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房子,上海的房子牵动上海人最敏感神经

(2007-10-05 02:27:00)
标签:

随笔/感悟

上海人

房子

心结

分类: 上海篇
 
身边许多人都心情复杂地互相通告:房价又涨啦!我现在住的房子值二百万了!值二百万是好事吗?是又不是。上海的房子那么残忍地屡创新高,上海人忧心的,窃喜的,骂娘的,悔得吃不下的,诅咒得牙痒痒的,各占百分之二十。
上海人与房子的关系永远是爱恨交加,没有比谈房子更能激发上海人肾上腺素的话题了,一说起房子,围着的男女个个都精神抖擞,眼里放出热烈光芒,好像从基因里遗传下来一样,一代一代都如此。因为,上海人太多,上海的地太金贵,房子成了上海人永远解不散的心结。
在饭店聚餐,一群虼饱喝足的男女剔着牙,正好发布关于房子的消息,某朋友已经买了第七套房,某同事专门炒奉贤的房产,听着我心惊肉跳,怎么忽然间上海人都成了大地主,我还怎么混呀?
想想这一切真是变得太快。三十年多前,无论出嫁还是迎娶,收到喜帖的亲戚们第一句话都会问:“恭喜恭喜,新房间做在啥地方?”这时,娘家或者婆家的使者就会不厌其烦地把这个问题再津津乐道一番:“呶,男方勒屋里厢腾出前楼做新房,爷娘么,就后头拦一间小间,蛮好格,前楼二十个平方来!”“哦,是丫是丫,蛮大来!”大家一边附和,一边就在心里展开一幅图像:一间新式里弄的二层楼房间,前有阳台或大窗,陈旧的木头地板擦得清清爽爽,一套新房家具依次摆放齐整,可惜在三分之一处,拦起一间小房间,那是新郎父母为儿子成婚做的最无奈的牺牲,将有二对夫妇尴尬地同住于一个屋顶之下。彼时没有商品房,没有租房,只能在已有的螺丝壳里翻天覆地,搞搞花样。
 
记得好多年前一位男性朋友回忆起自己的婚礼,口气里不无炫耀地,“那时我老婆找到我真是不错的,我有房子,家里条件好。。。。。。”如此自豪,竟是源于一个八、九平方的亭子间,那种上海里弄房特有的,在两层楼的转弯角处匀出来的一个朝北小房间,住在那个小房间里,上厕所要往楼上跑,进厨房要往楼下奔,推开窗,下面就是弄堂里的嘈杂市井图,逼仄的空间里一套简易家具还这不一定能放下。就这样的,居然还勾引起仁兄良好自我感觉,可见上海的房子在上海人的灵魂深处,占有多么显赫多么不可一世的地位。
在福利分房时代,上海人的住房智慧就已经发挥到了极致,彼时某单位如果有一套可分配的新房,那些分房的领导小组同志就会用这一套房弄出七八项政绩:新房子如果是三十个平方米,那么就把它分给家住二十二个平方三代同堂急于改善的老王,然后把老王的二十二平方分给独生子已经十八岁还与父母挤在一间屋的大李,大李当然不能白拿这二十二,把自家的十五平方贡献给结婚已经五六年,孩子都会打醋了却还挤在一间没卫生没厨房的十平方的小赵,最后小赵如释重负地把这间见证了夫妻新婚酸甜苦辣的小破房郑重地交给刚领了结婚证对新生活还充满甜蜜憧憬的小陈.这么一圈下来,分房小组的报告上就能堂皇地填上:"今年经过努力,我单位已经解决了NN位职工长期得不到解决的住房困难问题......"
 
改革了,可是没有人会想到房子也是可以改的,而且能改到惊天地泣鬼神的地步.好多好多年前,一次在一位老师家标准的亭子间里说笑,谈笑晏晏间,那位老师取出一叠发票类的东西,竟然是他买房的凭证.这让我们新鲜不已,房子也可以像萝卜大蒜那样买回家,正值婚龄的老师不愿意蜗居在亭子间,花了他家两代人的积蓄,换回了一叠发票,上面清楚地标着一万零几元几角几分,意味着上海城里有一套一室户的房子属于他了。
新鲜度只维持了没几年,买房这件事就大摇大摆地进入了上海人的生活,而且成了生活中最重要部分。
好了疮疤的上海人其实潜意识里都有没地方住或者住得很没面子的恐惧。一位女性公务员朋友,近年来最得意的事情不是费尽心机让只有读大专分数的儿子终于进了外地的一所本科院校,也不是自己在临退休之际工资又跳了好几级,而是因为英明的决断,缩衣节食的夫妇俩先后买了三套房子,她叙述买房过程的眉飞色舞如同得了诺贝尔奖一样。可我扫了一眼她办公桌上的一叠饭盒,那是别人加班发的又嫌弃太差而转送给她的晚餐,她刚才笑纳时的容颜,大有欢迎以后多多送来的慷慨,吃着别人的盒饭的她如何才能培养出住三套豪宅的阔太太心情,我真替她急。
 
房子牵动上海人最敏感的神经,现在待嫁的上海女性的择偶追求是,嫁个有房子没贷款的男人,而上海男性的择偶梦想是,找个能与自己共做房奴的女人。这样的差距实在太大,上海因此会不和谐,起因就是那该死的房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