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7日——看《蜗居》里的众生相
(2009-12-17 14:40:58)
标签:
蜗居杂谈 |
分类: 缎苏点滴 |
做事经常慢一拍。《蜗居》热播时我在看《潜伏》和《顺溜》,等评论的热潮呼啸而过,我才开始慢悠悠看它。
看了头两集,我完全被海萍的虚荣和攀比吓坏了,实在没好奇继续看。又隔了很多天,才终于一鼓作气地去看,其实,我完全是在给自己一个不看英语单词的理由。
整个故事里,我最不喜欢的就是海萍。珺珺MM评价得很有道理,她虚荣却还假装清高。她把一家人搞得鸡犬不宁。当然,也不能说她向往美好的生活有错,错的是她把生活的美好全都寄托在一套房子上了。为了这套房子,她所有的缺点毛病自私暴露得一览无遗。她的亮点在我看来有两处,第一是抵制加班臭骂了经理一顿,很解气,代价也不小。第二是她当中文教师时的认真,包括与小鬼子妈妈争锋相对不惜丢掉这份工资。海萍代表着一个群体,为了理想为了生活更好要在城市里扎根,却又因为现实的残酷在一次次磨砺中丧失了理想只剩下奔波。剧中的海萍还算幸运,最终明白什么适合自己,最终实现了很大的一个理想。不过,这份实现背后还是太血淋淋了。
海藻其实比海萍单纯很多也理想化很多。她太依赖姐姐,她也明白这点,所以后来她努力做一切来回报姐姐给过她的依靠。对于她这点,我很欣赏,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人就该如此。只是,她的愿望超过了她的能力范围。投入宋的怀抱对她来说是一个意外。抗拒和挣扎最后还是抵挡不住诱惑。物质的诱惑,有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力量太强大。剧中借人物的嘴巴说了,如果宋不是有权有势,海藻会爱上他吗?海藻最纯粹的爱情,其实是给了小贝的。画外音说得太对了,堕落实在是太容易。看着她的变化,我脑海里一直跳出的一句话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小贝,我比较喜欢饰演他的文章,长相太俊俏了,比女孩子还好看。所以,从他黯然离开后再也不出现于镜头中我深感惋惜。但是,去掉长相上的好感,这个人物其实我也不大喜欢。他不能说不好,热情阳光对海藻知冷知热。海藻跟他在一起快乐开心充满欢歌笑语。当然,有个条件,要在现世安稳的基础上。遇到大事,小贝还是做不到挺身而出。6万块,小贝就忘记刚刚才说过的“我的就是你的”这类甜言蜜语了。如果小贝只有6000块的积蓄,我相信他会毫不犹豫贡献出来。所以,献出所有和献出所有,字面一样,但具体到数字上那就是大相径庭的。这个世界,又有几个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毫无保留呢?
苏淳,是个可怜的家伙,他恐怕是现实社会里最普遍那群的缩影。他崇尚美好,所以为了爱情跟从海萍停留在大都市。他又甘于平凡,所以成了海萍眼中的窝囊废。他也有男人气概,所以想着办法赚点外快。他还有点小家子气,所以买礼物只买自己父母的。他是放入人群中就找不到的那种。曾经也优秀出色和踌躇满志,但在现实中逐渐平凡平庸。
宋思明,之所以最后说他,是因为在整个剧中,他是最复杂的。这个演员太眼熟了,很奇怪为什么让他来演。他的演技一成不变。演警察,演公安局长,演黑社会老大,演普通一员,包括演蜗居里的宋,都完全是相同的腔调相同的表情。说回人物本身,宋的复杂在于他的阅历和年龄。他是另一个群体的缩影。他的贪让人憎恨,他对妻子的关心体贴让人怀疑,他对情人的掏心掏肺又让人有些感动。看着他为海藻的疯狂却令人感觉到岁月的可怕。多年以前,他是不是也这样疯狂地爱上他的女同学,或者他的妻子呢?婚姻,真的磨砺去所有的激情与爱,只剩下责任这个空洞的壳吗?他最后死去的结局是一种幸运,不但逃脱了法律的惩罚,而且也不用面临情感的多重煎熬。
蜗居,看得人内心沉重。关于它的若干都不想重复。一直贯穿始终的是我的一种感叹,没有钱生活在大都市实在实在太难太可怜了,小人物生活在我们的小城市是多么多么美好和幸福啊。至少,只要肯坚持,还能够保持着理想满足地生活。
ps:看《蜗居》的过程中插看了《2012》,不能不对比一下,虽然是商业大片,人家美国整天关注的是人类生存常常把自己当作拯救全球的救世主,而咱们整天忧心的就是生计生活。都是社会问题现实问题,可这角度和高度就是不一样。
看了头两集,我完全被海萍的虚荣和攀比吓坏了,实在没好奇继续看。又隔了很多天,才终于一鼓作气地去看,其实,我完全是在给自己一个不看英语单词的理由。
整个故事里,我最不喜欢的就是海萍。珺珺MM评价得很有道理,她虚荣却还假装清高。她把一家人搞得鸡犬不宁。当然,也不能说她向往美好的生活有错,错的是她把生活的美好全都寄托在一套房子上了。为了这套房子,她所有的缺点毛病自私暴露得一览无遗。她的亮点在我看来有两处,第一是抵制加班臭骂了经理一顿,很解气,代价也不小。第二是她当中文教师时的认真,包括与小鬼子妈妈争锋相对不惜丢掉这份工资。海萍代表着一个群体,为了理想为了生活更好要在城市里扎根,却又因为现实的残酷在一次次磨砺中丧失了理想只剩下奔波。剧中的海萍还算幸运,最终明白什么适合自己,最终实现了很大的一个理想。不过,这份实现背后还是太血淋淋了。
海藻其实比海萍单纯很多也理想化很多。她太依赖姐姐,她也明白这点,所以后来她努力做一切来回报姐姐给过她的依靠。对于她这点,我很欣赏,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人就该如此。只是,她的愿望超过了她的能力范围。投入宋的怀抱对她来说是一个意外。抗拒和挣扎最后还是抵挡不住诱惑。物质的诱惑,有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力量太强大。剧中借人物的嘴巴说了,如果宋不是有权有势,海藻会爱上他吗?海藻最纯粹的爱情,其实是给了小贝的。画外音说得太对了,堕落实在是太容易。看着她的变化,我脑海里一直跳出的一句话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小贝,我比较喜欢饰演他的文章,长相太俊俏了,比女孩子还好看。所以,从他黯然离开后再也不出现于镜头中我深感惋惜。但是,去掉长相上的好感,这个人物其实我也不大喜欢。他不能说不好,热情阳光对海藻知冷知热。海藻跟他在一起快乐开心充满欢歌笑语。当然,有个条件,要在现世安稳的基础上。遇到大事,小贝还是做不到挺身而出。6万块,小贝就忘记刚刚才说过的“我的就是你的”这类甜言蜜语了。如果小贝只有6000块的积蓄,我相信他会毫不犹豫贡献出来。所以,献出所有和献出所有,字面一样,但具体到数字上那就是大相径庭的。这个世界,又有几个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毫无保留呢?
苏淳,是个可怜的家伙,他恐怕是现实社会里最普遍那群的缩影。他崇尚美好,所以为了爱情跟从海萍停留在大都市。他又甘于平凡,所以成了海萍眼中的窝囊废。他也有男人气概,所以想着办法赚点外快。他还有点小家子气,所以买礼物只买自己父母的。他是放入人群中就找不到的那种。曾经也优秀出色和踌躇满志,但在现实中逐渐平凡平庸。
宋思明,之所以最后说他,是因为在整个剧中,他是最复杂的。这个演员太眼熟了,很奇怪为什么让他来演。他的演技一成不变。演警察,演公安局长,演黑社会老大,演普通一员,包括演蜗居里的宋,都完全是相同的腔调相同的表情。说回人物本身,宋的复杂在于他的阅历和年龄。他是另一个群体的缩影。他的贪让人憎恨,他对妻子的关心体贴让人怀疑,他对情人的掏心掏肺又让人有些感动。看着他为海藻的疯狂却令人感觉到岁月的可怕。多年以前,他是不是也这样疯狂地爱上他的女同学,或者他的妻子呢?婚姻,真的磨砺去所有的激情与爱,只剩下责任这个空洞的壳吗?他最后死去的结局是一种幸运,不但逃脱了法律的惩罚,而且也不用面临情感的多重煎熬。
蜗居,看得人内心沉重。关于它的若干都不想重复。一直贯穿始终的是我的一种感叹,没有钱生活在大都市实在实在太难太可怜了,小人物生活在我们的小城市是多么多么美好和幸福啊。至少,只要肯坚持,还能够保持着理想满足地生活。
ps:看《蜗居》的过程中插看了《2012》,不能不对比一下,虽然是商业大片,人家美国整天关注的是人类生存常常把自己当作拯救全球的救世主,而咱们整天忧心的就是生计生活。都是社会问题现实问题,可这角度和高度就是不一样。
前一篇:最近小琐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