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到德钦,寻找不老的传说

(2006-05-27 18:06:54)
分类: 静止的回声
 
 
到德钦,寻找不老的传说
 
 
 
到德钦,寻找不老的传说

文/缎苏
摄影/Harvey

      
梅里雪山是云南最壮观的雪山山脉,主峰卡瓦格博峰位居藏区八大神山之首。藏文经典中称其为“绒赞卡瓦格博”,汉语意为“河谷地带险峻雄伟的白雪山峰”。
                                                                                                                  ------题记
 
大学毕业,同窗樱桃给我留言:“来我的家乡,来看童年的青草地,来和我们玩雪球,打雪仗。”她的家乡就是德钦,那里有著名的梅里雪山。

 
在滇藏川青等地的藏族人意识里,不朝拜梅里雪山,死后就没有好归宿。我一直记得樱桃在梅里雪山脚下的照片,她穿着好看的藏族服饰,背后是清远澄净的蓝天,映衬着高洁雄奇的雪峰,有很多人载歌载舞,她的笑脸泛着美丽而神奇的红晕。从此,德钦,那个遥远的地方,梅里,那座神秘的雪山,就成了我心底仿佛不可触摸到的传说。

 
[一]

 
从中甸到德钦,我们包了一辆昌河微型车。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450元敲定。我们拖着才经受了从昆明到中甸夜间长途跋涉的身躯,挤进了车里。“我们”是两群人汇合的,早在网络上就联系好了。说“挤”,是因为六个人再加上几个硕大无比的登山包,哇!一辆车被塞得满满的。

 
路上的风景,说不出的清秀和安静,不过也还没显示出什么藏家风情,反倒是我们的笑语在风里飞扬。年长的司机掩不住笑意:“你们这几个人啊,真是好玩!”

 
不知道走了多久,车一个急转弯,一幅美丽的雪山图画猛地跃入我眼帘。天那!不是画,是真的!没有什么预兆,没有什么铺垫和过渡,它好像是突然冒出来的,于转弯处就那么一下横亘在面前,有着触目惊心的美丽!我被震撼得呆了。半晌,我才激动地叫起来:“雪山!雪山!白马雪山!”

 
我们纷纷下车。虽然我知道我的傻瓜相机拍不出好的效果,可我还是忍不住换着角度狂拍一气。

 
看过青海的雪山,也到过丽江玉龙雪山,可是,再没有一刻会像看见白马雪山那样震撼人心,也许是因为她出现得太突然吧。而我,也同样沉默地看它,看它的泪滴和热情经过千年凝固成雪成冰的美丽。

[二]

 
我们是下午才开始出发去明永村的。

 
明永村就坐落在梅里雪山的脚下。我们坐的是一辆破旧的中巴车。上面除了我们六个,其余的都是沿途村寨的村民。

 
还在路上,我们远远就看见了梅里雪山。梅里雪山不像白马雪山那样很突然地出现,它是很早就浮现在天边,一动不动。我们的车一直在向着它前行,可是好像一直都没靠近它一步。它仿佛是悬挂在空中的一件雕塑。

 
这座神秘的山,这座藏族人民心中不可侵犯的圣山!

 
后来,我们才知道,梅里雪山只是庞大雪山山脉的一部分。整个雪山体系分为三段,北部是梅里雪山,中间是太子雪山,南面是碧落雪山。其中,以中和北两段的最为著名。
第二天,我们准备了简单的行囊,开始去爬山。

 
沿途中,碰见无数骑马的游客。他们总是先惊愕地愣一下,然后露出赞赏的微笑。有人给我们鼓励,有人帮我们加油,最好笑的是有人居然对着我们说了两个字:“强壮!”我们互相看看彼此娇小的身躯,差点就笑翻了。

 
当我们爬上莲花寺,有一种快乐迫不及待地需要释放出来。寺院、洗过一样的蓝天、穿着大红直裰的喇嘛,还有眼前闪闪发光的冰川,我们好像不在人间了。

 
已经是海拔三千多的山峰上了。雪山变得清晰和仿佛可以接近。可是,我知道,它还是无法触摸的。据说,有缘的人才可以看见梅里雪山的全貌。我们是缘浅的人,坐了很久,也只等到主峰一个淡淡的轮廓显现。

 
后来,我们看见了冰崩。我们正凝神看着云雾的轻歌曼舞,突然巨响轰鸣起来。我们以为是炮声,转而明白是冰崩了。不知,是谁触犯了什么引发它的怒火,也或者,它用它的方式欢呼着迎接我们。我们就傻傻地盯着一块有裂缝的巨大的冰,等待着,看它会不会在我们眼前断裂开来飞散而下……

[三]

 
我们走的是一条和绝大多数游客不一样的路程。

 
从明永冰川回来,我们踏上了德钦到茨中的路途。包下一辆农用小货车。我们六个人和那一堆行李全被丢到车厢上。路上的恐惧和刺激让我们胆战心惊。从车上望去,湍急的澜沧江变得只有一线宽,而司机狂奔的速度在“Z”字型的弯道上让我们随时面临被甩出车厢的危险。而路上的风景也美得令人目不暇接。深深的峡谷,巍峨的高山,有着裙裾般折痕的山脉,还有浮动在山腰的云彩,真是美不胜收。我们一边害怕地闭上眼睛,一边又禁受不住诱惑地睁开眼睛。

 
下到江边,车到站停靠。我们手脚发软地走到大桥上面,活动了几下,感觉身上的零件都很安好,才长呼一声:“好美的风景啊!”

 
茨中村坐落在江边,被层层叠叠的金色梯田包围着。和其他小村庄不同的是,茨中有一座法国人修建的教堂。村里,130户人家就有82户是天主教徒,其他剩下的分别信仰藏传佛教和东巴教。

 
茨中教堂始建于1875年,现在看到的是1905年恢复修建的,墙上的壁画有些被覆盖了,实在可惜。整个教堂面积不大,但自有一种庄严和肃穆的气势。进教堂的扇形门上,用拉丁文、藏文和汉文写着:“我们希望天下所有人来到这里(天主身旁)”。当我爬上教堂的顶层第七楼,看着依山傍水的村寨,想着来时一路上的惊险和颠簸,不禁感叹那些传教士的辛劳和执着。

 
晚上我们就投宿在守教堂的刘文增老人家里。他用法国教父传来的秘方酿制的葡萄酒,纯正甘醇,小小一口,便颊齿留香。夜晚,坐在小院里,听刘老师拉着手风琴弹起三弦,几日的奔波在这份的悠闲和愉悦中淡去。

 
茨中,真是一个富足而与世无争的村落。我们都在刘老师的留言簿上留了话。我写下:“我在茨中停留一夜,茨中将在我心中停留一生。”

[四]

 
晨曦微启的时候我们告别了茨中。

 
往潍西的路况好了很多。维西是迪庆州的三个县之一,也是我们的最后一站。我们睡睡醒醒,看见窗外不再是崇山峻岭,而是大片大片连在一起的金黄稻田。一踏进县城,看见的居然是一条泥巴大街,没有车,到处是土堆。我们惊异了数秒,随即大笑。大家开起了玩笑:“据报道,潍西县城下埋着一个巨型宝藏,现在全民动员正在开始挖宝藏活动。”

 
潍西的兰花也很出名,走在街上,时不时都会碰上有人拿着嫩嫩的像韭菜叶子一样的幼苗在卖。街上的四周都有了一股清幽的兰草的香味。

 
翌日坐上车,看着越来越远的潍西,忽然安静了下来,好像是灵魂走过时敛声静气的洗礼。我也知道,总有一天,我还会再来,来看“河谷地带险峻雄伟的白雪山峰”,继续寻找那些散落的不老的美丽传说。
 
到德钦,寻找不老的传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06年5月26日
后一篇:2006年5月27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