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头遗址文化分期再检讨(3)

标签:
二里头文化分期考古学墓葬铜器研究史玉器杂谈 |
分类: 我看学科学说 |
出有铜、玉礼器的墓葬之分期检讨
表2 二里头遗址可确切分期的铜、玉礼器墓
墓葬单位 |
铜礼器 |
玉石礼器 |
陶容器 |
原分期 |
笔者分期 |
60ⅣM11[2] |
|
柄形器 |
爵、角、盉、平底盆 |
二期 |
二期晚段 |
62VM22[3] |
铃 |
|
鼎、鬶、爵、觚2、豆2、折沿盆、高领罐、瓮 |
二期 |
三期早段 |
73IIIKM2[4] |
|
柄形器 |
盉 |
三期 |
三期早段 |
80IIIM2[5] |
爵2 |
钺、圭 |
爵、盉、平底盆 |
三期 |
三期晚段 |
80VM3[6] |
|
钺、璋2 |
爵、盉、盆、单耳罐、高领瓮 |
三期 |
三期晚段 |
82IXM8[7] |
|
柄形器 |
爵、盉、豆2、三足盘、杯2 |
三期 |
三期晚段 |
75VIKM3[8] |
爵、戈、戚、镶嵌圆形器2、圆泡形器 |
圭、戈、璧戚、石磬 |
盉 |
三期 |
四期早段 |
84VIM6[9] |
爵 |
柄形器 |
盉 |
四期 |
四期早段 |
84VIM9[10] |
爵、斝 |
柄形器 |
盉、簋、高领罐、大口尊2、器盖 |
四期 |
四期早段 |
84VIM11[11] |
爵、铃、牌饰 |
刀、圭、璧戚、柄形器3 |
爵、盉 |
四期 |
四期晚段 |
87VIM57[12] |
爵、铃、牌饰 |
戈、刀、柄形器2 |
盉、簋、圆腹罐、盆 |
四期 |
四期晚段 |
图1 中型墓62VM22出土器物组合
图3 三、四期陶盉形制特征比较
[1]李志鹏:《二里头文化墓葬研究》,《中国早期青铜文化——二里头文化专题研究》,科学出版社,2008年。
[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偃师二里头(1959年~1978年考古发掘报告)》122~123、128~137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
[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偃师二里头(1959年~1978年考古发掘报告)》122~137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
[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偃师二里头(1959年~1978年考古发掘报告)》240~241、253~259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
[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队:《1980年秋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3年第3期。
[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队:《1980年秋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3年第3期。
[7]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队:《1982年秋偃师二里头遗址九区发掘简报》,《考古》1985年第12期。
[8]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偃师二里头(1959年~1978年考古发掘报告)》241~242、249~259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
[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1984年秋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几座墓葬》,《考古》1986年第4期。
[1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1984年秋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几座墓葬》,《考古》1986年第4期。
[1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1984年秋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几座墓葬》,《考古》1986年第4期。
[1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1987年偃师二里头遗址墓葬发掘简报》,《考古》1992年第4期。
[13]郑光:《二里头陶器文化论略》,《二里头陶器集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夏商卷》69~80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1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偃师二里头(1959年~1978年考古发掘报告)》124~137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
[1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博物馆洛阳分馆》39~40页,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
[16]杜金鹏:《读〈偃师二里头〉》,《考古》2000年第8期。
[17]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发掘队:《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65年5期。
[18]李志鹏:《二里头文化墓葬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陈国梁:《二里头文化铜器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1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偃师二里头(1959年~1978年考古发掘报告)》240~242、249~259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