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渊洁、皮皮鲁和袁猎猎
文/缎苏
去年在《读者》上看到介绍,说郑渊洁难以接受学校教育方式,让他的孩子郑亚旗退学,他自己把若干教材编写成童话,教育儿子。实话说,这个情景是很让人羡慕的。要知道,小学中学时对郑渊洁的童话都挺迷恋的。所以,对他编写的那套教材就有了很强烈的好奇心。
在我印象里,郑渊洁这个童话大王是很低调很执着于写童话的。我记得他有一句话,大概意思是每个人都有潜力,但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现,比如他,是很久以后才发现自己有写童话的潜力。可以说,那时他给很多小孩开启了一扇新奇的大门。小孩调皮聪明爱玩才对。学生可以不上学,但一定要掌握知识。当然,最神奇的还是他丰富想象里的世界,无论罐头小人,开飞机坦克的老鼠,还是魔方大厦,用引人入胜令人如饥似渴等等来形容绝对不为过。
我有个小学同学,男生,就超喜欢郑渊洁,每期《童话大王》都有,我还蹭了不少看呢。直到工作后,偶尔聚会,他还偶尔说起。
那时的郑渊洁意气风发,片片看上去亲切和气。
不过人老了名气大了,可能就开始有了些奇怪的思想。比如郑渊洁现在就特别爱鼓吹自己是个文盲。听一次不以为然,听第二次还是不以为然,可听多了就觉得别扭。诚然,中国的教育确实存在很多问题,衡量成材与否也不科学,但没有文化值得骄傲吗?更何况,他也说了文凭和知识不可划等号。那么,老拿自己小学没毕业来宣传有什么意思?表明聪明过人?表明能力超人?
我看到《皮皮鲁和419宗犯罪》时是非常激动的。因为早知道,这是他给自己儿子编写的法律教材。我一口气看完了。一口气,是因为有充足的时间,周末,安静的书吧里。再一个是,郑渊洁的想象依旧很吸引人。从法律启蒙教育来看,这果然是本好书,生动,把枯燥的概念简单通俗化。不过童话毕竟是童话,想象毕竟是想象,对刑法的介绍也仅仅是肤浅的介绍,事实上,生活远比这个复杂,也没有几桩可以轻而易举就对号入座。甚至,某些理解,还缺乏足够的准确性。
不过,给孩子看,也刚刚好。至少教育孩子懂得哪些是犯罪哪些是不该做的。每宗案子最后,都留一个地方给皮皮鲁提出忠告,为了大家幸福,请远离犯罪。
但是,如果要精通法律,要真正有能力办理419宗不同的犯罪,没办法,估计还是要上学,然后实践。
可以发动细菌迅速发现犯罪的袁猎猎很可爱也很神奇。我赶紧又看了《皮皮鲁和病菌大王》。这一部就跟以往的很多部郑氏童话一样引人入胜了。也是一口气看完。这次的一口气,完全是因为好看,有吸引力。首先,它奇妙。想想看,一个叫袁猎猎的病菌大王,带领若干肉眼看不到的细菌病菌,把人类世界弄得天翻地覆。再次,它符合了人们的美好想象,闹得天翻地覆的病菌原来是在帮助人们惩治贪官,而没有贪官的世界是人民所期望的。故事里,正义总是战胜邪恶,好人总是多数并且紧密联合在一起。
不能计较它脱离实际,也不能计较作者对办案的外行,毕竟它是想象是童话。现在,又好看又轻松而且还有教育意义的书并不多了。
如果郑渊洁不那么自恋自大,看看,书里多次提到郑渊洁怎么说,主人公怎么喜爱郑渊洁童话,如果郑渊洁不那么极端的讽刺学校,可能童话会写得更好。偶尔极端无所谓,太偏执了就没劲。有时候,做作就是这么造出来的。
但总而言之,郑渊洁算是好同志,他给我们编写了那么多的童话,他在童话里一直告诉我们,美好的东西一直存在,并且不可战胜。世界上的所有生物都要友好相处,这恐怕很早的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雏形吧。哈!
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郑渊洁童话。准备继续把《皮皮鲁总动员》系列看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