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访谈:看“30省作协主席小说擂台赛”访许辉(1)

(2008-10-11 20:12:32)
标签:

“30省

作协主席

小说

擂台赛”

访许辉

分类: 我的最新信息

“盛大”消费环境中的文学追求(1)

——看“30省作协主席小说擂台赛”访许辉

 

采访嘉宾:许辉

采访记者:何素平

导言:许辉的作品从来不会引起万众嘱目或荣登畅销书排行榜,但却赢得文学界的尊重,他的多篇小说入选大学教材甚至成为考研试题。评论界说他“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得很充分”,其长篇小说《尘世》、《王》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新经典”、“东方圣经”。而正是这样一个几乎以纯文学为自身标记的人竟然成为起点中文网举办的30省作协主席小说擂台赛”的作者之一,这件事使他成为“变深藏不露为闪亮登场”的典型。

带着好奇,记者将安徽省作协常务副主席许辉请到了本报新闻会客厅。

 

99日,盛大文学旗下起点中文网启动“30省作协主席小说擂台赛”,叶文玲、蒋子龙、刘庆邦、阿成、谈歌、秦文君以及我省的许辉等30名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在网络上以小说形式展开“对决”, 他们的全部作品将接受网民的点击阅读、评价和投票。这件事迅速成为今秋最为热门的文化新闻。如今,一个月过去了,这项活动受到了媒体的极大关注。除了几位至今尚未上传作品的作家,已上传至网上的每一部作品下面都有不断刷新的点击次数、跟贴评论和投票动态。记者注意到,安徽作家许辉的排名非常靠前,到记者发稿之日,他的《花戏楼》已上传了7万多字,点击率为101259次,总评论为445条,投票达8647人次

 

豪华阵容下的时尚写作

记者:许辉,你好。首先祝贺你在这次活动中的良好状态。几十篇作品中你的点击率、跟贴数和投票率都比较靠前,这是意料之中还是意料之外?

许辉:因为是第一次,没有参照系,所以既非意料之中,也不是意料之外,属于无法预料吧。

记者:起点中文网这次举办的“30省作协主席小说擂台赛”活动堪称是一次豪华阵容下的时尚写作,而在我们大家的印象中,你一直是一个远离时尚的作家,前不久你还刚刚出版了散文集《和自己的心情单独在一起》,光从书名上也可以看出你那种疏离热闹的心性,那么,你是带着什么样的心态加入到这次活动中的?

许辉:我希望自己能很好地切换好不同游戏规则中的行为准则,有在不同的任务环境中进行把握的能力。时尚不是传统网民的专利,而不越雷池一步也不是“传统”作家必备的元素。我追求的是事物的深度,这有时看起来表现为疏离,但偶尔也许能伪装得有那么一点儿时尚。

记者:你的小说名为《花戏楼》,按照目前的进度,估计到明年6月活动结束时能写多少字?作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许辉:小说的主要内容是世纪之交中国文化界的某种现状,用本书的广告语来说,就是“时代大潮下,知识分子传统道德人格与商品文化诱惑的剧烈对抗与冲突;全方位、活生生展示历史大嬗变时期中国文化界文学界千奇百态众生相;灵与肉、情与法、理智与冲动、真诚与背叛,万般状态如丝网纠结缠绕;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命运扑朔迷离,语言汁味浓郁,内容悬念叠起;——《花戏楼》,世纪之交文化知识界一段困心揪肺、戮力突围的啸嗷!”书名《花戏楼》,也是从一些备选的书名中挑选出来的。所谓花戏楼,其实也就是戏台子,真的假的,虚的实的,好的赖的,美的丑的,都可以在这里虚构、上演。是想用这样的一个题目,来试图囊括某种生活的全部。全书大概总得有个二三十万字吧。

记者:我注意到,与你过去的长篇小说相比,《花戏楼》好像更注重描写人物之间的交往,有很多对话,而且多是场面上的虚应辞令,而你过去的小说往往偏重于人物的内心活动、主体情感的抒发以及人与场景的交融。为什么现在要这么写?你想借这部作品表达什么?

许辉:这一方面与作品的内容相关,都是些杂七杂八庸常堆积的世俗生活,为这些生活找到一件合身的外衣并不容易。但是当冲动来临时,你能做的选择很有限,往往只有两种:一种是继续精挑细选,这样做的风险是,有可能失去小说中最重要的先天成份,而使作品变成了“作”品;另一种是顺应冲动的推动,立即把你的冲动形之于文字,这样做同样有风险,那就是虽然作品是“原生态”的,但既然作者都“未能”多做推敲,它能否经得住读者和时间的推敲,则不是那么有把握的事情。《花戏楼》有点侧重于后者。当然文学的天性因素太多,无法进行以量化为基础的分析。

另一方面,是在文本上会试图做一些通俗化的处理,比如句式就短,段落增加,减少心理交联,偏向故事、人物之间的动荡变化,以便适应网络阅读。自觉地进行这种通俗化的处理我并不觉得舒适。这也说明我还没有把握网络写作的一般形式。

记者:一个月过去了,写作上和过去那种处于封闭状态中的创作肯定不同,有什么感受?

许辉:很受教育。一方面,感受到纸质文本和网络文本从立意、主题、题材、内容到消费观念到人格展示的极大不同,另一方面,深深感受到网络代表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相对“时尚”的生活方式。它代表的是未来世俗生活的一部分。

 

链接“淮北佬许辉的小说博客”:http://xuhui1017.blog.sohu.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