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问答之三:甲骨文的发现
(2011-10-06 19:23:12)
标签:
甲骨文王懿荣翰林学术发现商代文化 |
分类: 学史钩沉 |
甲骨文真的是商代之前的成熟文字吗?如果是,那么为什么从商代到1900年的千年文化历史中,丝毫没有甲骨文的痕迹?
首先,甲骨文是商代的成熟文字,不是商代之前的。
安阳殷墟至少从汉代开始就被作为墓地使用,可以相信刻字甲骨早已出土。清末王懿荣等发现甲骨文前,这些“败龟版”作为中药已不知被国人吃下多少。因而不能说丝毫没有甲骨文的痕迹。但为何长久不为人所知呢?那是因为没有进入懂行识货的知识阶层的视域,学术发现一般以专业学者考察确认并记录公布为准。
甲骨文的发现者何许人也?翰林,当时的大知识分子。“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机遇属于有准备者。作为当时的文化学术中心,清代翰林院浓郁的学术氛围和厚重的学术积淀,词臣对金石文字的高深造诣与对古代典籍的融会贯通,以及对文物的收藏癖好与鉴赏传统,为这一惊世发现提供了良好条件和必要前提(邸永君
您关心的若是甲骨文本身的传承,没有金石文字、《说文》这些数千年的“痕迹”相联系,根本无法想像我们的金石学家能马上意识到其重要价值并很快做出准确的释读。这就是文化上血脉的相通。
假设没有甲骨文发现以来的知识背景和心理准备,这类祖先创造的早期文字突然进入我们当代广大知识人的法眼,我们能像先贤一样“识货”并准确释读吗?我们源远流长的文明没有任何断裂地被传承下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