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书评、论文 |
“驴友”志钢和他的《青山客路》
我身边有位老兄,自称“驴友”。驴者,旅也。这位老兄最大的爱好,就是行走。十天不让他出门,看他那难受劲儿吧,“打哈欠流眼泪憋气犯困筋骨发僵”,其表现酷似犯大烟瘾,“脚底发痒直想往外溜”,非待背着背包揣着干粮行车坐船撩着大步到那山清水秀人迹罕至的地方溜达一圈回来,才神清气爽遍体通泰精神抖擞地坐到了书桌前——过足了旅游瘾,开始过文字瘾了。各处的山川景物,历史遗迹,生态环境,飞禽走兽,人文景观……齐集到他的笔下,于是有了这本《青山客路》。这本书带着读者走到那些想去而一时还没机会去的地方,领略那都市里绝对见识不到的风景;同时也看到一位具有普世关怀和人文精神的“旅者”的心胸与境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老话,在这里得到最好的诠释,它为我们喧嚣浮躁拥挤不堪大气污染的都市生活带来了一缕清凉。
在中国老祖宗诸子之中,志钢兄独钟庄子,只因“庄子的定位是旅者,他认为天地乃人生之逆旅,也即视人生为一次长途旅行”。正是有了这样的心胸,志钢兄将世俗的功名利禄看得很淡,而孜孜追求内心的自由丰富、追求天地万物的平等和谐。平时他心静如水,看似一温柔敦厚的谦谦君子,可遇到认为该较真的事,也执拗得像头倔驴。比如,他会为了拯救珍稀野生鸟类,手持法律条文与鸟贩子唇枪舌箭据理力争;他会为了保护京郊仅存的湿地,写文章呼吁,借媒体助阵,楞是令“高尔夫”项目下马;每年一到春天,他就邀朋友们一起去周边荒山植树;一到秋季,他定会和同道者把一箱箱书籍、学习用品送往乡村或打工子弟学校;他终年穿一件洗得发白的劳动布衫,吃着最简单的饭食,却一下子拿出8万元积蓄出版自编的《21世纪中国生态年鉴》,免费赠送政府环保部门、社会团体和公共图书馆。有人说他怪,觉得他像唐·吉珂德一样,在这物欲横流娱乐至死的时代不合时宜。但我认为,正因为有志钢兄这样的人存在,我们周围的空气才不至于变得太浑浊,我们才能在滚滚的万丈红尘中,为自己保持一块心灵的净土。
志钢驴友的“旅”瘾,来源于读书,尤其是读史。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使他之旅不同于人之旅。他从不到那摩肩接踵的旅游胜地凑热闹,更遑论那些不堪入目的假景点了。他是一个用脚丈量大地的背包旅行者,钟爱的是绵延荒山中的古长城,是阡陌纵横中的古战场,是青藏高原的藏羚羊,是桑干河谷的古人类遗址,是金戈铁马的紫荆关,是豪迈悠远的太行八陉……“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这是一幅多么令人神往的情景!更何况,在欣赏这迷人风光时,我们还能透过志钢兄那细致的笔触,去感受历史的沧桑,凭吊先人的遗迹,去抚今追昔,发思古之悠情。在志钢兄构写的“青山”上,我们这些过路客尽可流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