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超评论:“目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2012-12-03 08:28:35)
标签:

淮河文化

豁达的姿态与风度

诗意想象

分类: 我的最新信息

 

 

 

“目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读许辉的散文

王超 

 

     “或许有一天,我能在江淮大地任一抔土地,起即成行,卧立为吟,以冲淡平和的心性,成就一段命途的因缘。”这是许辉的自叙,亦是他的实践。诗意栖居、行吟诗人,多少人心慕手追却终难成行。然而,这一切在许辉这里,一辆“老车”便得以实现了。“人这么简单就完成了人类千万年里梦寐以求的理想和愿望:登高以及望远。”特别是骑车下乡,“那是一种身家性命(性情和生命)融于生命园地的全新感受。”(《和自己的脚步单独在一起·老车》)于是笔触所至,那村里的狗,滩地上的风,穿紧身裤的农女,骑自行车吸烟袋的农民都另有风致,可亲可爱。许辉一直舍不得丢弃那辆老车甚至搭上昂贵的运费也要带它去北京逛逛,究其原因,或许可以借用艾青的一句话——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乡土对于人的普遍意义,代表着一种温情的束缚和持久的诱惑,承载着童年的生命体验,提供了诗意想象的源泉。对许辉而言,淮北平原贮藏着他少年到青年时代的记忆。他曾在淮北农村度过了知青岁月,而从大学毕业后,又回到宿州工作多年,自然十分熟稔于淮北这块文化厚土。王达敏曾这样评价许辉的小说创作:“一旦写乡村,他整个的生命都鲜活起来”,“许辉的乡村小说具有韵味十足的地域色彩,他笔下那土味朗朗的语言,诚朴的乡风人情,浑厚优美的乡野风光,散发着诱人的魅力。”笔者认为以此作为窥视其散文创作的切入点也是恰当的。相较于小说中虚构性的乡村农事,许辉散文中的淮北乡间更显出生动地道、素朴敦实,即使你从未到过那片土地,也能感受个真真切切。

许辉的新作《和自己的夜晚单独在一起》,延续了前两部散文集(《和自己的心情单独在一起》、《和自己的脚步单独在一起》)的风格,拥有一个冗长随性的题目,记录的却是思想的吉光片裘。而在这些思考中,乡土这一命题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分量。在之前两本大部头中,我们看到许辉常常徜徉在“城乡边界”,随心所欲地走,随心所欲地想,流于所想流,止于所想止。虽然身在城市文明中,他的心思“仍留在乡村朴素的耕读气氛中”,对“还乡”一事总是乐此不疲。乡村是许辉的血脉所系,亲近自然才是回归本心。稻香蛙鸣、插秧割麦、季节气候……目光所及都是乡土上自然、自由的生命景象。间或可以听到拖拉机的轰轰声,看到和城里女孩一样“很有力度地暴露着后腰”的农家姑娘,但作家并不愁眉锁眼,不做“有伤风化”之呻吟,乡间厚土大象无形,自有丰富的意象足以包容一切变化。这种发现无疑是许辉式的,这里充溢着导人向善的生活力量。淮北的乡野风光与民俗人事在他的视野中则呈现出一种质朴、豁达的姿态与风度。

       许辉对淮北乡村的发现不仅是审美的,还是情感的,文化的,生命的。这份乡情并非是中国式文人的传统和姿态,而有着一份“打断骨头还连着筋”的根脉联系,有着对生养故土的深情厚意和感恩之心。淮北平原那宽广浑厚的精神品格早已与作家的个性及生命浑然一体。即使在《和自己的夜晚单独在一起》这本以读书笔记为主的散文集中,作家的阅读接受与写作心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文笔走向,也时常充溢着乡土的千古野风。大量翻阅关于淮河文化的书籍,并辅以其他历史地理书籍,许辉对自身的地域胎记进行反复取样、印证和皈依,密切关注历史人文与现实的联系,自觉开掘以乡村为基础的淮河文化。再者,他能敏锐地捕捉到《一间自己的屋子》中那些充满“田园风光的境地”的句子。读到《瓦尔登湖》,作者简直无法忍受其行文的“絮叨和说教”,但对其中的自然和野性却欲罢不能。《山居岁月》写的是法国的乡村,许辉却看到了中国乡村的投影——“它很土,但它也最安全”。“麦田在欧洲和在淮北我想有着共同的精神特点,那就是旺盛、昂扬和充满了生命的饱满。”(《和自己的夜晚单独在一起·凡·高:《麦田上的鸦群》(绘画))凡此共鸣实则都建立在作家对淮北乡村和原始农耕文明的深切体验与认同之上。

       说到许辉的行文风格,它也浸透了淮北大地不骄不躁、冲淡平和的质素。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然则恬静智慧。写景不牵强附会,说理不缠夹啰嗦,其随笔不做苦心之经营,只是随物随心,剥离虚饰的外壳而后抵达自我的本然和通透。有几个地方,他都写到:“好了,不写了。”偶尔沉湎于思考中,忽感腹饥,便由此停下。随心无羁、率性坦然,甚至可说有些任性。“到广阔的天地去”本是文革的一句口号,作者不做舔舐伤口之态,没有烟熏火燎的愤慨,而是洋溢着淡淡的田园风趣。类似于此的表述在散文集中俯拾皆是,唯其淡,却另有一种骚扰灵魂的力量,让人无法忘怀,自然这并非“应酬心肠,格套口角”者所能做到。

       是许辉发现了淮北平原,还是淮北平原成就了许辉?不一定要做个非此即彼的选择,或许有第三种答案。“目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这本是孟浩然对陶潜的推崇,乡村厚土、自然风情历来是文人的向往。前一句并不难以实现,更重要的是作家对自己的定位。“自谓羲皇人”便强调了一种对乡土的认同和皈依之感,一如许辉和淮北平原那般心脉相系。作家的天性和故土的品格水乳交融而后相得益彰。

 

链接中国作家网许辉主页

http://www.haozuojia.com/module/zuojiaku/writer_content.jsp?id=5624

链接:淮北佬许辉的小说博客

http://xuhui1017.blog.sohu.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