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玉曲河谷爬高几百米,很快就上了页拉山垭口。
页拉山口海拔4800米,对面的雪山是怒江西岸吧?
行驶在横断山脉就是这样,在高山原野舒缓地行驶一段,又在深切陡峭的峡谷地段高度紧张地爬上爬下。
页拉山观景台

从页拉山口到怒江谷底的道路叫页拉山99拐。从怒江峡谷边缘算起,就叫怒江72拐。
在垭口看到的180度大转弯实际上是怒江72拐中最好走的几个拐,高处的弯道很长,山坡还不算陡。越到峡谷下面山坡越陡,道路的弯道越短,不停歇地拐弯让人头脑发昏。
下了一层又一层,有一种没完没了到不了头的感觉。

我们运气好,天气不错,路上车也少。只要自己把握节奏,耐得住性子,相信总会到头,就没什么问题。
有人在这里遇到雨雪和塌方,有人遇到堵车,有人被不讲礼貌的司机催促夹击,高反加害恐惧,几乎要崩溃。最惨的是不小心翻下悬崖魂断怒江。
终于到了怒江谷底,远处的高山都看不见了,眼前是另一番景色。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盘旋向下,下降了2000米的垂直高度。有人说72拐,99拐都是一个概数,他们实际数了有130多个拐。
过了怒江72拐,前方应该没有什么更高难度的高山深谷的天堑了。
奔腾向南的怒江
下游1000多公里有杭瑞高速云南境内的怒江大桥。从云南走丙察察入藏就是在这里与318汇合的。
经过怒江上的一座纲索公路桥
它似曾相似,原来很像云南的怒江惠通桥。我们停车上桥观看。
找出2016年在云南的怒江惠通桥头的照片
怒江上惠通桥是抗战公路滇缅公路的英雄桥,日军对惠通桥共出动飞机168架次轰炸,投弹4000余枚。守桥员工和部队在日寇每次轰炸后均立即突击抢修,保证了惠通桥的畅通。
1942年5月4日,日军占据怒江西岸的松山,快速部队
2000
余人先于中国军抵达惠通桥西岸,占领高地。为防止远征军炸桥,部分日军化装成平民,蒙混过桥。由于桥上秩序混乱,守桥官兵与过桥人员发生冲突,混入的日军误以为身份暴露,遂向桥头开枪扫射,敌战车也向惠通桥快速驶来,欲图强行过桥。千钧一发之际,工兵营长果断下令点火引爆炸药,桥面大部坠入江中,日军东进计划也就此破灭。日军再也没能跨过怒江,与中国军队隔江对峙。
惠通桥和眼前这座钢索桥,相距1000多公里,怒江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体会在时空穿越的感觉也是旅行的一大乐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