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报最近做了个关于国内旅行书籍市场板块的采访,摘取有关我的部分,张贴如下:
“中信在2009年前,只是零星地做过一些旅游书,直到2009年以后,才开始大规模地做这方面的内容。”李静媛是中信出版社第五分社社长,她说的中信在2009年所受触动,很可能就是孙东纯《迟到的间隔年》一书带来的影响。事实上,与《背包十年》相比,以主题旅行为内容的《迟到的间隔年》更能代表日后中信所做的一系列畅销书的特点。这本书也让“间隔年”(G apY ear)概念开始广为人知。
孙东纯一开始对“间隔年”这个概念也是一无所知。“直到我2006年6月在柬埔寨的一次旅行,当时遇到一个英国姑娘,她已经旅行了两年多,我发现她每天都会去一个叫‘灯塔计划’的N G O工作。”这让孙东纯非常意外,为什么一个旅行者还会要上班,于是决定去一探究竟。
“我在那里只停留了一天,却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思考交流,应当如何给孩子们建设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打断日常工作、生活的惯性,寻找新的生活方式,这种旅游是中国的年轻人很少经历的。孙东纯说,这是他第一次见识到“间隔年”的魅力。
回到国内后,孙东纯开始更深入地了解“间隔年”。当年12月,他决定前往印度做义工,当时计划是请假3个月,但最终没想到却走了3年。
这3年里,孙东纯一路走过东南亚,最终如愿在印度做义工,经巴基斯坦,取道新疆、西藏回国。在此期间,他还遇到了自己现在的妻子。
2008年1月,孙东纯回国后,开始在天涯论坛旅行版记叙自己的故事。
“我很难在路上写文章,往往只是记下一些很简短的关键词。回来后,根据这些关键词,一次性连贯地把整个故事都写下来。”孙东纯说,他对攻略类的信息一点也不留意,那样的东西网上非常多,他在意的是跟别人分享自己亲身的体验和感悟,这也是他最大的写作目的。
跟博客写作不同,在天涯上发长帖,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与网友互动频繁。这种交流,对孙东纯的写作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网友的反应都是最直接的,有时遇到自己特别有感触的地方,我会写得特别冗长,这时候有些网友就会提醒我,这样我也会有意做一些修正。”但是孙东纯也发现,网友最关心的似乎却是他在印度的爱情故事,最后他不得不增加了一些这方面的内容。
“除此之外,网友们还比较感兴趣的就是主题旅行,特别是‘间隔年’。”孙东纯甚至被人称为是“中国间隔年第一人”。“是不是第一人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我这个帖子出来后,引起很多人,包括媒体对‘间隔年’这个概念的兴趣。在‘间隔年’之后,慢慢主题旅行开始流行起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
一直到2009年1月,孙东纯才真正完成这个长帖。但在此之前,就已经逐渐有出版社找到他,希望能将他的故事结集成书。
“来找我的出版社还不止一个,我非常惊喜,我一些朋友的旅行书,不仅是自费出版,还得给旅行社适当的费用。”孙东纯最终选择了一家图书出版商。这家出版商最终与中信出版社合作。
但是一开始,出版商和出版社都对孙东纯提出的“间隔年”概念并不感兴趣。“他们提供了一百多个书名给我选择,有的想突出爱情的,譬如‘牵手’、‘还情’、‘在路上’之类,非常恶心。最后是我说服了他们,还是按照原来的名字出来,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间隔年概念。”孙东纯说。
2009年9月,《迟到的间隔年》出版,到目前为止已加印了十余次,总销量有十多万册。
不过,《迟到的间隔年》确实也为中信出版社开辟了一种新模式。“中信出版社在进入旅游出版物市场后,引入了一系列他们在做财经类图书的经验,其中最有特点的就是标题,他们的标题往往非常长,会提供某个概念或者某种情怀,一下就能抓住读者。”厦门谷声图书工作室编辑向雯说。
在《迟到的间隔年》和《背包十年》之后,在李静媛的主持下,中信出版社先后又出版了谷岳和刘畅的《一路向南》、吴非的《打工旅行:一年实现一个梦》,这些书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也大多难以超越《背包十年》的巅峰状态。
“现在国内的旅游书市场基本已经饱和了。”李静媛说,《背包十年》成功后,引起国内众多出版社跟风出版,现在无论是间隔年,还是打工旅行,随便一搜就有好几本,有点泛滥的节奏了。“所以我们现在特别谨慎,如果不是特别有意思的主题,我们一般都不做。”李静媛说,很多国内出版社在经历前两年的疯狂之后,大多也早已经退出了这块市场。
相较于出版社编辑的悲观,现在长居日本的孙东纯倒觉得中国的旅游出版物市场还有很大空间可挖掘。
“现在有更多人能够出国之后,所以会有更多这种类型的书出现。”在孙东纯看来,虽然,不要看现在东南亚似乎成了中国人的后花园,但除了泰国清迈、尼泊尔的加德满都和刚流行起来的土耳其,在其他地方,中国人的面孔都非常少见。“在旅行这个市场,中国人只能够说刚刚起步,远不如日本和韩国。”
而到现在,这两个国家的旅行出版物也尚未说完全饱和。“以日本为例,从1970年代《深夜快车》之后,也出现了大量旅游文学作品。”不过日本旅游出版物与国内的内容却完全不同,“他们也不需要推什么主题,有时就是很简单的,一个人在一个或者两三个城市住三个月,但非常有深度且具有诚意。”
“相较之下,国内的旅游出版物显得太过浮躁了,蜂拥而上、互相模仿,“什么内容都没有,整天就在跟大家说你走了多少国家,去了哪个地方,吃了什么东西,遇到什么人。实际却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
“我在写《迟到的间隔年》时,就是单纯想要与人分享,既不希望去掩饰什么东西,也没有刻意在宣传间隔年的概念,我只是简简单单地在说自己的故事,只有你的故事、经历才是真正独一无二的。”孙东纯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