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在下塘的麦田里

(2011-06-09 14:20:09)
标签:

下塘镇

麦作文化

稻作文化

分类: 我的散文随笔

 

 

                               在下塘的麦田里

                                         

 

       在长丰县下塘镇西南郊日本侵略的万人坑附近,一些人正在手工收割小麦,这在当下已经不多见了。这一般都是零星麦地的情况。在这些零星麦地的周围,冒着蒸汽的工厂、工作生活区的围墙、农舍以及混浊并枯浅的水塘,已经三面包围了麦地,可以想象,两三年、五七年、甚至一年后,这些还能生长出鲜黄色麦穗的耕地将不复存在(它当然还会长久地存在于某些地方——比如,我的头脑里),建筑物将取而代之,农业文明的风景将在人来车往的地方进一步被压缩。农业文明在我们记忆里留下的印象太深了,我们虽然不停地感叹、惋惜,但我们也能适应新风景、新生活、新食品、新病菌和新污染,在不发生重大意外的情况下,我们的寿命还会逐步增加。

      重大意外似乎也挡不住人类头脑的创造、发明、发现和改革(甚至进一步刺激人类的发明和创造)。我们大家都不会完全彻底地相信有什么灾难是人类顶不过去的:只要它发生,人类很快就能在宏观上了解、掌握并基本控制它,然后剔除我们不需要的而保留我们认为有益于人类的。在这样的舆论氛围和文化环境里,我们的心都放得很宽,除却酒足饭饱后的民俗学式的话题和争论外,没有几个人会认真相信生物界和地球都会在看得见的确切日子里毁灭在人类自己不停歇的发明创造中,也没有人能拿出“科学”的论据来说服更多的人。但食品安全和粮食危机似乎是个现实的威胁,它太迫在眉睫、离我们每一个个人都太近了——我们感兴趣的是直接针对我们个人的问题。

      我走向下塘镇镇西。我的思路也转向了当前的大旱。

      据说连续冬春夏的三季大旱是近百年来最严重的,这会对小麦和后续的中季稻的生产带来影响。不过,我的眼前还没能看见下塘镇的直接的严重旱情:一位骑摩擦车的先生在路边的水塘里接连着钓上来两条鲫鱼;镇西稍连成片的麦地里有一台履带式收割机在繁忙地收割,前两天下了些不大的雨,地里还有点儿烂,但履带式收割机忽略不计这些地况,一会就把地里的小麦收拾干净了,人类的发明力量真强大!

散文:在下塘的麦田里
(乡村风光:在蓊郁的树林里穿行的农妇)

  散文:在下塘的麦田里
(郊野“小店”)
 散文:在下塘的麦田里
(小块的麦田已经被工厂和建筑物包围,很快将消失不见)
 散文:在下塘的麦田里
(注意麦田被稻田包围的情况:说明麦作文化和稻作文化区域的变化)
 

链接淮北佬许辉的小说博客://xuhui1017.blog.sohu.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