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情感原创 |
分类: 有时涂鸦 |
(图片摄影:谢罡)
文|缎苏
不会走路,随时带着呼吸机,吃食是用管子直接送进去,每一次抢救都遭受很多痛苦,没有疯跑过欢奔过,连咳嗽都不能,因为会要了命。
这就是那个叫朱莉安娜的美国小女孩的日常。
她5岁。未来,一生一世,她只能如此,不,比这还要糟,因为有可能变成植物人。
5岁的她做了死亡决定,选择结束这一切。
这个新闻看得泪奔。照片上的小女孩,大眼睛明亮,虽然呼吸机遮住了大半张脸,却看得出笑靥如花。那种样子,淡定得令人心碎。
生的话题,往往欢乐。死的话题,常常悲怆。
然而都是人迈不过去的现实。即使畏惧、逃避、绝口不提,依然存在。
脑海里跳出一句话:有尊严地死去。一个5
岁的小孩子,竟然有这种魄力。这才是心碎的泪点。
觉得这未尝不是好。“无力”其实太容易让人绝望了。
平日里听到看到过这一幕幕。老得走路颤巍巍的。患了阿尔默海茨症的。躺在床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想到吃喝拉撒要依靠别人,或者找不到回家的路连至亲至爱都认不出来,顿时有悲从心起的感觉。
这就是无能为力。如果面对这样的局面,留着生命还是保持尊严,这真是一个可怕的选择题。
电影《被偷走的那五年》结尾,女主人公脖子以下全瘫痪,她用眼神祈求男主人公帮她结束生命。
至今我不明白,到底她如愿了没有。也不想再看一遍去求证。
无论哪一种结局,都过于残酷。
十几岁时的某个夜晚,看着满天繁星,第一次想到人的生与死,忍不住流下眼泪。对生命的意义充满了迷茫和不解。然后寻求答案,自己给自己鼓励,写下惆怅却有希望的文字。
满以为看开了。也以为逐渐地成长会看淡了。却发现更不能。
那些走着走着就离开的亲人。
那些以为一辈子都看得到的面孔。
那些生生死死。
怎么可能轻易在心头放下?
前几天也和好友讨论起这个问题,又陷入年少时的混沌中,无力感让人一次次怀疑人类这个物种存在于世的意义。
依然是那样的情景,想到情绪低落,而身边熙熙攘攘的人群,你不知道哪个身影背后藏着悲或无力。
然而,还是那些无忧无虑鲜活年轻的面容夺人眼目。
年轻鲜活仿佛让苦痛和悲伤都远远避开。没心没肺的谈天,没心没肺的喜悦。
看着也不由微笑,有那么多那么好的人和物。
活着,不就是要感受这些吗?看不开也罢,没看淡也罢。
看那个我喜欢的妹妹写的文字,她常年被病缠绕,但我看到的都是她的热爱。她说:活着,真好!
是呀,活着,有那么多美景美食,还有那么多美好的人和物。伴随着痛苦而来的,其实总有快乐。
像废墟里会长出小花,枯掉的老树发出新叶,石头里没准真的蹦出个孙猴子。
所以,小朱莉安娜,虽然可以理解这样的选择,但我多希望她还活着。
活着感受痛苦,却也才能感受爱和温暖。
反正所有人都一样,都要由生入死,那么,不管病痛,不管灾难,不管成败,亲们,都竭力地活久一点,再久一点!
活到一百岁就是老妖怪,你要不要试一试?
(原创文字,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