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雨中的坝美(上)

标签:
杂谈坝美世外桃源 |
分类: 静止的回声 |
(我太懒了,十一去的,才随便整理了一下)
坝美离我很近,就在我成长的小城不远处,几十公里。我却是工作以后才听说了。它是如此让人惊艳,很多人说,它就是传说中的世外桃源。真正的“世外桃源”的确应该如此,就在咫尺间,但你不知道。因为它是秘密的,与世无争的,妙不可言的。
当它被世人知道时,那个关于世外桃源的想象真的就成了一个梦。靠近它,其实等于打破了传说。也许因为有了这个想法,去过很多次,每次都没有别人说的失望。
十一那天,陪着阿姨、姨夫又去了一趟。他们还拐带着从北京远道而来的朋友柯姨。53岁的柯姨看上去跟年龄不像,非常年轻,精神气色都很好。柯姨第一次来云南。我们一见如故,成了忘年交。一路上,柯姨都拉着我的手,让我现在回想还感觉暖暖的。
好旅伴其实比好风景更重要。虽然下着雨,但大家都兴致勃勃。
细雨把青山绿树清洗得更青翠。在法利村下车。因为下雨,还多享受了一项额外的服务,从景区口就可以坐马车到洞口。让我很惋惜的是,竟然弄了很多人工风景,比如草坪,比如草坪中蜿蜒的水泥路。
路的尽头就是洞口,仿佛鲸鱼的嘴巴,黑乎乎,向外吐出寒气。这个洞好像是叫出水洞。
上船进洞。这一段是我最喜欢的。慢慢就进入了黑暗,所有关于尘世的声音和故事好象都被挡在了洞外。
自自然然全身心放松。
好象变成了一片树叶,轻飘飘地浮在水面上。
忘记了时间……
突然有一缕光透进。
看出来石像的模样吗?
观音。
可惜我拍得不好,没拍出神韵。
天洞会遇到三处。
但这个叫“观音望月”的石像,很快就闪过。虽然船依然走得不急不缓。
日复一日,这里的村民都穿梭在这条水路上,生活、生产、运输……窄窄的猪槽船曾经是唯一的交通工具。现在换了抹了绿漆的木船。从前只要有盐,村民们就可以无视外界的一切。他们不需要灯红酒绿,亦不懂纸醉金迷,他们只是那么辛苦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体味一种平淡又满意的丰衣足食。
沉醉了许久,眼前豁然开朗,大片的光照进来,看见了洞的出口。
洞口处有壮族妇女在唱歌。我们就在她们依依呀呀婉转的壮歌中,离开了出水洞。
路边不远处的田间,这座单独的小山,因为形状神似,被称作“太师椅”,是当地的神山。凡村中大事都要上去祭祀,但男人能去,女人不能去。
云南很多村子都有的“猴爬岩”,名字一样,但各有各的形态和险峻。据说会有猴子在上面攀爬。我来过那么多次,从未见到过。
坝美村的标志,大榕树。人们喜欢在这里乘凉、聊天。因为雨,我第一次看见树盖下面空无一人。
多么古老的树。
裸露的根交错盘踞,象瀑布一样倾泻下来。那是历经漫长岁月的脉络。
每次都会被这一幕打动。
觉得面对时间的长河,人常常不知所措,而树如此从容。
中午,在坝美村吃饭,真正的农家乐。村民家自己做的豆腐,非常嫩滑,很好吃,一点点酸味都没有。
土鸡。
红薯藤。就种在院子里。当时我问一个过路的小伙子,这是什么?他说不知道,反正可以吃。给猪吃的,人也吃。猪吃人吃都一样。听得我忍不住大笑。
一桌子的琳琅满目。
村里到处是树。
树在房子间。
房屋在树林中。
看见藤缠树。已经分不清哪里是藤,哪里是树干,纠缠着。
慢慢地离开坝美村。
又到了河边。回头看去,绿树稠密,河水蜿蜒在淌,坝美村已经看不见了。仿佛我们从没惊扰过一样。
下着雨,游客很少。青山绿水,似乎都成了我们独享的。
这一段行程,柯姨的红衣服始终给我的镜头留下一种意境:万绿丛中一点红。感觉一切都更加鲜活起来。
慢慢的,又到了丛林深处。在那绿树成荫的遮挡之下,又有洞口掩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