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出埃及记(六)

(2008-02-24 22:23:38)
标签:

埃及

驴友体验

旅游

分类: 游记
出埃及记(六) 

第五日

尼罗河

    “诺玛”号游轮劈开蓝色的河水,沿古老的尼罗河顺流而下。

    河两岸,是一片静谧秀丽的田园风光:绿油油的麦田和棉田星罗棋布,齐展展的柑橘林香蕉林一望无际,还有那青纱帐似的甘蔗田和玉米地。村子里白色的清真寺若隐若现,老牛在河边饮水,身着白色长袍的农民在田间耕作。河面上,不时划过一叶小舟,船头呆立着羽毛雪白、尖嘴长腿的“智慧鸟”。一辆驴车载着几个阿拉伯儿童,孩子们看到我们,跳下车沿着河岸奔跑,边跑边挥舞着双手,“啊拉!啊拉!”地大喊着。

    小何说,这景象已沿袭了几千年,和古埃及法老当年看到的一模一样!

    早在公元前6000年左右,埃及人的祖先就在尼罗河两岸孳养生息。江河泛滥一般给人们带来的是灾祸,而埃及人却把尼罗河的泛滥视为福祉。他们从古代起就已经掌握了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它不但不会淹没两岸的村庄,反而会给土地灌一次透水,把河水从上游带来的大量矿物质和有机质留在土地上,大量沉积在尼罗河中下游两岸的田野里,形成肥沃的土壤。这对96%的土地都是沙漠的埃及来说,意义非同小可。尼罗河是埃及人心脏的血脉,它泛滥时红色的洪水,带来了两岸的富饶。埃及人依傍尼罗河而生,缔造了不朽的古埃及文明。占全国总面积的不到24%的尼罗河三角洲,养育着90%以上的埃及人。

    6000年前,当埃及人听到每年一度的河水泛滥,不由发出这样的赞叹:“来吧,从天而降的生命之水,当伟大的神到来之时,天空在燃烧,大地在颤抖,西方和东方的群山张开了臂膀,伟大的神出现了,伟大的神征服了埃及的躯体。”这伟大的神,是造物之神。古代埃及最古老的神话——创世纪的故事——就是在尼罗河湍急的水流中产生的。

    埃及人说:“埃及就是尼罗河”。他们把尼罗河看作自己的母亲之河,生命之河。他们用最真挚的感情,最美好的语言歌颂尼罗河:“光荣归于你,发源于大地的尼罗河,你不息地流,为的使埃及苏生。”

    至今,埃及仍是个农业国。尼罗河两岸,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盛产棉花、稻米、小麦、玉米、甘蔗和豆类等,是非洲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国家,被称为“鱼米之乡”;这里盛产的洁白光亮的长绒棉,素有“白金”之称,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在埃及人看来,尼罗河又是连接生界和死界的神圣纽带。小何教我们注意一个有趣的现象:大部分埃及人生活在尼罗河的东岸,而法老的陵墓和普通埃及人的坟墓,都建在河的西岸。这缘自古代埃及人的一个神圣信念——他们相信死亡不过是一次跨越尼罗河的旅行罢了,从河的东岸“生界”去到河的西岸,生命周而复始。尼罗河恒定不变的节奏让人们相信——从今生到来世,从此岸到彼岸就是通向永生之路。

尼罗河上的游船

    乘豪华游轮畅游尼罗河,饱览两岸美丽的异国风光,是迷人而又古老的旅游方式。早在19世纪,这是欧洲有钱人的休闲时尚,由英国的Thomas Cook公司独家经营,游客多为白人和富有的阿拉伯人。他们躺在甲板上懒洋洋地晒着太阳喝着咖啡,尼罗河水像时间一样从身边静静流过。上大学时看阿加莎·克利斯蒂的《尼罗河上的惨案》,就对尼罗河上的游轮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对那时的中国人来说,这种享受还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西洋景”。短短20多年,中国人也能把这种梦想变为现实了,这不能不归功于时代的进步和国人的努力。

    据说尼罗河上的游轮有80多艘。游轮上的设施相当于一个袖珍的四星级宾馆:带独立卫浴的舒适标准间,能同时入住上百名旅客;前台大厅、西餐厅、咖啡厅、娱乐厅、奢侈品商店等一应俱全;二层有台球桌和一些健身器械,可供游客自由使用;最有特色的还是甲板平台,上面有吧台,露天游泳池,一排排的躺椅,一个个大遮阳伞围着圆桌和座椅。游客白天登岸游览归来,可在船上尽情享受休闲时刻。好动的打球,游泳,健身,好静的靠在躺椅上晒太阳、看书或闭目养神。按英国人习惯,每天下午三点是免费下午茶时间,三五好友围圆桌而坐,边喝红茶或咖啡,边吃小点心边聊天。尼罗河两岸的动人景色令人久久不忍离去,渐渐地夕阳将岸边的天际染红,尼罗河水泛起淡淡的金光,四周氤氲着一片芦花和香草的芳香。

    夜晚的游轮同样不会使人感到寂寞无聊,娱乐厅里有各种晚会、歌舞表演或电影,灯光下夜游神庙也是个不错的项目。

    船上三餐供应自助西餐,菜品丰富,服务生殷勤可人。负责照顾我们这个桌的服务生是个面孔和善的小伙子,他也许早已知道中国人有喝开水的习惯,每次吃饭都主动用开水把每个客人放在桌上的水杯、水壶灌满,使我们特感动。同样令人感动的是,每次晚饭快结束时,厨师长都会带几个快乐的下属来到饭厅,他们捧着刚做好的大奶油蛋糕,敲着手鼓唱着歌,为当天过生日的客人祝贺。而这个幸运的寿星老,就会得到全船客人的美好祝福,享受百人同吃生日蛋糕的乐趣。我们团的齐导,就在游轮上过了这样一个难忘的生日。

    前台一侧有个告示牌,上面贴着各个旅行团的行程计划书。从这儿可以看出,我们的“诺玛”号游轮上共有6个团,分别来自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和中国,行程书当然是用各种不同的语言写成,内容则相差无几。导游们别出心裁地,用各种花体字、花边和照片,将小小的行程书设计得图文并茂,美观又醒目。我们的行程书是小何精心制作,上面用中文写着:“埃及中文导游何良德”。看了这行程书我想,什么叫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不就是吗?

游轮上的毛巾花

    住游轮的第一天,从外面游览归来,发现被侍者整理过的房间,干净整齐的床上有个意外的惊喜——毛巾雕塑。就用卫生间里的几条黄色毛巾,塑成一条昂头挺立的眼镜蛇,对着一朵盛开的莲花——埃及国花。“毛巾花!”我冲口喊出:“太漂亮,太有趣了!”

    晚上开化装舞会,我回房间换装,一进门,只见门厅上又吊着个毛巾花——是一只打着秋千的顽皮小猴,正呲牙咧嘴地冲人做鬼脸呢!小猴的长胳膊和身子是毛巾编成,头和长尾巴,是用卫生卷纸做的。

    “哈哈哈哈!”楼道里一片笑声,看来每个房间的客人,都得到了这个特别的礼物。

    这是谁,手这么巧,又这么有心呢?

    是他吗?那个推着杂物车,挨门打扫房间的人?没错,就是他,一个身材颀长的阿拉伯汉子。他穿身工作服,眼神特别和善,一看就是个老实厚道的人。见我走来,他冲我微笑,好像要和我说什么。

    “晚上好!”我用中文打招呼。埃及旅游业的从业人员,好多都会点儿中文。

    见他没听懂,我改用英文,这回他有了反应。于是,我们就用英语交谈。

    我的英语是二把刀,他的英语比我的还要差,但就是这样,我们还是彼此听懂了。

    他对我说,他在这艘游轮上服务好多年了,见过各个国家的人,但是,他特别喜欢中国人。

    为什么呢?

    因为我的奶奶是中国人,他说。

    哦,太好了,这么说,你身体里有一部分是中国人!

    我知道,中国是个了不起的国家。可我从来没去过中国,以后也不大可能有机会去。(他这么说时,目光有点惆怅。)

    房间里的毛巾花是你叠的吧?它们太美了!我在中国和别的国家住过不少宾馆,还是第一次见过这样的毛巾花。他们给客人带来一种神奇和温暖的感受。

    叠毛巾花是尼罗河游轮的传统,不光是我会叠。客人们很喜欢,是吗?

    太喜欢了!取材巧,尤其是,挺有埃及特点的。谢谢你!

    我转身回屋,取来从中国带的清凉油和圆珠笔送给他。这两样东西在埃及很受欢迎。

    第二天,床上的毛巾花是一条惟妙惟肖的鳄鱼,张着大嘴巴,嘴里含着一颗桌子上摆放的大橙子。

    第三天,毛巾花变成了一个心形图案。

    每天一个惊喜。还有多少这样的花样呢?可能再住上几天也不会重样吧?

  那个心形图案,是专为中国客人叠的吗?是否代表了他向往中国的那颗心?

    离开游轮的时候,我到处找他,想向他告别。遗憾的是没有找到。

    我的相机里留下他叠的毛巾花,却没能留下他的身影。我真想有机会对他说:我会记得你的,我的四分之一同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出埃及记(五)
后一篇:出埃及记(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