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苹芳先生生平
(2011-06-01 16:27:12)
标签:
徐苹芳中国考古学生平学术影响社会责任文化 |
分类: 走近徐苹芳 |
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全国政协第七、八届委员 徐苹芳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5月22日5时40分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81岁。
徐苹芳先生1930年10月生。山东招远人。1950年考入燕京大学新闻系,后转历史系。1952年并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入南开大学历史系任助教。1956年转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1988年~1993年),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1999年~2008年)。直至不幸辞世前,一直担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考古学科规划小组组长,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考古学会名誉理事,中国文物学会顾问,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顾问,北京市文物古迹保护委员会委员,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燕京学报》副主编等职。曾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和考古美术系访问教授(1986年~1987年),台湾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1999年)。
徐苹芳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历史考古学的研究,以兼通历史文献学著称于学界。曾主持北京金中都、元大都、唐宋扬州城、杭州南宋临安城的考古勘查和发掘工作,并长年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兼任教授,担任宋元考古学等历史考古学主干课程的教学和研究,研究领域涵盖中国历史考古学诸多领域和重大课题,特别是在中国古代城市考古、汉代简牍和宋元考古研究上成就卓著。著有《居延汉简甲乙编》(合著)、《明清北京城图》和《中国历史考古学论丛》等著作。曾领衔主编《中国古代天文文物图集》、《十世纪前的丝绸之路和东西文化交流》和《中国文明的形成》等书。生前仍担任《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考古学卷》、《中国陶瓷史》和《元大都》等大型论著、报告的主编,为这些著作的编著出版耗尽心血。
在徐苹芳先生广泛的研究领域中,先生投入精力最大、关注时间最长的是中国古代城市考古。20世纪60年代,在清华大学赵正之先生勘查和研究元大都的基础上,先生主持了北京元大都的勘查和发掘,这是中国第一次系统地对一座古今重叠式的古代城市进行的田野调查和考古发掘,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在前辈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最新考古材料与古代地图和文献,徐苹芳先生最终绘制出了元、明、清三代北京城的历史地图,这是迄今唯一的把考古材料和历史文献相互结合并以科学方法绘制的古代城市历史地图,使北京成为古今重叠式城市考古学研究的一个范例。徐苹芳先生一生倡导并实践着调查和研究这类“古今重叠式”的中国古代城市的科学理念和方法。在他的晚年,针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令人担忧的保护现状,徐苹芳先生对中国古代城市抢救性考古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及其迫切性做过全面系统的重新考虑,写作了大量著作,可惜这些凝集了先生最多心血和最多忧虑的文稿,大多还没有来得及刊布。
徐苹芳先生凭借丰富的田野考古实践经验和扎实深厚的文献功底,获得了很多历史学与考古学整合研究的成果。如通过对西北地区汉简的整理研究来恢复汉代的屯戍制度等,依据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对唐代城市生活进行深入的复原研究,由城址的个案研究入手形成的对中国古代城市演进过程的系统认识,以及关于历史考古学分区问题的探讨等等。
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以若干重要的考古发现为契机,在学术界形成了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热潮。但这类研究在初起阶段还处于零散和自发的状态。作为当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兼《考古》杂志主编,徐苹芳先生于1989年至1991年,适时地组织了“文明起源课题组”, 通过主持召开座谈会、组织学术考察、发表笔谈等形式,开始了有组织、有计划地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工作。这种由国家一级学术研究机构主持的多家研究单位参与的有计划的研究举措,使中国文明起源研究获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开启了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新阶段。他在规划主持这一大的学术活动的同时,就对有关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方法、途径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嗣后,在《中国文明的形成》一书他与张光直先生合作的结语中,阐述了中国文明的独特性及其对世界文化的贡献,这些观点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
徐苹芳先生在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期间,通过文明起源研究等重大课题,积极加强与地方的联系,进一步扩大了考古所在中国考古学领域的影响。徐苹芳先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主持全国社会科学考古学科规划工作,进一步推进了中国考古学的学科发展和中国考古学会的建设。
先生一生光明磊落,耿直刚介,博学多识,谦和儒雅。道德文章,堪为师范。先生一生挚爱祖国文化遗产,对我国的文物保护事业怀有深刻的历史责任感和强烈的忧患意识,长年为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尤其是以北京为首的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殚精竭虑、奔走呼号,担当了一个考古学家的社会责任。他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所作的这些努力,后人将永远铭记!
徐苹芳先生献身中国考古学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成就和精神,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徐苹芳先生的逝世,是中国考古学界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重大损失。他的业绩将彪炳史册,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徐苹芳先生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