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头“1号大墓”的是是非非(7)

标签:
大墓二里头遗址考古郑州商城水井杂谈 |
分类: 围观考古现场 |
最后再谈点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现象。
郑州商城东北部和东部夯土宫室建筑基址集中的区域,曾发现过若干制作考究的水井。这类井分为井坑和井筒两部分。
以中医学院家属院二里冈下层H104水井、H105井坑为例:“井口平面形状近圆形……口径约 1.2米。井壁外侧有一个近方形的井坑,编号H105,从其结构看,应是专门为H104而作。H105坑口东西长6.7、南北宽5.8米,坑壁呈斜坡状内收,中间靠下部还内收成一个小平台。该坑直接打破生土,填土为灰黄色花土,质地较坚硬……包含物较少”,“井深约8.1米”(宋国定:《试论郑州商代水井的类型》,《郑州商城考古新发现与研究(1985-1992)》,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
发掘者的解释是,这种井坑的作用是“清除流沙”。显然,井坑填土经过夯实处理。一个口径1米多的井需要先挖30多平方米大小的方形坑来加固井壁,如果井坑内填土的硬度不如其外的土,那井坑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一个“不厚道的”比附是:把井坑H105比照为“1号大墓”,而把水井H104比照为直达“墓底”的“早期大盗洞”,诸位看像不像。
所谓“墓室”向下延伸进入水面以下,经铲探,从“二层台”开始深4米多仍不见底。通深超过9米!
我们在二号宫殿北墙外还新发现了一个类似的遗迹,最初同仁们兴奋地称之为“2号大墓”。夯土坑底面(“二层台”)以下的“墓室”深4米多,长方形坑壁上有脚窝。
想起了上引杜金鹏先生的分析:
大殿后面狭小、阴暗、本应为僻静之处的地方,却是个人们频繁活动的场所。(频繁到井台打水嘛!)
《报告》称:“在主体殿堂建筑的四周,普遍发现有路土,以主体殿堂基址的北面的路土最厚,4厘米-5厘米,质地较坚实,起厚片,非一时形成。在M1附近路土层的底部十分平整,并铺着整齐的石板,应为当时的地面。”(井台铺石板防滑耐踩嘛!)
因此,“大墓”所在的主殿后面显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神圣的场所。在这里举行的祭祀活动,当非止一次。(为祭祀活动而取水,当然神圣,也肯定不止一次,井台嘛!)
这是否也就推出了二里头的另一个“之最”:这里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夯土井?