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李维明博士新著(2):学人的窘境 书局的义举

(2010-06-24 09:48:36)
标签:

博士论文

出版资助

学术著作

线装书局

考古学

杂谈

分类: 围观学界

早知道维明兄一直在整理他的博士学位论文,而他获得博士学位是在1995年。

这当然首先与他的精益求精有关,但勿庸讳言,“出版难”也一直是包括他在内的学人的一块心病。

维明兄在《前言》中提及,“继2002年国家文物局曾将之列入全国文物保护与基础科学研究的一个课题之后,2005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也曾将之纳入‘十五’事业发展项目《中国古代文明丛书》。尽管均未兑现资助,但这一研究课题得以立项的事实依然鼓舞笔者重新对书稿进行补充修改……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学者,他一定要保证书中收录最新的资料。所以书出不来,资料就要一直收下去。我们看到的这本出版于今年2月的书,最新的资料是2009年的。

 

我们的国家也算是国强民富了,但学术著作的“出版难”却没能从根本上解决。

十年前,本人的博士论文《先秦城市考古学研究》,由于最后只获得了1.5万元的出版资助,出版社只肯印1000册。但该书上市不久即脱销,曾与出版社联系问能否加印,出版社表示要再加2万元。因根本弄不到这2万元,只好作罢。

出于申请出版经费的需要,当时的几年间,我曾经先后三次麻烦俞伟超和严文明先生写推荐意见,都得到二位先生的慨然应允。这使我一直感念不已,同时也深感无奈。

有趣的是,维明兄和本人当年的博士论文,都是纯考古论著,但却被分别作为“中国语言文字研究丛刊”和“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资助出版”项目来出版,大有异曲同工之妙。

近年,我所资深研究员年近80周岁而科研成果丰硕者,所里予以适当的出版支助,但一般不足以达到出版社要求的补贴“市价”。《赵芝荃考古文集》,是我与赵先生奋斗了大半辈子、被他视为第二故乡的偃师市委市政府联系,获赠了部分支助,才得以出版的。我们也颇想促成郑振香和陈志达二先生80伉俪合集出版,但因解决不了经费问题,只好作罢。年近80的胡谦盈先生,凭着自己的“老脸”(胡先生自嘲语)游走于院有关部门,且将其文集改头换面才得以出版。考古女杰邵望平先生,自选集质量极高,但因“老妪(邵先生自称)”太“年轻”,且有关部门认为文集多为旧稿,以致早已编好的集子迟迟未能面世……

所以,当听说线装书局答应免费出版维明兄的这本纯学术专著,学界同仁无不感到意外。在一个重视学术的社会,这应当是很正常的事。在我们这儿、我们这个时代却是要大力褒扬,被视为“义举”的。

 

由于被纳入丛书,李维明博士这本专著上没有版权页、没有单独标价。封底只印有“定价:2185.00元(全9册)”的字样,网上定价380元,优惠价304元。显然这是年轻学者和学生只能望洋兴叹的。

正文以四号大字印刷,所以铺展为二册。这或许考虑到方便我们这些中老年学者阅读?或许是为了厚薄一致,两册的划分完全没有考虑内容上章节的停顿,也成了这书的一个特色。

总之,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这都是一部“善本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