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春天的歌唱
(2012-12-07 08:05:16)
标签:
春天炊烟夏天池塘 |
分类: 我的散文随笔 |
这是我读到的刘宏江先生的第二本散文集。宏江先生是长丰瓦埠湖人,自小在乡村长大,所以他总是情不自禁地“思念那一缕炊烟”,“每当看见一缕缕淡蓝色的炊烟,在低矮的茅屋顶上袅袅升起,瘪瘪的肚子,就条件反射似的,开始咕噜咕噜地响起来”(《思念那一缕炊烟》);在他的记忆里,“那水塘边的夏天”,也值得永远怀念,“细细的柳叶贴着水面荡来荡去”,“水中那些调皮的鯵条小鱼,追逐着柳叶,成群结队地窜来窜去”(《记忆里,那水塘边的夏天》);乡村的风雨,有其特别的韵致,“农人看见天色不对,早在落雨前就已经收拾农具,互相招呼着从田野赶回自己的屋里躲雨休憩了”(《乡村烟雨》);乡村野菜的况味,甚至不可言说,“走进初春的田野里,只要稍微留点心意,就会发现,不论是起伏的岗丘,还是平缓的河滩,也不论是荒芜的溪头,还是肥沃的地畔,已经有了一层浅浅的绿意。这绿意,便来自丛丛蔟蔟贴地而生的野菜”(《野菜芳华》);江淮故乡的农作,更是他永难忘怀的,“大块大块的稻田,从我脚下,一直平展展地铺展开去。放眼望去,一碧万顷,平整如毡”(《风吹稻花香》)。
钟情自然,扎根乡土,歌唱田园,是农耕经济背景中作家诗人抑制不住的冲动和追求,广袤田园背后暗含的,则是人们的自然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品赏文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对乡村、田园、农景的怀念及想象,构成了宏江先生这本散文集的艺术底色和精神主体。这些田园、农景或蕴诗意,或含情趣,无一例外都能勾起读者的联想及想象,把读者的审美意趣引向特定的方向。通过自己带倾向性的描述和回忆,作者为传统公共人文资源注入了个人基因,作者试图赋予田野、初春、夏天的池塘、稻花、野菜、桃花、炊烟、渐行渐远的秋天……以个性化的生命,在这里,作者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文化烙印。
在宏江先生的这个集子中,另有一批游记类散文,融入了作者用心研读的文史知识,例如《半亩方塘》、《诗意敬亭山》等,都写得颇为扎实深入;还有一批论说的文章,介入社会,解剖流弊,也各见特色。宏江先生的散文,色调明朗,昂扬向上,饱含诗意,很好地承继了中国文学的传统文化性格,值得品读,也值得咀嚼。
(本文为刘宏江散文集《别弄丢了春天》序)
链接中国作家网许辉主页
http://www.haozuojia.com/module/zuojiaku/writer_content.jsp?id=5624
链接:淮北佬许辉的小说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