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曹操墓与最早的中国:情结与证据

(2010-07-16 09:27:25)
标签:

假说

秦王朝

曹操墓

中国文明

情结

最早的中国

杂谈

分类: 我看学科学说

几天来,本博博文《夏文化与最早的中国:假说与推论》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现在再谈谈自己的相关认识。

我提出关于“夏王朝”、“曹操墓”与“最早的中国”的考古学判定,有“假说”或“非假说”(“推论”)的区别。这些概念的使用是否确切适当还可以再商讨。但前二者与后者不属同类项,却是我还想坚持的。

夏王朝和曹操墓,包括秦王朝代表的秦代的中国、清王朝代表的清代的中国,这类具体的历史存在,都具有排他性和唯一性的特质。谁也不会认为有两个秦王朝,或两座曹操墓(非疑冢)。只要有文字材料上的“铁证”,它们都可以被证真或证伪。

但对存在于原史甚至史前期的“最早的中国”的判定,则无从验证真伪或正误。认为良渚或陶寺属“最早的中国”,或认为二里头属“最早的中国”,是不矛盾、不排他的。这只是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得出的不同认识而已。

逸如风君的提示,本人高度赞成,所以与他的看法并无二致。他跟帖的启示在于,应当或可以验证的是你给出的定义与你的结论是否一致,进而论断是否成立。

不同意二里头是“最早的中国”的朋友,都没有给出关于“早期中国”的明确定义。这是很遗憾的。作为中国人,与总觉得曹操墓不该如此的感觉一样,大概也会有朋友总感觉“中国文明”不该这么晚,说白了是在感情上接受不了。

可以说,学者做学问不是凭感觉,他们能接受任何事实,只要有证据。认为西高穴大墓暂时还不能确认属曹操墓,不是觉得它与感觉不符,而是还缺乏“铁证”。

说到“最早的中国”,首先是一个定义的问题。

实际上,我给出的“最早的中国”的定义是“东亚大陆上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还得加上个“迄今所知”这么一个定语。在它之前,中国文明从孕育到起源到形成已走了相当长的路。在哪儿划“文明形成”、“国家形成”这一刀仁者见仁。我对“最早的中国”的定义是狭义的政体概念,是正式的、真正的“中国”的出现(一些海外学者还认为东周秦汉才是“中国”的真正形成呢,我们也不能把其观点看作是居心不良的谬论)。

如果你认可我的这个定义,又不认可落实在二里头这么晚的遗存上,那么请提出你的推论方案,让网友们看看它(们)是否是“东亚大陆上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你的推论是否成立。请注意这里有“广域”二字。

如果你不认为二里头是最早的中国,而中国应出现在这之前,那么你恐怕得先定义“中国”不是唯一的,而是一大堆。首先是出现了若干个“中国”,然后才逐渐凝聚成二里头-二里冈-殷墟所代表的中原王朝文明。这样,你就得先让网友们来评评这个“中国”定义是否成立。别忘了你论的不是“国”,它前面还有个“中CENTRAL”字。

如果前二里头时代的东亚大陆其中一种考古学文化是“中国”,你就得从我的定义上降低对“中国”的限定要求,那么什么是更合适的最早的“中国”的定义呢?非常希望聆听高见。

民族自信心被唤起后,反而该是可以理性看待自己国族历史的时候了。如果认为持“夏王朝的存在因材料不足暂时还无法确认”的观点,就是学术上甚至学术以外的政治不正确,我想恐怕是大多数朋友都不能接受的。

有网友问起“夏商周断代工程”,我们现在又正在进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可以断言和预见的是,这类工程或其他类似的课题都不可能得出“定论”来。在揉合各种意见得出基本“共识”后,参与的学者又纷纷发表自己的“保留意见”,就充分显现了史前原史研究领域的研究特质。因此有朋友笑谈这类项目的结项报告就应是一套十几本几十本观点不一的个人论著,也不能看作是无稽之谈。

不是本人应该把“二里头——最早的中国”的“最”字去掉,而且朋友们应当提出更多的关于“最早的中国”的方案,让我们耕耘探索早期中国的“百花园”争奇斗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