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旅行杂谈 |
背包旅行起源於廿世紀八○年代的歐洲,如今這種自助式旅行者已遍布世界各個角落。從秘魯的庫斯可到南非的開普頓,再從尼泊爾的加德滿都到中國西域絲綢之路,到處可見到背著特大背包,來自五湖四海的背包客在穿街走巷。就連尚未完全從災難中恢復過來的阿富汗喀布爾,也出現了戰後第一批背包客。
起初背包客是以二十多歲的青年學生為主流,現在已發展到各個年齡的職業層,從十七歲到七十歲都有,包括為數不少的專業人士和退休人員,且已從非傳統走上了制度化。
省錢確是背包客的一大特色,但無不表示他們很猶太或花不起,而是他們喜歡融於當地社會,親身體驗普羅大眾的真實生活與特殊風情。因此住廉價旅店,甚至自備帳篷或吊床,在海灘或私人農莊過宿,或是一邊打工,一邊觀光旅遊。出行首選必是大眾化的台車,坐車必是廉價的「硬座」。有的甚至不乘車,徒步跋涉在城鄉、山林、海灘或沙漠。他們是這個e時代的徐霞客,是一群苦行的遊方僧。不圖舒適和方便,但圖體驗與其本土不同的另類生活文化。因為不怕吃苦,喜歡新奇、冒險刺激,使這些背包族在旅遊項目的選擇和品味上與傳統的觀光客有很大的差異。
他們對城市許多專為觀光客開設的人工景觀毫無興趣,那些豪華餐飲娛樂場所,休閒度假中心很難吸引他們的光顧。他們中意的是那些原汁原味,富於地方特色風情的,未加人工修飾的自然風光和飲食文化。因此路邊的小吃攤,市場內的大排攤,那些舟車不便到達的山水風景,常是他們光顧的亮點。他們雖然語言不通,卻較本地人民精通門道,靠的是一本本「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旅遊指南。這本導遊手冊是每個背包客不可少的工具書,內中記載十分詳盡,包括各地的風景名勝,風味小吃和廉價旅店應有盡有。
九○年代開始大量的背包客湧來神秘的東方,印度、尼泊爾,東南亞乃至古老的中國都成了熱門亮點。因而與「唐人街」相對的「洋人街」便先後出現在一些旅遊城市,其中最有名氣的應屬曼谷的考訕路(Khao San
Road.),這兒被稱為「西方廣場」。走在這條街道上有一大半均屬背包族,彷彿進入一個人種博覽會場。這裡廉價旅店、旅行社、錢幣交換處、咖啡店、酒吧、網吧、紀念品、舊書店特多,是背包族聚集的大本營。
多年以來,我也仿效背包客,在世界各處孤獨地行走,結識了不少五湖四海的背包朋友。這個族群中我遇到人數多的當推以色列人和日本人,幾乎每個城市都有他們的蹤影。華人中以香港人較多,台灣人甚少,大陸人幾乎沒有。
這也許是受到傳統教育觀念和環境的影響吧,我們的教育偏重於靜態書本知識的傳授,缺乏一種「宏觀教育」的思維概念。而西方更強調一種活的生活教育,一些高等學府還鼓勵學生們去讀世界這部大書,去做一個「世界人」,勇敢地去向世界。
據哈佛大學最近所做的一項統計,在大學四年裡,有百分之七十的哈佛人會出國旅行或遊學。哈佛也常鼓勵學生們出國,越偏遠越好,甚至還設有獎學金,對最特殊的旅行給予「贊助」,學生們也就更樂在其中了。
背包客的行蹤真稱得上是無遠弗屆。在阿根廷的牧場,南非酒鄉的葡萄園,哥斯大黎加的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緬甸仰光的佛教禪修中心,還有更多世界偏遠的角落,常年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背包客在那裡工作、學習、修持,享受美好的時光,體驗異地的真實人生。
這些年輕人很不世俗,有思想,有品味,很可愛。他們是一群生態環保的護衛者,還有不少人是屬於純素食主義者。旅行使他們變得更為成熟,更認同「四海一家」的概念,把愛心和美善的種子撒到世界各個角落。
在旅途中往往會遇上情投意合的異性朋友,背包族中異族通婚十分普遍。在泰北美斯樂難民村,一位瑞士機械師娶了一名阿卡族姑娘,在村子裡安家落戶,還開了一間名Edelweiss的小咖啡店。這是一種盛開在瑞士和奧地利山間的白色小花,有首動聽的奧地利民謠就是歌頌這種小白花,是電影「真善美」中最動人的插曲。瑞士佬還說他打算把Edelweiss移植來美斯樂,這兒風景若瑞士,這間小店已成美斯樂背包客的聚會所。
在緬甸首都仰光我也曾參加過一個背包客的婚禮,新郎為澳洲中學教師,新娘為一家餐館緬籍女招待,我們同住在市中心一家小旅店,婚禮當天我們七個不同國籍的男女背包客全被邀請出席觀禮並參加了婚宴,席開十桌,我們七人算是男方的唯一親友。有趣的是婚禮過後第二天,他們便從三十美元一天的賓館搬回三美元的背包旅店。
這種「孤獨俠」式的漫遊確是有夠瀟灑、浪漫,不過有時不免會遇上麻煩和災難。在瓜國著名的馬雅文化提卡爾國家公園,是每個遊客必遊之地,也是全國犯罪率最高之處。許多遊客在此遭搶、遭殺,人數最多的就是那些放單的背包客。拉丁美洲迷人的丰采和文化也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大量的遊客,但是貧窮和不安全也成了犯罪的溫室,身懷美金外幣的觀光客便成了罪犯者眼中的肥羊。
這是個旅行時代,旅行的動機縱有百千,最終都能歸於相同結果:豐富人生,開闊視野,發現自我,以及在陌生中變得聰明和勇敢。不論將來漂泊到何方,我明白,在我心中旅程將永不會結束,我常會思想起在旅途中讓我感動的人與事。期望朋友們把握自己有限的生命,好好去體驗、去感受這個繽紛多彩的世界,重要的是千萬不要放棄夢想,有夢的人生才會精彩。
文章引用自:http://darrensun.anyp.cn/27/articles/050116124850671.aspx?z=475371&m=86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