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人类的这个地球

标签:
旅行电影天地玄黄baraka杂谈 |
分类: 旅行电影 |
喜欢旅行,也就自然特别关注与旅行相关的纪录片,在这些与旅行相关的纪录片里头,《baraka》(中文似乎叫《天地玄黄》)这是一部让我经常回味起来的影片。
电影动画是由一个个场景组成,视觉效果好的电影犹如将一张张优秀照片作品串联的综合艺术。而对我而言,《baraka》毫无疑问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当然, 它非但充满视觉冲击力,更是将地球、环境、人类、战争、资源、文化、信仰等等因素糅合得颇为到位的片子。
我们的这个世界很大,一部无论什么样载体的艺术作品我想都不可能将其诠释。本片出现的24个世界各大洲的国家,已经让人如此震撼,剩下的100多个呢?
且就勉为其难称人类为这个地球的主宰者,而真正珍视、了解、热爱并且保护它的,又有几人?
这部影片在刚推出时评价极高,被一些疯狂的影评家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纪录片”。这部电影以地球与人类的进化,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题材,自始至终没有 一句对白。面前的景色究竟来自何方,完全靠观众自己揣摩。
据称, 导演Ron Fricke为了拍摄这部电影,带着三人拍摄小组,花费14个月,走遍了六大洲的24个国家。共耗费四百万美元。对于这部无需支付演员的高额出场费的电影 来说,投资是相当可观的。如此高投入的另一个原因是拍摄器材:它使用昂贵的TODD-AQ 70毫米格式。同时,本片的音乐效果极为优秀,为你带来不可多得的视觉和听觉双重震撼。
Baraka中的场景,是任何一个摄影师都梦 寐以求的。前一分钟你还在为短尾猿那极似人类的脸而浮想联翩,后一分钟就来到了日本积雪的富士山;来不及细味印度恒河边的火葬仪式,又在叙利亚寺庙前徘徊 驻足。这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电影,因为其中的内容如此丰富,浮光掠影的浏览根本无法完全吸收。
除了风景之外,导演还利用电脑程控技 术,拍摄了大量延时镜头,以反映曼哈顿和东京街头的繁忙场景。这固然是动态影片的特点,但是静态照片摄影师能不能考虑使用延时曝光效果来表达一些忙碌的景 象呢?
随这部电影上市的还有一本精美的画册,详细的记录了电影拍摄的种种有趣的经历。同时附有大量的彩色和黑白照片。
正如这部电影颇为怪诞的片名一样,这是一部献给所有懂 得,并愿意欣赏视觉艺术的人士的杰作。
以地球与人类的进化,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题材的纪录片。导演走遍全球二十四国拍摄,全片只有音乐 与影像,并无对白,效果绝对震撼。
电影动画是由一个个场景组成,视觉效果好的电影犹如将一张张优秀照片作品串联的综合艺术。而对我而言,《baraka》毫无疑问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当然, 它非但充满视觉冲击力,更是将地球、环境、人类、战争、资源、文化、信仰等等因素糅合得颇为到位的片子。
我们的这个世界很大,一部无论什么样载体的艺术作品我想都不可能将其诠释。本片出现的24个世界各大洲的国家,已经让人如此震撼,剩下的100多个呢?
且就勉为其难称人类为这个地球的主宰者,而真正珍视、了解、热爱并且保护它的,又有几人?
《baraka》的海报
以下为此片的一些网评(非本人原创):这部影片在刚推出时评价极高,被一些疯狂的影评家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纪录片”。这部电影以地球与人类的进化,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题材,自始至终没有 一句对白。面前的景色究竟来自何方,完全靠观众自己揣摩。
据称, 导演Ron Fricke为了拍摄这部电影,带着三人拍摄小组,花费14个月,走遍了六大洲的24个国家。共耗费四百万美元。对于这部无需支付演员的高额出场费的电影 来说,投资是相当可观的。如此高投入的另一个原因是拍摄器材:它使用昂贵的TODD-AQ 70毫米格式。同时,本片的音乐效果极为优秀,为你带来不可多得的视觉和听觉双重震撼。
Baraka中的场景,是任何一个摄影师都梦 寐以求的。前一分钟你还在为短尾猿那极似人类的脸而浮想联翩,后一分钟就来到了日本积雪的富士山;来不及细味印度恒河边的火葬仪式,又在叙利亚寺庙前徘徊 驻足。这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电影,因为其中的内容如此丰富,浮光掠影的浏览根本无法完全吸收。
除了风景之外,导演还利用电脑程控技 术,拍摄了大量延时镜头,以反映曼哈顿和东京街头的繁忙场景。这固然是动态影片的特点,但是静态照片摄影师能不能考虑使用延时曝光效果来表达一些忙碌的景 象呢?
随这部电影上市的还有一本精美的画册,详细的记录了电影拍摄的种种有趣的经历。同时附有大量的彩色和黑白照片。
正如这部电影颇为怪诞的片名一样,这是一部献给所有懂 得,并愿意欣赏视觉艺术的人士的杰作。
以地球与人类的进化,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题材的纪录片。导演走遍全球二十四国拍摄,全片只有音乐 与影像,并无对白,效果绝对震撼。
前一篇:日本德之岛上的太郎和生羊肉
后一篇:日本骑车第45天: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