声音细若蚊足。
崤山,一场大战刚刚结束,燕军士卒们正在搜检着战场。
营中,慕容恪和慕容垂相视而笑:
“兄长料定窦冲急于一战建功,以轻骑断樵采以激之,其夜里必来劫寨,如今果然如此。”
慕容恪苍白的脸上露出一丝疲惫的笑容:
“非贤弟部署得宜,以秦人之锐,窦冲之勇,胜之实在不易。”
慕容楷匆匆入内:
“秦辅国将军王猛、阳平公苻融,遣人前来下书。”
两人都是一震,出帐望时,远处敌营,已高高悬起一面白旗:北海王猛。
信写的很得体,词句不卑不亢,大意是询问燕国为何无故发兵。
慕容恪吩咐款待来使,来使躬身退下。
“王景略已到,我军轻骑利在速战,不能与之持久,该乘胜而求退了。”
慕容垂点点头:
“不过以王景略之才,无辞而退,恐难脱身啊!”
慕容恪笑道:
“王景略为人持重,无必胜把握,并不敢轻启战端。我以讨降人为名,给他个台阶,自然无事。”
降人送回来了,还有一领貂裘,一柄宝刀。
“王将军致意二位殿下,北地冬寒,太原王身体欠安,貂裘一领,望殿下珍慑玉体,相见有日;素闻吴王大名,日后相逢疆场,愿以此刀为知会之信物。”
太原王的脸色更苍白了。慕容垂担心地望着他:
“王景略皮里阳秋,兄长的身体。。。。。。。”
慕容恪摇摇头,正待开言,一名使者匆匆闯进帐来:
“范阳、范阳王有启!”
“敕勒绝远,弃取与国无得失,不宜枉耗财力,图损兵锋,贤弟此去,当谏明天子,宜罢敕勒之师,召云中之戍,以固国本,愚兄随后就到。”
慕容垂轻骑扬尘,脑中始终闪现着慕容恪再三的叮嘱。
远远地,已看得见漳水的闪光,和长亭边的断柳了。
长亭外,断柳边,一行人默默地站着,凝望着北方。天尽处,炊烟几道,田野茫茫。
“晚了!”
慕容垂翻身下面,跺足叹道。
段纭一身嫁衣,一直忍住不让自己流泪,此时见了姐夫,不觉放声大哭起来。
皇甫真神色黯然:
“昨晚,太尉封弈大人不幸病故了。”
慕容垂仰看苍天,长叹一声:
“这是怎么了?”
一名家人匆匆打马而来,见到众人,翻身下马,口中喃喃不止:
“晚了,晚了。”
高泰认出他是慕容桓府上的心腹,忙问端的。
“我家夫人刚刚喜诞一子,本来让我快马赶上王爷,求个名字的,可。。。。。。”
慕容垂突然开口:
“桓弟人中龙凤,他的孩子,就叫做慕容凤罢!”
一柱倾 (二)
“太原王回来了,但又病倒了。”
邺都内城外郭的坊巷之中,到处传播着这一令人不安的消息。
就连躲在深宫脂粉堆里的小皇帝慕容玮,都已经开始有点不安了。
所以此刻他急急忙忙地驱着车驾,直奔太宰府探病。尽管他实在不愿意离开宫墙,走入这不测的人间烟火之中。
太宰府里,很多的人,太傅慕容评、吴王慕容垂,皇甫真、梁琛、李洪,甚至皇帝的哥哥乐安王慕容臧、中山王慕容冲等等,都围在病榻之旁。
病榻上,慕容恪面色蜡黄,双目微合。
小皇帝不知不觉,鼻子一酸,快趋几步,放声大哭:
“叔父啊,您病倒了,让朕如何治国呢?”
慕容恪张开眼,见是天子,忙挣扎着坐起,从枕下摸索出一卷本章来:
“陛、陛下驾临,老臣病体沉重,不能迎接,现有本奏上,望、望陛下赐允。”
慕容玮扶住太宰的胳膊:
“叔父、叔父休如此说,叔父的本章,小侄无、无有不允。”
他展开本章,一望之下,不觉大惊:
“叔父、叔父意欲辞位,这、这是从何说起!”
百官一闻之下,无不大惊失色,慕容评“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老臣万死,不敢居太原侄上,太原若辞位,老臣只有一并归仕了。”
太原王淡然一笑:
“陛下年纪渐长,已能自立,老臣不敢贪恋权位,以误国事啊!”
慕容玮急得额头汗出:
“叔父,朕、小侄如有不对之处,叔父尽、尽管指正就是,若叔父致仕,小、小侄便不知如何是好了!”
慕容恪坐直身形,黯淡的眼中陡然精光四射:
“如今中原虽得,四宇不安,国本未固,强敌环伺,名臣宿将,死亡相继,陛下当居安思危,万不可以富足自矜,致使兵威损耗,国本动摇啊!”
慕容玮恍然大悟,长长一揖:
“小侄、小侄错了,可、可征敕勒之师,已出国境,追回恐怕。。。。。。”
慕容恪的声音虽然微弱,却字字如千斤铁锤:
“以往不谏,来者可追,陛下只要引以为戒,君子不贰过,倒也不在乎这一举之得失。只是封太尉辞世,人才凋零,当思一匡补之策啊!”
慕容玮连连点头,却面露踌躇之色:
“叔父言之有理,可这人选。。。。。。”
“老臣来迟了,又来迟了!”
司空阳鹜拄着拐杖,气喘吁吁地一头撞进屋来,拜倒在地:
“老臣不才,年事虽高,筋骨尚健,自请为太尉,以代封奕大人;并保举皇甫侍中为司空。”
慕容玮望向太原王,慕容恪含笑点头:
“司空所虑甚是,皇甫大夫向来官居台省,可更领中书监事。老臣此次病重,秦、晋必生觊觎之心,需命一大将出镇南境,以备非常。”
慕容垂出列跪奏:
“臣不才,愿领本部,出镇外藩。”
邺城之郊,漳水之渚。
车盖萧萧,旌旗瑟瑟,人马行色匆匆。
慕容垂牵着马,回头望着远处邺城楼橹,长长叹了一口气。
“家父病体沉重,不能亲送,嘱咐小侄致意叔父,为国为身,善自珍慑。”
慕容楷、慕容绍的神色中,有些寂寞,更有些不安。
段妗一言不发,把行囊挂上丈夫的马背;长安君却皱了皱眉头:
“此番天子虽然任夫君为都督十州诸军事、征南大将军、荆州牧要职,授以民务军权,但闻得太傅等人,均有泱泱不服之色,而且我姐姐、我姐姐。。。。。。”
她没有说下去,但大家都明白她要说什么。
慕容垂没有答话,脸色却显得更阴沉了。
一个总角童儿忽然拉住了慕容垂的衣摆:
“爹爹无忧,孩儿有一妙计。”
慕容垂俯身看时,却是自己的幼子慕容麟,不觉失声笑了:
“你这小小孩儿,能有什么妙计!”
慕容麟仰看着父亲的脸,眼神一闪一烁:
“朝中所虑,无非父王声望日隆,功高震主。父王如能行韬晦之计,小小地纳一些贿赂,那些疑虑父王的权贵们必然心安,而且,”他突然笑起来,神色甚是诡秘,“孩儿也能多些钱帛玩耍了!”
众人无不大惊,用异样的眼神望着面前这个6、7岁的孩童。
慕容垂也不由呆了半晌,旋即用手抚着慕容麟的脑袋,仰天扬声大笑:
“孩儿啊孩儿,你计策虽然不错,可我怎甘心让天下知有纳贿吴王!”
段妗走过来,捧起一个陶碗:
“再喝一晚我熬的粥吧。”
语声中,不觉已带了几分哽咽。
慕容垂双手捧过,大口喝尽,掷碗于漳水之中,翻身上马:
“孩儿们,拔队!”
建康,东山。
亭柱已老,夕阳尚新。谢安和朱序对坐亭中,一壶酒,一局棋。
“此番我军反攻剑门,平息叛乱,生擒反臣司马勋,关中氐人,一日五惊,本来是进取西京的大好机会,可惜。。。。。。”
谢安点了点头:
“桓大司马所虑,不无道理。关中虽云陆海,秦汉以来,人口兹繁,良田半为殿宇城郭,如徒得关中,不得中原,转饷艰难,自给无望,其势必不能久持啊!”
朱序长叹一声:
“是啊,所以桓江州听得中原大败,洛阳沦陷,竟然呕血斗余,恢复故土的良机,稍纵即逝啊。”
谢安神色黯然,岔开了话题:
“令堂大人此番回京否?”
“家母仍在襄阳,不肯回京,在下此次入京献俘毕,也要回到襄阳太守任上。”他脸色忽变,双手举起酒杯,沥在地上:“不过行前我要去一趟吴兴,看看沈劲老弟的妻儿老小。”
谢安摇了摇头:
“朝廷已经下诏旌表,追赠沈劲为东阳太守,可是。。。。。。”
朱序苦笑一声:
“沈劲老弟若在乎这些,便不死了。无论如何,得一忠义之名,以洗先人之耻,他在九泉之下,也可瞑目了。不过朝廷诸公,无复中原之望,实在令人心寒。”
谢安随手摆弄着棋子,淡淡说道:
“好在朝廷虽无大志,敌国却也难有大的作为。秦人内忧未已,无暇为寇;燕人虽得中原,但能否稳固,全在慕容玄恭之生死,系国运于一人,其能久乎?”
“那么吴王呢?”
谢安站了起来,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子不闻‘缺者当霸’之谣乎?慕容恪在,他人不敢有异;一旦不在,君臣有疑,不能信用,慕容垂纵有大才,自保幸矣,焉能图人?”
崤山,燕军大营。
“山下便是渑池,过了渑池,就是长安城的东门了。”
慕容楷指点着山下。
山下,一片平川,道路之厄,已竖起座座秦军营垒。
慕容垂凝视半晌,自语道:
“秦营章法得宜,主将绝非庸才。”
一阵风吹过,慕容恪忍不住咳了几声,方才问道:
“敌将何人?”
“路南是阳平公苻融,路北是左将军窦冲。”
太原王点点头:
“南营似宽实严,杀气内敛,实无可犯,阳平公名不虚得。”
慕容垂沉吟着:
“大军已返,我们轻骑西进,实是以攻为守之策,不战不行,却也不能与敌久持啊。”
慕容恪又咳了两声:
“贤弟请看,窦冲之垒虽然齐整森严,但鹿角道路,皆为外向,可见此人喜于事功而不耐久守,欲求一胜,当在此人身上。”
慕容垂点点头:
“是啊,我们也不能久住于此,京中情形,不知如何了。”
慕容楷凝望着北边天空的浮云,突然笑了:
“京中,慕容德叔父大约正忙着婚事罢!”
慕容德的确在忙于婚事,邺都里每一个看见他的人,都可以觉察到他满脸的喜气。
邺城里近来喜气洋洋,高兴的绝不仅仅是范阳王一人。
皇甫真出使代国归来,带来了代王馈赠的厚礼,这让天子慕容玮觉得既好玩,又很有面子。
慕容评近来也显得很大方,很好说话,办事交游,都浑不似以往那般吝啬贪鄙。
甚至向来和吴王不睦的可足浑太后,也破天荒地颁赐了吴王府的眷属,不仅仅给了亲妹妹长安君,也给了段家姐妹。
文武百官,军民人等,都洋溢着一丝喜色。每一个人都知道,这完全是拜燕军在中原的大捷所赐。
因为这次大捷,一直拒绝南迁的故都龙城鲜卑旧民,也扶老携幼,千里迢迢地迁到了中原天子脚下,打算把这里作为代代相守的新家园。
殿外,梁琛望着喜气洋洋的人们,面色阴晴不定,半晌,忽然幽幽地叹了口气。
“军中来信,太原王和吴王在渑池与秦军相持,估计赶不上参加我们的婚礼了。”
慕容德搓着手,脸色透着一丝遗憾。
段纭的脸红红的,坐在那里,一句话也不说。
“兄长不如把婚期推迟几日,否则不但太原兄吴兄他们,就是小弟也怕、也怕。。。。。。”
一向快人快语的慕容桓今天却显得有些口齿不清,众人都用奇怪的眼神望向他。
段妗笑起来:
“桓弟的夫人即将临盆,当然。。。。。。。”
众人哄堂大笑,慕容桓登时窘得满脸通红。
“圣旨下!”
侍中慕舆龙应声走进屋中,众人急忙跪下。
“天子有诏,着以范阳王、宜都王为南路,下邳王、武强公为北路,兴兵8万,袭取敕勒,钦此。”
领诏甫毕,慕容桓第一个跳了起来:
“侍中大人,这是怎么回事?敕勒与国并不接壤,得之无益,失之无损,跋涉几千里路征讨这样的地方,不是劳民伤财么?”
慕舆龙一摊手:
“这个我何尝不知,可天子发诏,我们做臣子的,又能如何!”
慕容德一直沉默不语,此刻突然大喊一声:
“来人!速将此事禀报太原王知晓。”他转向段纭:
“看来我们的婚期要。。。。。。”
段纭脸依旧红红的,咬着嘴唇,终于开了口:
“婚期提前罢,我、我要作为你的妻子送你出征。”
说到最末几字,羞不可抑,声音细若蚊足。
崤山,一场大战刚刚结束,燕军士卒们正在搜检着战场。
营中,慕容恪和慕容垂相视而笑:
“兄长料定窦冲急于一战建功,以轻骑断樵采以激之,其夜里必来劫寨,如今果然如此。”
慕容恪苍白的脸上露出一丝疲惫的笑容:
“非贤弟部署得宜,以秦人之锐,窦冲之勇,胜之实在不易。”
慕容楷匆匆入内:
“秦辅国将军王猛、阳平公苻融,遣人前来下书。”
两人都是一震,出帐望时,远处敌营,已高高悬起一面白旗:北海王猛。
信写的很得体,词句不卑不亢,大意是询问燕国为何无故发兵。
慕容恪吩咐款待来使,来使躬身退下。
“王景略已到,我军轻骑利在速战,不能与之持久,该乘胜而求退了。”
慕容垂点点头:
“不过以王景略之才,无辞而退,恐难脱身啊!”
慕容恪笑道:
“王景略为人持重,无必胜把握,并不敢轻启战端。我以讨降人为名,给他个台阶,自然无事。”
降人送回来了,还有一领貂裘,一柄宝刀。
“王将军致意二位殿下,北地冬寒,太原王身体欠安,貂裘一领,望殿下珍慑玉体,相见有日;素闻吴王大名,日后相逢疆场,愿以此刀为知会之信物。”
太原王的脸色更苍白了。慕容垂担心地望着他:
“王景略皮里阳秋,兄长的身体。。。。。。。”
慕容恪摇摇头,正待开言,一名使者匆匆闯进帐来:
“范阳、范阳王有启!”
“敕勒绝远,弃取与国无得失,不宜枉耗财力,图损兵锋,贤弟此去,当谏明天子,宜罢敕勒之师,召云中之戍,以固国本,愚兄随后就到。”
慕容垂轻骑扬尘,脑中始终闪现着慕容恪再三的叮嘱。
远远地,已看得见漳水的闪光,和长亭边的断柳了。
长亭外,断柳边,一行人默默地站着,凝望着北方。天尽处,炊烟几道,田野茫茫。
“晚了!”
慕容垂翻身下面,跺足叹道。
段纭一身嫁衣,一直忍住不让自己流泪,此时见了姐夫,不觉放声大哭起来。
皇甫真神色黯然:
“昨晚,太尉封弈大人不幸病故了。”
慕容垂仰看苍天,长叹一声:
“这是怎么了?”
一名家人匆匆打马而来,见到众人,翻身下马,口中喃喃不止:
“晚了,晚了。”
高泰认出他是慕容桓府上的心腹,忙问端的。
“我家夫人刚刚喜诞一子,本来让我快马赶上王爷,求个名字的,可。。。。。。”
慕容垂突然开口:
“桓弟人中龙凤,他的孩子,就叫做慕容凤罢!”
一柱倾 (二)
“太原王回来了,但又病倒了。”
邺都内城外郭的坊巷之中,到处传播着这一令人不安的消息。
就连躲在深宫脂粉堆里的小皇帝慕容玮,都已经开始有点不安了。
所以此刻他急急忙忙地驱着车驾,直奔太宰府探病。尽管他实在不愿意离开宫墙,走入这不测的人间烟火之中。
太宰府里,很多的人,太傅慕容评、吴王慕容垂,皇甫真、梁琛、李洪,甚至皇帝的哥哥乐安王慕容臧、中山王慕容冲等等,都围在病榻之旁。
病榻上,慕容恪面色蜡黄,双目微合。
小皇帝不知不觉,鼻子一酸,快趋几步,放声大哭:
“叔父啊,您病倒了,让朕如何治国呢?”
慕容恪张开眼,见是天子,忙挣扎着坐起,从枕下摸索出一卷本章来:
“陛、陛下驾临,老臣病体沉重,不能迎接,现有本奏上,望、望陛下赐允。”
慕容玮扶住太宰的胳膊:
“叔父、叔父休如此说,叔父的本章,小侄无、无有不允。”
他展开本章,一望之下,不觉大惊:
“叔父、叔父意欲辞位,这、这是从何说起!”
百官一闻之下,无不大惊失色,慕容评“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老臣万死,不敢居太原侄上,太原若辞位,老臣只有一并归仕了。”
太原王淡然一笑:
“陛下年纪渐长,已能自立,老臣不敢贪恋权位,以误国事啊!”
慕容玮急得额头汗出:
“叔父,朕、小侄如有不对之处,叔父尽、尽管指正就是,若叔父致仕,小、小侄便不知如何是好了!”
慕容恪坐直身形,黯淡的眼中陡然精光四射:
“如今中原虽得,四宇不安,国本未固,强敌环伺,名臣宿将,死亡相继,陛下当居安思危,万不可以富足自矜,致使兵威损耗,国本动摇啊!”
慕容玮恍然大悟,长长一揖:
“小侄、小侄错了,可、可征敕勒之师,已出国境,追回恐怕。。。。。。”
慕容恪的声音虽然微弱,却字字如千斤铁锤:
“以往不谏,来者可追,陛下只要引以为戒,君子不贰过,倒也不在乎这一举之得失。只是封太尉辞世,人才凋零,当思一匡补之策啊!”
慕容玮连连点头,却面露踌躇之色:
“叔父言之有理,可这人选。。。。。。”
“老臣来迟了,又来迟了!”
司空阳鹜拄着拐杖,气喘吁吁地一头撞进屋来,拜倒在地:
“老臣不才,年事虽高,筋骨尚健,自请为太尉,以代封奕大人;并保举皇甫侍中为司空。”
慕容玮望向太原王,慕容恪含笑点头:
“司空所虑甚是,皇甫大夫向来官居台省,可更领中书监事。老臣此次病重,秦、晋必生觊觎之心,需命一大将出镇南境,以备非常。”
慕容垂出列跪奏:
“臣不才,愿领本部,出镇外藩。”
邺城之郊,漳水之渚。
车盖萧萧,旌旗瑟瑟,人马行色匆匆。
慕容垂牵着马,回头望着远处邺城楼橹,长长叹了一口气。
“家父病体沉重,不能亲送,嘱咐小侄致意叔父,为国为身,善自珍慑。”
慕容楷、慕容绍的神色中,有些寂寞,更有些不安。
段妗一言不发,把行囊挂上丈夫的马背;长安君却皱了皱眉头:
“此番天子虽然任夫君为都督十州诸军事、征南大将军、荆州牧要职,授以民务军权,但闻得太傅等人,均有泱泱不服之色,而且我姐姐、我姐姐。。。。。。”
她没有说下去,但大家都明白她要说什么。
慕容垂没有答话,脸色却显得更阴沉了。
一个总角童儿忽然拉住了慕容垂的衣摆:
“爹爹无忧,孩儿有一妙计。”
慕容垂俯身看时,却是自己的幼子慕容麟,不觉失声笑了:
“你这小小孩儿,能有什么妙计!”
慕容麟仰看着父亲的脸,眼神一闪一烁:
“朝中所虑,无非父王声望日隆,功高震主。父王如能行韬晦之计,小小地纳一些贿赂,那些疑虑父王的权贵们必然心安,而且,”他突然笑起来,神色甚是诡秘,“孩儿也能多些钱帛玩耍了!”
众人无不大惊,用异样的眼神望着面前这个6、7岁的孩童。
慕容垂也不由呆了半晌,旋即用手抚着慕容麟的脑袋,仰天扬声大笑:
“孩儿啊孩儿,你计策虽然不错,可我怎甘心让天下知有纳贿吴王!”
段妗走过来,捧起一个陶碗:
“再喝一晚我熬的粥吧。”
语声中,不觉已带了几分哽咽。
慕容垂双手捧过,大口喝尽,掷碗于漳水之中,翻身上马:
“孩儿们,拔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