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颠覆曹操墓》:观察与思考
(2010-07-10 11:36:22)
标签:
颠覆曹操墓徐苹芳宿白徐光冀朱岩石曹休墓杂谈 |
分类: 围观考古现场 |
关于作者的具体考证,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在书中或网上做深入的了解,恕不赘述。
在该书发稿后的5月份,曹休墓惊现洛阳,作者因此又加了最新的一章《号外号外:曹休墓惊现
由曹休墓的情况看西高穴2号墓,西高穴墓室比曹休墓仅长3米多,而且其选址、墓门及墓内的一些处理都不是很精心,显见着建造者存在着某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局限。西高穴的墓道放在东汉,尚无先例,而曹操那行的是汉制。如果长宽斜坡式、阶梯式内收墓道由曹操而起,连许多挺曹派专家都认可数级带有等级性因素的逐级内收台阶,那西高穴的七级与曹休墓的七级就是正方既无法回避也完全无法解释的矛盾,至于有正方专家竟然以曹操生前为魏公解释公侯差异不致太大试图为错误结论解套更是让人愕然!曹操临终最低限度也是诸侯王,这是《三国》爱好者都知道的普通常识,国家级的专家怎么能以中间经历过的爵位去论述?去办丧事呢?
这充分体现了此次事件中科学精神在曹操面前拐弯的事实!
西高穴诸多异常只有在墓主人是废帝的曹奂那里得到完满解释。(282页)
这当然只是一家之言,作者自己也把这一研究成果定位为“一个等待证实的猜想”。在确凿的证据出现之前,作为学术问题,相关讨论仍将持续下去,这是我们早已断言的极为正常的现象。
在书中,作者还指出了这样一种现象:
在这起轩然大波中,考古所著名考古学家徐苹芳先生、徐光冀先生,北京大学泰山北斗级的考古学家宿白教授、研究秦汉考古学的赵化成教授等都没有发表评论,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
中国考古学会前理事长徐苹芳先生,在《考古》杂志1981年第6期发表过《中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代的陵园和茔域》之论文;考古所原副所长徐光冀先生是邺城考古队前任队长,长期研究邺城考古;现居国家队汉唐考古室主任,长期担任邺城队队长的朱岩石先生,通俗说就是直接管理曹操考古范畴的国家级部门直接、现任主管;西高穴这个所谓曹操高陵竟然得不到他们的认可,难道不应该让正方陷入长考(围棋术语)吗?
他们的谨慎态度,让我们看到了考古学界尚存的冷静思考和严谨学风。(265-2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